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林 PAN Lin
華僑大學,福建廈門361021(Huaqiao University,361021 Xiamen,F(xiàn)ujian)
高跟鞋設計倫理及設計發(fā)展趨勢
潘林 PAN Lin
華僑大學,福建廈門361021(Huaqiao University,361021 Xiamen,F(xiàn)ujian)
高跟鞋是女性追求美的一種特權,無疑也是難以擺脫的束縛,是過往時代小腳鞋溫和的延續(xù),更是男權文化的一種印證?,F(xiàn)代女性將高跟鞋作為融入社會生活的工具,因而成了無法遏制的潮流與趨勢。但就設計而言,卻需要從功能性、舒適性等方面進行改良和創(chuàng)新,推廣不可或缺的定制服務模式,以滿足消費者持續(xù)不斷的需求。
高跟鞋;設計倫理;設計趨勢
高跟鞋讓女性煥發(fā)著光彩與魅力,是現(xiàn)代社會一道亮麗的風景。然而,它在美化女性身體的同時,也在束縛著女性。這不僅僅源自于高跟鞋本身對女性身體的壓制與傷害,而且更體現(xiàn)了男性對女性身體美評判標準的一種支配權。女性僅僅是高跟鞋的載體和使用者,而男性卻是真正的消費者。
所謂“高跟鞋”,指的是高鞋跟的鞋子,通常其鞋跟高度在2.5英寸(6.35厘米)以上。高跟鞋有多種不同的款式,尤其是在鞋跟的變化上極具豐富性,如細跟、粗跟、錐型跟、楔型跟、釘型跟、槌型跟、刀型跟、冰刀跟,等等(見圖1、圖2)。
圖1 高跟鞋之一
圖2 高跟鞋之二
高跟鞋充分發(fā)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改善外部條件以展示其自身的優(yōu)點,它除了增加人體的高度,還可以加強女性形態(tài)的線條美,增進誘惑力,使女人步幅變小,前凸后翹,體態(tài)輕盈,風姿綽約,多添了幾分貴族氣質與成熟魅力。高跟鞋已經不再純粹是一種外在的服飾了,它是女性的代名詞,有著自己的語言和文化,體現(xiàn)了一個女人的內涵、品位與追求,以及對生活的理解和熱愛。
關于高跟鞋的由來其說法不一,一般認為現(xiàn)代的高跟鞋起源于西方:古代的歐洲城市缺少下水系統(tǒng),因此高跟鞋可以防止大街上的污水弄臟女子的襪子和褲腿。17世紀,高跟鞋開始成為時裝的一個重要元素。因為傳統(tǒng)的木制鞋跟不夠結實,人們?yōu)榱酥圃炖w細的鞋跟,于是通過加寬鞋跟的頂部來連接鞋底從而解決了支撐力不足的問題,也順便解決了鞋跟結實的問題,但依然不盡人意,直至20世紀50年代,設計師們堅定了在塑料中包裹一根鋼釘?shù)闹饕鈁1],真正解放了高跟鞋跟的設計,這就有了風行天下、令人又愛又恨的尖細高跟鞋跟。
在中國,據說清末名妓沈桂喜凡遇宴會應酬,必定身著時髦靚麗的服裝,換上當時從歐洲傳來的高跟鞋,而能艷壓群芳。此種從纏足到放足的轉變十分精彩,所以大受時髦女性的追捧、歡迎。20世紀二三十年代,高跟鞋在上海、廣州等大城市流行開來。
“小腳鞋”指的是中國古代纏足婦女所穿的鞋子,如今早就被人們送進了歷史的博物館。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纏小腳”的思維卻以另外一種更為溫和的方式沿襲著、發(fā)展著,這就是高跟鞋。
中國古代以小腳為美,纏足這種陋俗,在一代又一代女性的痛苦掙扎中持續(xù)了10個世紀之久[2],實在是具有非同尋常的魔力。纏足之風盛行,有其諸多的必然性。由審美的角度而言,女人裹了小腳纖足碎步,走起路來儀態(tài)嫻靜,弱不禁風,符合以女性纖弱病態(tài)為美的審美特征。此外,宋朝廷遭受異民族的入侵、人們對佛教的排斥等則導致了國粹主義的升溫,新儒學因其強調禮數(shù)規(guī)約,強調貞操觀念而被最高統(tǒng)治者強力提倡。纏足正切合了“男女之大防”的禮教約束——裹腳可以束縛女性的行動自由,女子出嫁之后無法通過生產勞動自力更生,只能成為夫家的附屬,這是一種將婦女家畜化的非人道的規(guī)約——衣規(guī)服制的出現(xiàn)所具有的強烈的政治公用,無聲地化作了整個社會自覺的道德意識[3]。進入民國之后,國民政府發(fā)布了一整套民國服飾新范例,宣稱纏足是封建時代的遺物并發(fā)布禁令致力改革,而至民國二十年(1931)時終于奏效,女子爭先恐后開始放足,臭名昭著的纏足陋習因此土崩瓦解。
一般認為,小腳鞋與高跟鞋的尺寸、造型迥異,而演變確是人類歷史不小的進步:小腳鞋強調束縛,委曲求全,高跟鞋則注重開放,展現(xiàn)自我[4]——纏足習慣向高跟鞋習慣的轉化向世人展示著女性身體的解放與張揚。然而,高跟鞋和纏足都是以女性的腳作為展示自我的舞臺,都是女性追求身體美與實現(xiàn)社會參與的方式。筆者認為,女性解開纏足換上高跟鞋,不過是纏足這種慢性病的復發(fā),高跟鞋是纏足這一陋習溫和的傳承與延續(xù)。
