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要做到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準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使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提高。
黨的群眾路線是體現(xiàn)思想路線和認識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這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要保證這條思想路線的落實,就要堅持調查研究,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要大力弘揚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調查研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到基層去、到一線去、到條件較差和情況復雜的地方去,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呼聲,幫助群眾解決一些切身利益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群眾工作必須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這不僅是黨性要求,更是責任使然。黨員干部要把服務群眾作為工作事業(yè)的最大追求,把造福于民作為自身價值的最大體現(xiàn),把群眾滿意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最高標準。要真正關心人民群眾的生產(chǎn)、生活,時刻把人民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特別是要做好困難群眾的幫扶工作。要深入體察群眾的疾苦,了解群眾的需求,千方百計幫助群眾排憂解難,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
落實黨的群眾路線,一定要科學把握群眾的需求脈搏,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要把讓群眾服從轉變?yōu)闉槿嗣袢罕姺?,把為民做主轉變?yōu)槿罕娮灾?,把壓服觀念轉變?yōu)槿罕娮月捎^念,把包辦觀念轉變?yōu)樽晕曳沼^念。從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轉變,把工作重心放在為群眾解決大事、難事上。在工作方法上,要突出一把手帶頭,自上帶下,深入群眾,與群眾打成一片,樹立領導干部的作風形象和表率。
黨的群眾路線是密切干群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根本途徑。群眾工作的本質是密切干群關系,核心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F(xiàn)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變化,一些干部出現(xiàn)了脫離群眾的傾向?;仡櫸覀凕h的歷史,什么時候堅持了實事求是、群眾路線,我們就奪取了革命和建設的勝利;什么時候違背了實事求是、群眾路線,我們就遭受了挫折,甚至已經(jīng)取得的成就也喪失了。
黨的根基在于人民群眾,黨的血脈在于人民群眾,黨的力量在于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對人民群眾付出真情,是共產(chǎn)黨人的本分,是領導干部的職責。黨員干部要帶著感情傾聽群眾的訴求,帶著感情做群眾的工作,帶著感情解群眾的難題。群眾需要的是真情實意,最容易感染群眾的也是真情實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們只有對群眾有感情,心中有群眾,才可能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只有把群眾當親人,我們才有可能與群眾融為一體、打成一片,相互推心置腹。黨員干部一定要對群眾有感情、動真情、真動情,以心換心,赤誠相見;一定要多來往、勤走動,實地體驗群眾的生活、實地體會群眾的甘苦、實地體察群眾的憂樂、實地體諒群眾的困難、實地體會群眾的情感,真正深入群眾、融入群眾,說真話、辦實事,群眾才會把我們當知心人,向我們敞開心扉,我們才能了解群眾所想、所盼,更好地服務群眾,贏得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正做到人在基層,心系百姓?;鶎痈刹孔陨硪D觀念、強能力,體制機制上要給他們減負擔、硬約束。隨著時代發(fā)展、改革深化、社會轉型,基層干部面臨新的工作環(huán)境,面臨著中央的嚴格要求與群眾的新期盼。要積極開展貼近民情的各種活動,有計劃有節(jié)奏地推進。要緊貼群眾生活,具體實在,根據(jù)實際沉下心來為民服務,進一步密切黨和人民的聯(lián)系。黨員干部只有增強群眾工作意識,才能密切聯(lián)系群眾,才能自覺地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培養(yǎng)群眾工作意識要方法得當,措施有力。要不斷總結經(jīng)驗,致力建立完善長效機制,針對民生領域的問題切實為基層群眾解難題、辦實事。還要建立領導干部公開接待群眾來訪日制度,把接訪活動常態(tài)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做到件件抓落實,事事有回音。通過接訪,加強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實現(xiàn)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我們就是要大力加強民生工程,改善優(yōu)化廣大群眾安居環(huán)境,提高群眾生活水平,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fā)展的成果,促進黨群關系的進一步密切。只有始終堅持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真正做到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惠及人民,黨在新時期的群眾路線才能得到真正落實。
(作者系虞城縣人民醫(yī)院院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