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風
“當下”這個詞,不知可不可以被視為人間最美麗的字眼?
她年輕、美麗、被愛,然而,她死了。
她不甘心,這一點,天使也看得出來。于是,天使特別恩準她遁回人世,她并且可以在一生近萬個日子里任挑一天,去回味一下。
她挑了十二歲生日的那一天。
十二歲,艱難的步履還沒有開始,復雜的人生算式才初透玄機,應(yīng)該是個值得重溫的黃金時段。
然而,她失望了。十二歲生日的那天清晨,母親仍然忙得像一只團團轉(zhuǎn)的母雞,沒有人有閑暇可以多看她半眼,穿越時光回奔而來的女孩,驚愕萬分地看著家人,不禁哀嘆:
這些人活得如此匆忙,如此漫不經(jīng)心,仿佛他們能活一百萬年似的。他們糟蹋了每一個“當下”。
以上是美國劇作家懷爾德的作品《小鎮(zhèn)》里的一段。
是啊,如果我們可以活一千年,我們大可以像一株山巔的紅松,掃云拭霧,臥月眠霜。
如果我們可以活一萬年,那么我們亦得效悠悠磐石,冷眼看哈雷彗星以七十六年為一周期,旋生旋滅。并且翻覽秦時明月、漢代邊關(guān),如翻閱手邊的零散手札。
如果可以活十萬年呢?那么就做冷冷的玄武巖巖岬吧,縱容潮汐的乍起乍落,浪花的忽開忽謝,巖岬只一徑兀然枯立。
如果真可以活一百萬年,你盡管學大漠沙礫,任日升月沉,你只管寂然靜闃。
然而,我們只擁有百年光陰。其短促倏忽——照圣經(jīng)形容——只如一聲喟然嘆息。
即使百年,元代曲家也曾給它做過一番質(zhì)量分析,那首曲子翻成白話便如下文:
號稱人生百歲,其實能活到七十也就算古稀了,其余三十年是個虛數(shù)啦。
更何況這期間有十歲是童年,糊里糊涂,不能算數(shù)。后十載呢?又不免老年癡呆,嚴格來說,中間五十年才是真正的實數(shù)。
而這五十年,又被黑夜占掉了一半, 剩下的二十五年,有時刮風,有時下雨,種種不如意。
至于好時光,則飛逝如奔兔,如迅鳥,轉(zhuǎn)眼成空。 仔細想想,都不如抓住此刻,快快活活過日子劃得來。
生有時,死有時
栽種有時,拔毀有時
……
哭有時,笑有時
哀慟有時,歡躍有時
拋有時,聚有時
尋獲有時,散落有時
得有時,舍有時
……
愛有時,恨有時
戰(zhàn)有時,和有時
以上的詩,是號稱智慧國王所羅門的歌。那歌的結(jié)論,其實也只是在說明,人在周圍種種事件中行過,在每一記“當下”中完成其生平歷練。
“當下”,應(yīng)該有理由被視為人間最美麗的字眼吧?
[怦然心動]
“當下”這個詞,我們都聽得爛熟了,但是沒有像這一次讀到時這般驚心動魄。小說中重返人間的小女孩的尷尬、悲慘遭遇,令我們警醒,原來我們從未珍惜過每一個“當下”的日子,從未珍惜過“當下”的每一個身邊人,只是一味地匆忙趕路。這種麻木、漫不經(jīng)心的生活只會將我們一步步帶向墳?zāi)?,而一無所獲。唯有執(zhí)著每一個“當下”的精彩,認真地、清醒地度過每時每刻,才會不再糾纏于一時的痛苦與快樂,一次的得到與失去,而不枉費最寶貴的生命。這樣的“當下”,也才是最美的。
【文題延伸】珍惜“當下”; 是最美麗的字眼;生命無悔……(小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