高跟鞋讓女性婀娜多姿,極力展現(xiàn)著身體的曲線之美,與男性的陽剛、穩(wěn)重之美恰成對比,相得益彰,使得人們對其推崇有加。在高跟鞋成為主流的今天,它既體現(xiàn)著女性追求美和時尚的特權,同時又是一種難以擺脫的束縛。而這不僅僅源于高跟鞋本身對女性身體的壓制與傷害,同時也來自于男性對女性身體審美標準的支配權。
與小腳鞋類似,高跟鞋同樣帶有自我束縛甚至是摧殘的特征。研究表明,常穿高跟鞋者多數(shù)會胃腸虛弱、血液流通不暢,易患潰瘍、胃癌等疾病。還有近四分之一的女性因穿高跟鞋而腳趾變形或者出現(xiàn)炎癥等病狀。當然,纏足是折磨幼女,并意在把女性一生關閉在家庭之中的一種非人道的、野蠻的陋習,穿高跟鞋的痛苦與之相比實在是不能相提并論的。
然而,若說纏足是母親為女兒做的選擇,小腳文化是社會對女性身體的束縛,那么女人對高跟鞋的喜好則是源于以男性心理為參照的審美需求,源于對自己心靈的束縛,從中折射出性別不平等的現(xiàn)實——對女性的腳乃至身體的成功改造這個過程是在父權制社會中男性對女性進行思想改造和女性接受改造并在自我改造之中實現(xiàn)的,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高跟鞋給女性帶來的美與自信,細究其源無疑來自于男性的理念,女性充當了男性精神上的賞玩物,她們只是高跟鞋的載體和使用者,而男性才是真正的消費者。
放眼如今,男權文化的影子依然可見,男娶女嫁正是以男性為主的婚姻關系的最好體現(xiàn),是女人對男人的一種依附心理及行為。從婚姻延續(xù)至擇業(yè)、從家庭延展至社會,依然沒有太多的改變。高跟鞋實際上與染發(fā)、美容、整形等身體修飾一樣,都是女性追求身體美的方式,這種美在很大意義上是用來取悅男性或者適應男性審美眼光的。只要社會由男女兩性構成,女性的美就融合了男性的眼光與偏好。這就完全可以說明,由男性支配的政治經濟結構以及讓人感到無可奈何、既舊又新的男女關系還在發(fā)揮著作用[5]。
如今高跟鞋遍布世界各地,女性穿著高跟鞋參與各種社交活動,將其作為融入社會生活的工具。人們不能逆潮流而動,去抵制和遏制高跟鞋產業(yè)的發(fā)展,相反,應該努力將其引導至一個正確的軌道中使之繼續(xù)前行。
消費者也許認為,選擇“束縛”而放棄“舒服”是自己做出的選擇,與設計無關,因為高跟鞋本來就不會是舒適的設計。但是從設計的角度出發(fā),設計師仍有很大的發(fā)揮空間。
設計師僅僅改變了高跟鞋時尚而華麗的外表,而未能觸及鞋子的舒適度這一與用戶最為關聯(lián)的核心之點。從這個角度而言,設計的發(fā)達抑制了技術的發(fā)展[6]——高跟鞋的款式多樣化似乎是要讓穿著者忘記它的舒適與否,他們一直被誘惑著為了追求美麗、虛榮而不知不覺地損傷著自己的身體。
因此就設計而言,當今的高跟鞋僅僅滿足了外觀需求,而未滿足功能的需求,或者說僅僅滿足了審美需求,而沒有滿足消費者生理上對于舒適性的需求。設計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創(chuàng)造,本該是拉近顧客與產品間距離的橋梁,而僅僅滿足了裝飾功能的高跟鞋設計,卻沒有能夠實現(xiàn)其設計的真正價值。
設計既然是現(xiàn)代化生產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不可避免地與現(xiàn)代性問題糾纏在一起,但設計師仍然有責任去挖掘和滿足消費者“無聲的需求”,從而實現(xiàn)“設計的價值”。只有融審美、功能、人機、心理等需求于一體,才稱得上是合格的設計。而在當前,高跟鞋的舒適性成為亟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最早的加工生產通過簡樸的手工藝制作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工業(yè)革命之后,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生產及其帶來的海量的標準化商品,讓消費者只能被動地進行選擇。工業(yè)化為企業(yè)帶來空前繁榮的同時卻扼殺了人類作為消費主體的根本宗旨,人們被迫接受呆板面孔的商品,而陷入了標準化帶來的快速發(fā)展的經濟社會進程之中[7],定制成為被遺忘了的而且是十分奢侈的一個夢想。
然而當前,商品供大于求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行業(yè)競爭壓力巨大,尋求差異化競爭被迫成為企業(yè)生存發(fā)展的主旨[8]。在消費者被分解成許多小的市場板塊這樣一個信息化時代,其所尋找的是一種完整的、能夠體現(xiàn)自身價值觀和素質、并豐富生活的產品。這就導致了建立在個性化需求基礎之上的批量定制被推到了時尚的前沿。
