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對于商品拜物教的分析對于指導我們在經濟生活中針對拜物教現(xiàn)象采取必要措施有重要指導意義。本文闡述了拜物教的主要內涵,描述了商品拜物教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體現(xiàn)以及對此現(xiàn)象應該采取的措施。
關鍵詞:商品拜物教 物質消費 應對措施
拜物教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不能科學地解釋各種自然現(xiàn)象,把對人們的生活和生產產生重大影響的自然力和自然現(xiàn)象神秘化并加以頂禮膜拜的信仰形式。馬克思通過對商品理論的分析從商品價值形成和實體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隱藏在商品中的這種神秘性。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章第四節(jié)《商品拜物教的性質及其秘密》中進行了深刻的闡述:“最初一看,商品好像是一種簡單而平凡的東西。對商品的分析表明,它卻是一種很古怪的東西,充滿形而上學的微妙和神學的怪誕?!雹亳R克思用宗教世界的語言把它形象的比作商品拜物教理論。
一、商品拜物教的主要內涵
商品拜物教的根源,在于生產商品的勞動特有的社會性質。商品是社會分工與私有制的產物。“從商品本身來看,它并沒有什么神秘的地方。但在商品經濟中,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私人性和社會性。作為私人勞動生產什么、生產多少和如何生產,純粹是生產者私人的事。但是,作為社會勞動,商品生產者生產的商品必須適合社會的需要,否則就難以實現(xiàn)其價值,從而給商品生產者帶來破產或虧損的威脅。這樣,商品變成了支配商品生產者命運的東西,市場運轉成為一種神秘的力量統(tǒng)治著商品生產者,由此產生了商品拜物教?!雹?/p>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章第四節(jié)中對拜物教做出定義:“因此,要找一個比喻,我們就得逃到宗教世界的幻境中去。在那里,人腦的產物表現(xiàn)為賦有生命的、彼此發(fā)生關系并同人發(fā)生關系的獨立存在的東西。在商品世界里,人手的產物也是這樣。我把這叫做拜物教”③。
商品的神秘性來自商品形式本身。第一,“人類勞動的等同性,取得了勞動產品的等同的價值對象性這種物的形式”,人類的勞動表現(xiàn)為商品的價值,這就使人難以認識清楚。第二,“用勞動的持續(xù)時間來計量的人類勞動的耗費,取得了勞動產品的價值量的形式”,生產產品的勞動量表現(xiàn)為商品的價值量,這就使人迷惑不解。最后,“勞動的那些社會規(guī)定借以實現(xiàn)的生產者的關系,取得了勞動產品的社會關系的形式 ”,生產者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換勞動的社會關系,表現(xiàn)為商品的物與物之間的交換關系,神秘性由此產生。因此,商品的神秘性只在于,人們在商品形式面前,把勞動的特殊社會性質看成為物的自然屬性,把人的關系看成是物的關系。這種對商品的崇拜,類似于對宗教的迷信崇拜。因此,拜物教是與商品生產分不開的。
二、商品拜物教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體現(xiàn)
(一)鉆石的克拉等于幸福
相信作為80后的我們,從小就從電視上聽到過這樣一句廣告語:“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睆哪菚r起,鉆石就成為了幸福的象征物。記得在金融危機期間,鉆石和黃金一樣,價格曾飛速上漲,但是,有著“鉆石王國”之稱的南非總統(tǒng)卻打破了人們在鉆石和黃金之間劃上的等號,說道:“鉆石跟黃金不一樣,鉆石只是為了滿足人們的虛榮心。”
如今,這種商品拜物教的現(xiàn)象已經在我們生活的社會中蔓延開來,甚至模糊了人們的理智,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行為,而不去思考這些消費品的背后。大部分消費者都陷入了“面子”消費時代,被卷入市場“大忽悠”之中,有多少小伙子為了給女朋友買一枚心儀的鉆戒,省吃儉用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又有多少年輕姑娘把“克拉”當成人生最重要的追求之一,仿佛沒有克拉就沒有幸福一樣。
(二)iPhone在中國
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fā)展更離不開中國的市場。 中國不僅是巨大的商品銷售市場,而且在全世界的加工制造業(yè)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以風靡全球的蘋果產品為例,蘋果系列產品,iMac、iPod、iPhone、iPad 在國內市場上都是以“加州設計、中國組裝”的面目呈現(xiàn),而且往往供不應求。蘋果系列產品吸引人眼球,固然有其高科技且人性化的特性,但蘋果迷們更認為擁有蘋果產品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是一種識別和認同蘋果身份的標記。蘋果手機到了中國消費者這里反映的是作為主體地位的人對物的瘋狂迷戀,拜物情節(jié)由此可見一斑。人在人類創(chuàng)造出來的商品面前是多么的卑微,人迷失了自己,陷入了拜物教的意識之中,不能自拔。
