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
摘 要:本文就合理地制定農村電網期間低壓線損指標的思路做了一些探討,認為要向最大限度地減低改造過程中的線損,首先應該實事求是地對農村的電路分布等有充分的認識,提出符合實際的考核原則,然后再通過理論計算制定相應的指標,當然,在此過程中給還應注意相關理論知識的宣傳,讓老百姓和電網工作人員打心眼里把減低線損當作一件重要的事情來做。
關鍵詞:農網改造;低壓線損;指標
中圖分類號:TM714 文獻標識碼:A
現階段我國各地正在大規(guī)模的對農村電網系統(tǒng)進行重建和改造,在此期間,農村電網的線損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是不斷變化的,如果將電網改造期間的線損控制在最低水平,降損有利于提高農村電網改造員工的積極性和熱情,更能給我們就如何合理調整電網結構以啟示,促進農村電網系統(tǒng)的合理規(guī)劃和健康運行,本文就怎樣合理地制訂農網改造期間低壓線損指標進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線損考核原則
首先要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在電網整改前應對農村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解,充分掌握該區(qū)域電網分布的情況、電路的健康狀況等因素,而后再根據獲得的資料制定相關的計劃。以我省某縣為例,其下轄鄉(xiāng)鎮(zhèn)區(qū)有20個,共管理75條10kV的線路總長達1500公里,配備變壓器1300臺,共管理低壓線路5203公里,用電農戶達24萬之多,我省計劃至2013年完成10kV以下的電路的主體的工程全部投入運行。到年底基本實現一戶一表,達到基本同價的要求,低壓線損率降到低于13%,為達到以上目標,我們需要從以下幾角度進行考核:
1 分時間段進行考核。依以上進度要求,2014年的線損考核以時間為標準分為以下三個階段進行考核。上半年完成10kV電路500公里的新建工作,換掉600臺高能耗的變電器,新增變電器500臺,由于線路并不穩(wěn)定,上一年的工作并未完全完成,故考核標準需沿用之前的;經過前半年配電網絡的變動后,在第三季度已基本進入穩(wěn)定期,已可以按照新的考核標準進行考核;進入第四季度時,農戶已基本上開始使用新的智能電表,經測試,低壓線損主要由線路的結構和計量表兩個因素決定,二者的效果差別不大。
2 分地域進行考核。對于農村供電所而言,集鎮(zhèn)公用變和村組公用變其用電特點是不同的,集鎮(zhèn)和城鄉(xiāng)結合部的變壓器容量大、供電半徑小、冬夏調溫負荷高等與村組公用變有著不同的負荷特性,如果對一個供電所只設置一個考核點,集鎮(zhèn)的復雜性就無法突出,所以要求單獨對其進行考核。
3 分類別進行考核。農村人口的分布與城市不同,具有分散的特點,因此電力系統(tǒng)的供電半徑相對要大一些,用電負荷比較小。在農網改造過程中就要有目的性的解決這一問題,使得改造后的電網盡量半徑短一點。但在實際操作中,也要懂得變通,取舍有道,因為如果只是單方面的降低供電半徑卻以增加變壓器為交換,反而增加了耗能的設備。最終只會使線損加大,雖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卻適得其反。所以,統(tǒng)籌兼顧是農村電網改造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原則,而且對變損、線損都要進行考核,尋找各個因素的契合點,萬萬不可顧此失彼。
二、如何制定低壓線損指標
在農村電網改造之前,通過理論計算得到低壓線損的考核標準顯然是不現實的,畢竟工作量是極大的。所以,在改造的過程中就需要工作人員以實際出現的情況和取得的成就為準,制定出相對合理的標準。首先,核準上一年度的售電量。然后,核準變壓器的額定損耗。逐臺對上一年的變壓器的損耗進行統(tǒng)計,算出每月平均損耗量,以此為根據對本次電網改造后的額定損耗進行核準規(guī)定。最后,以以上兩個核準為原則,分別確定2014年3個階段的線損指標。具體算法如下:
上半年的線損指標計算方法:基本參數是取上一年度抄見電量的月均值,售電量的月均值和年底月額定損耗。中間參數總變損=額定損耗+總電量×15%,供電量=總變損+總電量,線損率=售電量/總電量。由于農村電網的改造進度不同,雖然有些鄉(xiāng)鎮(zhèn)線損已低于12%,但綜合分析,仍以12%為準。
第三季度線損指標計算方法:線損率=(上半年線損率(%)-12%)/2+12%,中間參數總電量=售電量/(1-線損率),線損率指標線損率等于中間線損率。
第四季度線損率指標計算方法:基本參數是取農網改造后的月額定損耗電量,上一年度售電量的月平均值,線損率定為12%。
三、制定指標值需要注意的幾點
1 宣傳低壓線損指標的意義。在農村電網改造期間,應該大力宣傳降低線損指標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讓廣大農民朋友及電網員工從思想上和知識理論上明白其中的道理,這樣才可以從根本上促進線損的降低,合理地布局變電器的分布,對比較偏遠的鄉(xiāng)村線路進行合理改造,靈活地運用三相四線,最大限度地減少電量的浪費,促進農村電路建設工作向著更加經濟適用的方向發(fā)展。
2 邊前進邊學習邊發(fā)現問題。在電網改造過程中,對于已經改造好的電路應該經常進行檢查,從已完成的工作中發(fā)現對今后工作有幫助的經驗,并及時應用在接下來的改造工作中,對于發(fā)現的問題應該及時的改進,以使電網改造工作更加完善。實踐證明農村用的電表的損耗極大,老式機械表每月?lián)p耗1度多,電子表也近0.4度,這對于用電量極少的用戶來說,實在很不劃算,所以電工應該勸說農民更換更為省電的智能電表。
3 線損指標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農村電網改造期間指定的線損指標往往只適用于這一時期,在這期間,必須將降低線損的政策落實到位,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線損指標也會根據實際情況有所變動,指標的制定必須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
結語
制定合理的線損指標,并盡最大努力降低線損指標是國家電網以及廣大人民都應盡的社會責任,尤其是在農村,需要對相關方面的知識進行普及。至于什么樣的指標才是合適的,這并沒有準確的答案,隨著技術的進步,指標也會有相應的變化,唯一不變的是國家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應該最大限度地實現其充分利用,共建節(jié)約型國家。
參考文獻
[1]常康,薛峰,楊衛(wèi)東.中國智能電網基本特征及其技術進展評述[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