腳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體起支撐的作用。鞋子的設計和制作應該符合腳的結構,使其達到舒適與美觀并舉的效果,高跟鞋也不例外。商家想在個性化上傾注心血滿足消費者需求從而搶占市場,可以考慮高跟鞋的定制服務,它不再僅僅提供顏色、面料和款式的選擇,而是根據各人的腳型定制相應的鞋楦,這樣做出來的鞋子與顧客的雙腳貼合,就能夠使穿著更為舒適,行走更為穩(wěn)健。
然而目前的高跟鞋定制服務,由于對技藝以及品質和設計風格的創(chuàng)造性和獨特性要求較高,導致服務花費較大,并且耗時較長,往往被冠上“高級”二字,處于“高處不勝寒”的尷尬境地,普通客戶很少愿意或者能夠支付相應的費用來獲取相關的服務。
此外,純粹的手工測量無法獲得精確度高的尺寸,費時費力的翻模工序更是無法滿足現(xiàn)代社會對速度與便捷的需求。設計師和制造商們可以嘗試借助先進的設備,比如通過三維激光掃描技術記錄顧客腳部的曲線,或者利用電腦步態(tài)測量了解顧客身體重心的分布以及行走時的著力位置……這一切都是為了幫助消費者得到一雙最為舒適的專屬高跟鞋款。
至于造型,顧客只需提供圖片、通過描述,或者根據服飾和包包等做出搭配,在設計師的幫助和建議下找到最為滿意的鞋款。人們還可以在高跟鞋上描繪特定的圖案、文字或嵌上指定的配飾,使其獨一無二。
從經營的角度出發(fā),高跟鞋定制主要是提供服務,不需要很大的店面、漂亮的裝修和繁華的地段,還可以有效地規(guī)避庫存攤銷的風險,通過制定客戶愿意支付的價格并進行高效率的產品定制,從而就能夠為商家獲取連續(xù)不斷的利潤。
當定制成為一種趨勢時,那些比競爭對手更快更好地實現(xiàn)新的競爭原則的企業(yè)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設計師及生產廠商應該抓住機遇,通過靈活性和快速響應實現(xiàn)產品的多樣化和定制化,用“一對一”的高品質服務吸引客戶和擴大市場,同時減小平均成本,形成良性循環(huán)。只有這樣,才能為高跟鞋的設計和發(fā)展做出一些貢獻,進而為社會和人類的進步提供幫助與參考。
[1]安吉拉?帕蒂森,奈杰爾?考桑.百年靴鞋[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56.
[2]鮑宗豪.婚俗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36.
[3]徐清泉.中國服飾藝術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146.
[4]王長河.小腳、高跟鞋及思維方式[J].中國人才,2012(6):79.
[5]岡本隆三.纏足史話[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250.
[6]杭間.設計道:中國設計的基本問題[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183.
[7]怡安,沃格爾.創(chuàng)造突破性產品:從產品策略到項目定案的創(chuàng)新[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1:35.
[8]約瑟夫?派恩二世.大規(guī)模定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34.
On the Moral Ethics and Design Trend of High-Heeled Shoes
Being a beautiful item exclusively for women, high-heeled shoes are also a constraint similarly to the soft extension of lotus shoes which ref ected the patriarchal culture. It is an irresistible trend that high-heels have been ubiquitous in women’ s socialization, but designers should still meet the silent demand of consumer’s for functionality, comfort and so on. The service mode of mass customization is likely to be one solution.
high-heeled shoes;moral ethics;design trend
J0-022
:A
10.3963/j.issn.2095-0705.2014.01.014(0067-04)
2013-12-04
潘林,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