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建萍
(廣東珠榮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廣東廣州 510610)
關于優(yōu)化病險水庫勘察技術路線的探討
賀建萍
(廣東珠榮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廣東廣州 510610)
通過在病險水庫勘察過程中的實例,簡要的探討了病險水庫勘察過程中關于勘察手段的合理選擇,提高病險水庫勘察的效率,為病險水庫的加固設計提供良好的基礎資料。
優(yōu)化 病險水庫 勘察技術路線
為確保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目標任務的如期實現(xiàn),目前,全國各地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正在抓緊進行著。中小型病險水庫大部分修建年代比較久遠,受當時條件的限制,在勘探、設計和施工上都不規(guī)范,工程質量得不到很好的保證,加上管理水平跟不上,經過多年運行后,存在的設計缺陷和施工質量隱患逐漸顯現(xiàn)出來,相繼出現(xiàn)一系列影響水庫安全的問題。絕大部分水庫在觀測設備上比較缺乏,只能從外觀變化上了解大壩的運行情況和工程安全狀況,不能及時地進行大壩安全監(jiān)測。由于基礎資料的缺乏,尤其是關于水庫壩區(qū)地質資料基本上都是空白,給病險水庫的勘察工作帶來不少的困難。同時,勘測周期和勘測經費的最小化和有限化現(xiàn)實,也給勘測手段的優(yōu)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病險水庫勘察大部分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模式:即常規(guī)巖土工程的“先由點到線,再由線到面,最后由面到立體空間”和“先有勘探,后有地質分析”的“歸納總結”思路,為此,需要大量勘察工作量。等距離、網(wǎng)格狀布置鉆孔就是這種思路的一種體現(xiàn)。這種思維模式所需要的勘察周期及經費相對都較大,對于存在明顯病險問題的水庫,地質測繪工作可以做到有針對性的安排鉆探,而對于存在病險隱患的水庫,簡單的地質測繪不一定能夠做到有針對性的安排鉆探工作,甚至可能會對鉆探工作量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病險水庫數(shù)量眾多,勘察設計周期短,外業(yè)勘察工作量相對較少,常規(guī)的勘測手段耗費的工作量及成本較大,工作周期長,不太適合作為病險水庫勘察的指導思路,因此優(yōu)化勘察技術路線在病險水庫勘察工作中尤為重要。4
為了能夠切實、高效地完成除險加固工作,如何優(yōu)化勘測路線以及得出合理的勘察成果,就直接關系著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設計工作的順利進行。98洪水后,物探電法在堤防上的應用較為廣泛,且取得的效果頗好,在配合鉆探的驗證下,很好的在堤防勘察上發(fā)揮出了作用,陸續(xù)的在全國范圍內的土壩、土堤上推廣應用,經驗豐富。通過地表地質調查,采集到大量的地質信息,如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水文地質尤其是滲漏險情隱患等反映基本地質條件的信息,初步驗證“假設的地質模型”,指導物探測線的布置。物探方法速度快,信息量大,避免遺漏重大缺陷,針對物探異常布置鉆孔驗證。先做物探,再做勘探與試驗,能充分發(fā)揮物探方法速度快、信息量大的優(yōu)勢,避免遺漏重大缺陷,然后針對物探異常布置鉆孔驗證,建立工程地質模型。因此,在病險水庫勘察的技術路線是先進行地質測繪,再布置物探勘察,最后結合以上的初步成果指導安排鉆探以及試驗等。
目前用于水利工程監(jiān)測和探查隱患的物探技術主要有三類,即電法勘探、彈性波勘探和電磁類勘探。病險水庫工程大都靠近山區(qū),壩高而短,壩體填土不均質并且受經濟條件限制,參考相關的工程經驗,故選用高密度電法為主,必要時可輔以自然電場法和常規(guī)電法進行探測。
