渲染原為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指對所畫物品的主體濃彩重墨加以點染,使主體突顯。后來這種技法用于文學領域,文學作品中的渲染,指通過對環(huán)境、景物或人物的外貌、行為、心理等方面的鋪敘、形容和拱托,以突出描寫的主要對象或主要方面,加強藝術效果。
詩詞中運用渲染的手法可謂爐火純青?!对娊?jīng)·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寫出蘆葦?shù)念伾缮n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huán)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蜀道難》奇異的光輝一直照耀著中國詩壇,此詩之奇主要在于全詩極力渲染。如開頭就熔遠古傳說和神話于一爐,運用夸張手法著力渲染“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一詩的主旋律。接著直接描寫高山,襯以“回川”之險,詩人意猶未盡,又借“黃鶴”“不得過”與“猿猱”“愁攀援”來反襯,還對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等細節(jié)動作多角度加以摹寫,把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繪聲繪色地刻畫出來,充分渲染了蜀道難行。柳永《雨霖鈴》,起首“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寫送別的環(huán)境,點出離別時的季節(jié)是蕭瑟凄冷的秋天,地點是汴京城外的長亭,具體時間是雨后陰冷的黃昏。作者濃墨重彩,極力渲染一種凄涼的氣氛,加重了離愁別恨,為全詞定下了凄涼傷感的基調(diào)?!吨芸偫?,您在哪里》反復吟詠“我們對著高山喊:周總理——”和“他剛離去,他剛離去”,把周總理畢生為人民操勞,人民深切懷念周總理的感情,渲染得淋漓盡致。
小說中同樣不乏運用渲染的范例。《林黛玉進賈府》這樣描寫:“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边@是運用工筆對人物外貌的描寫,這也是在《紅樓夢》中對這個主要人物的首次外貌描寫,重在通過外貌來暗示人物性格,即林黛玉的美麗、弱質(zhì)和她的細心、多慮與自尊,這種性格也是人物在全文中發(fā)展的主體,所以作者抓住主要特征,極力鋪陳給人以鮮明印象。魯迅《故鄉(xiāng)》開頭:“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xiāng)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作響,從縫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边@里所用筆墨并不多,但卻把當時半封建半殖民社會之下農(nóng)村的蕭索境況充分渲染了出來,很好的烘托了“我”回故鄉(xiāng)的悲涼心境?!遏斕彷犎蜴?zhèn)關西》運用相似情節(jié)反復出現(xiàn)的方法,達到渲染的目的,起到強化人物形象的作用。魯提轄三打鄭屠,一拳打鼻子,二拳打眼睛,三拳打太陽穴。這“三打”,每一打的情節(jié)都非常相似,相似的情節(jié)充分渲染出了魯提轄的剛烈性格和火暴脾氣、高超的武藝,把一個疾惡如仇、不畏強暴的英雄形象立在了讀者眼前。
散文中也常見渲染手法的運用。朱自清《綠》,在開頭對梅雨潭周圍環(huán)境作了描寫,著意描繪了梅雨亭的態(tài)勢和潭上瀑布聲音,瀑布的水花水滴的飄散。作者采取這種渲染手法的目的,就是引導讀者進入美的意境中去,產(chǎn)生與作者那種舒暢興奮心情的共振。張衡《二京賦》,為了諷諫當時統(tǒng)治者戒奢以儉,體恤百姓,故而鋪寫了前朝京師的壯美華麗以及統(tǒng)治者浩大的田獵場面。宮殿樓臺、車馬兵戈、林草獸鳥,物象繁密,詞藻富麗,手法迭變,作者以濃筆重彩渲染奢糜以達到諷喻的作用。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為了強調(diào)郭攸之等人是賢臣,先說自己的評價:“此皆良實,志慮忠純?!币淮螐娬{(diào)這些人是賢臣。接著用劉備的話:“先帝簡拔以遺陛下。”二次強調(diào)這些人是賢臣。最后又用自己的看法:“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這是第三次強調(diào)他們是賢臣。多個角度反復強調(diào)渲染,讓人不得不相信這些人確實是賢臣。黃蒙田的《竹林深處人家》中:“竹鄉(xiāng)里的房子,是盡可能利用本地出產(chǎn)的竹材,棟梁是竹的,天棚是竹的,連板壁、地板、門窗無一不是竹的?!薄胺叛弁?,凳子和椅子、臺子、涼床、碗櫥、衣柜、茶幾、搖籃、雞籠和屠籠,還有斗笠和各種用具,全是各種竹子制成的,接山泉用的水管是竹子,甚至穿的鞋子也是竹箬做的。”作者不厭其煩、窮盡列舉,渲染了一種濃濃的竹子世界的強烈氛圍,讓人不得不信其真,不得不佩服竹鄉(xiāng)人的聰明能干。
需要強調(diào)的是渲染一般用在表現(xiàn)人物或情節(jié)發(fā)展的關鍵部分,因此,不能事無巨細,都加渲染;要注意分寸,防止過度渲染,以至于臃腫堆砌。
王守仁,教師,現(xiàn)居江蘇建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