在消費主義的“文化氛圍”中,“人”被悄悄地改造成了“消費人”。社會的存在就是依靠商品的不斷生產和消費。笛卡爾以“我思故我在”確立了“自我”這一概念,那么消費社會則以“我消費故我在”來確證自我存在。人們的消費水平是他們的身份、價值高低的標志。這樣一來,消費社會就把人的本質特征變成了不斷追求物質欲望,把物質欲望作為自己最基本的需求,這是消費社會強加于人的“虛假的需求”,即為了特定的社會利益而從外部強加在個人身上的那些需要。
三、商品拜物教的存在原因以及應對措施
(一)商品拜物教存在的原因
“拜物教”有它的存在原因,它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一定社會歷史的產物,所以也必然在一定條件下的社會歷史中能夠消亡。馬克思在著作中對這一原因進行了具體的舉例分析,他提出“一旦我們逃到其他的生產形式中去,商品世界的全部神秘性,在商品生產的基礎上籠罩著勞動產品的一切魔法妖術,就立刻消失了”,其中的“其他的生產形式”,就包括:生活在荒島上的魯濱遜的“生產形式”、歐洲中世紀封建的“生產形式”、農村家長制生產中的“生產形式”以及共產主義社會的“生產形式”。所以,我們可以提煉出,“拜物教”存在的原因正是商品生產及其相關活動的存在。這也正對應了馬克思在第四節(jié)開頭中說到的另外一句話:“勞動產品一旦作為商品來生產,就帶上了拜物教的性質,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產分不開的。”④
“商品世界的這種拜物教性質,像以上分析已經表明的,是來源于生產商品的勞動所特有的社會性質。使用物品成為商品,只是因為它們是彼此獨立進行的私人勞動的產品,這種私人勞動的總和形成社會總勞動。由于生產者只有通過交換他們的勞動產品才發(fā)生社會接觸,因此,他們的私人勞動的特殊的社會性質也只有在這種交換中才表現(xiàn)出來?!雹荻斔麄兺ㄟ^交換來表現(xiàn)自己勞動的社會性質時,就不再是表現(xiàn)為他們之間的社會關系,而是表現(xiàn)為物與物的關系。這種物與物的關系支配著人與人的關系,人手的產物反過來支配著人。
由此可見,商品拜物教產生的直接原因是商品貨幣關系。在商品交換中,市場的盲目性、自發(fā)性就會給生產者帶來捉摸不定的命運,由此人們便產生了對商品貨幣關系的盲目崇拜。
(二)應對當前經濟社會生活中商品拜物教的措施
馬克思關于如何破除商品拜物教的觀點為我們采取措施加快消除商品拜物教提供了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指導意義。在現(xiàn)階段我們應采取相應的對策,為商品拜物教的徹底鏟除創(chuàng)造先決條件。
第一,積極引導人們認清商品拜物教的本質以及它的危害。商品拜物教作為物的形式顛倒人的關系的反映,本身就是一種迷信。因此,必須加強正面宣傳和引導,以認清商品拜物教的本質和危害,防止其不斷擴大對正常經濟秩序和社會生活的侵蝕。第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抵制拜金主義思想。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僅僅為了物質滿足而生活,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人的最高目標是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人生價值不是僅僅依靠物質條件就能實現(xiàn)的。
實際上,在馬克思的關于拜物教理論的闡述背后,涵蓋著“‘拜物教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才會徹底消除,否則將死灰復燃”這樣一個觀點。因為只有到了共產主義社會,生產力水平發(fā)達,物質以及精神生活豐富,商品退出了歷史舞臺,“拜物教”才會徹底地“煙消云散”。所以,在當代中國深刻理解并把握馬克思拜物教理論的相關內容,無論是對我們深化理論認識,還是對于我們全面開展實踐,都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注釋:
①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90
②劉樹成.現(xiàn)代經濟辭典[S].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5,1:877
③馬克思. 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90
④馬克思. 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89—93
⑤馬克思. 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90—100
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第 1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88—101
[2]劉樹成.現(xiàn)代經濟辭典[S].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1:877
[3]唐思航. 馬克思的拜物教理論及其現(xiàn)實意義[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2008(2):5—10.
[4]李萍,王海民.《資本論》中的“拜物教”含義論析[J].天中學刊,2012(6):36—37
(于躍,1989年生,天津人,天津師范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