這里的高密度電法指的是直流高密度電阻率法,但由于從中發(fā)展出直流激發(fā)極化法,所以統(tǒng)稱高密度電法。高密度電阻率法是以介質電性差異為基礎,研究在施加電場的作用下,地下傳導電流的變化分布規(guī)律。實際上是一種陣列勘探方法 ,野外測量時只需將全部電極 (幾十至上百根 )置于測線上 ,然后利用程控電極轉換開關和微機工程電測儀便可實現(xiàn)數(shù)據(jù)的快速和自動采集。當測量結果送入微機后 ,還可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并給出關于地電斷面分布的各種物理解釋的結果。它與常規(guī)電法相比設置了較高的測點密度,所提供的是二維信息,一定數(shù)量的二維剖面還可以組成一個擬三維圖象,它是電剖面和電測深法的結合。高密度電法觀測精度高,數(shù)據(jù)采集可靠,對地電結構有一定成像功能,可獲得豐富的地質信息。各種隱患在探測成果圖上有明顯、直觀的反映,形象地反映出巖土體地電斷面的電性分布和結構特征。顯然 ,高密度電阻率勘探技術的運用與發(fā)展 ,使電法勘探的智能化程度大大向前邁進了一步。高密度電法具有小點距,數(shù)據(jù)采集密度大,施工效率高的特點,成為探查隱患的主要方法之一,已被廣泛應用于尋找地下水、環(huán)境地質調查、能源勘探、道路建筑工程和城市建設工程等方面。
此次在某地區(qū)的數(shù)十座?。?)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勘察中,首先在地質測繪的基礎上,在大壩軸線以及壩后平臺上安排2條物探高密度電法勘探線,通過高密度電法探測,對山區(qū)高壩或一般壩體的滲漏,都可從壩剖面斷面視電阻率等值線圖直觀、形象地反映出巖土體的電性分布形態(tài)和結構特征。排除壩體地形的旁側影響,通過與鉆孔資料對比,就可找出滲漏或其它隱患位置及范圍。然后合理的布置鉆探工作,極大的縮短了工作周期并減少了鉆探工作量。
X水庫始建于70年代,水庫樞紐為Ⅳ等?。á瘢┬退麡屑~工程。主要水工建筑物級別為4級,水庫樞紐建筑物主要由主壩、輸水涵管(兼排洪涵)等建筑物組成。由于當時施工機械的局限性,沒有使用機械夯實,主要采用人力堆填,選用的填筑土材料為粗顆粒花崗巖全風化土及殘積土,砂礫含量較大,且建壩時對壩基砂質粘土層做防滲處理不夠徹底,故壩體填筑質量較差,并留下壩體及壩基滲漏的隱患,導致現(xiàn)在不能正常蓄水運行。現(xiàn)狀水庫水位較低,基本沒有發(fā)揮灌溉效益。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水庫主要病險情況為:①大壩填筑土料及其施工質量差,填筑土碾壓不實,滲透較大;壩基地層透水性大,基礎處理不善。②涵管管身與壩體填土間有接觸性滲漏。
水庫區(qū)為低山、丘陵區(qū),山體呈渾圓狀,連綿不斷,山頂高程多在85m~95m以上,相對高差3m~10m,普遍覆蓋殘坡積層,植被良好,山坡穩(wěn)定。根據(jù)1:20萬(區(qū)域)地質圖及地質測繪,該區(qū)域出露地層巖性主要為中生代第二期侵入的花崗巖為主(г5B)、第四系殘坡積層(Q4edl)、第四系河床沖積層(Q4al)以及人工填土層(Q4s)。
首先安排于X水庫主壩壩軸線上,布置了1條物探高密度測線,測線剖面總長約為290m,點距5m。物探高密度電法勘測成果(見圖1):主壩壩軸線在樁號0+090~0+100高程48.0m~51.3m處、在樁號0+143~0+160高程51.7m~55.0m處、在樁號0+189~0+197高程53.0m~55.0m處有低阻異常區(qū),推測為壩基該三處含水量稍高。
圖1 X水庫主壩壩軸線高密度二維反演成果
參考高密度電法成果圖,基本上圈定了滲漏性較強的地區(qū),結合測繪成果在壩軸線上選擇滲透性能較大的位置布置了4個鉆孔,壩后坡布置1個鉆孔,進行現(xiàn)場水文試驗及取樣室內試驗,所得出的各土層的滲透性能(見圖2、圖3及表1)以及滲漏位置基本上與高密度電法成果圖相吻合,因此,大大地節(jié)約了現(xiàn)場勘查的時間,同時,為其加固設計提供了宏觀全面準確的設計基礎資料。
圖2 X水庫大壩工程地質橫剖面圖1-1/
圖3 X水庫大壩滲透剖面圖1-1/
表1 X水庫大壩土層滲透系數(shù)統(tǒng)計表
綜合以上勘察成果得出如下工程地質結論:壩體存在滲漏及滲透穩(wěn)定隱患問題,須進行全線防滲加固處理,建議采用劈裂灌漿,從壩頂至壩基并形成可靠防滲體,防滲體進入壩基(弱透水層)一定深度,并進行壩體充填灌漿加固處理;壩基滲漏較為嚴重,需要進行防滲處理,建議結合壩體采用劈裂灌漿處理方案,防滲體深入弱透水層(全風化帶中下部)一定深度。放水涵管建議優(yōu)先考慮更換或者采用鋼管內套處理。
在病險水庫勘察工作中,合理優(yōu)化了勘察技術路線,有的放矢地采用工程地質測繪、工程物探和鉆探手段以及必要的土工試驗等,為病險水庫的加固設計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資料。因此,在類似的工程勘察過程中,只要合理優(yōu)化勘察技術路線和結合各種勘察技術手段,就能夠極大的提高勘察工作效率,節(jié)省勘察經費,縮短勘察周期。
10.3969/j.issn.1672-2469.2014.08.004
TV22
B
1672-2469(2014)08-0013-03
賀建萍(1982年—),男,工程師。
1. 方前發(fā) 張宏兵 《電法勘探方法在水文和工程地質中的應用》.大眾科技,NO4,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