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幸
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 長沙 410004
唐代中葉以后,名不見經籍的長沙窯崛起于中國陶瓷之林。長沙窯位于現在的長沙市望城縣的石諸湖一帶。其燒制出來的瓷器品種豐富,美觀精致,實用性強?!翱脊耪{查證明,遠在東漢末年從湘陰至長沙望城的石渚湖一帶,已經燒制青瓷。而長沙窯則是唐代安史之亂以后(天寶末年),石渚一帶應屬岳州窯系統(tǒng)的瓷窯開始生產極具特色的釉下多彩產品,形成鮮明而又獨特的長沙窯的藝術風格?!?這些瓷器在青釉下加繪彩色花紋,沖破唐以前單色青釉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走出了一條嶄新的發(fā)展之路。長沙窯在陶瓷裝飾上,從注重瓷器的釉色美轉移到瓷器彩繪裝飾美的發(fā)展新方向。它是我國彩繪的第一個里程碑,為唐以后的彩瓷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是我國彩瓷工藝的驕傲。
何謂文化? 對它的詮釋與闡述多種多樣。英國學者泰勒說: “文化是個復合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風俗習慣和作為一個社會成員所獲得的一些其他的能力和習慣。東周時期,在中國南方有一支高度發(fā)達且風格獨特的區(qū)域文化——楚文化。湖南一帶在古代是楚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這塊土地上孕育了燦爛的湖湘文化,她是指一種具有鮮明特征、相對穩(wěn)定并有傳承關系的歷史文化形態(tài),是中華民族大文化中的一支獨具風采的區(qū)域文化,它成長于遼闊富饒的三湘大地,糅合了中原文化與楚蠻文化的芳馨神韻。湖湘文化以其反映湖南人獨特的心理與行為模式和精神內核,傳承至今,同樣影響著唐代長沙窯裝飾藝術并始終激勵和鞭策著三湘兒女的創(chuàng)造精神。
任何文化都是以人文為核心。人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又是文化的承載和實踐者。今天我們講湖湘文化,更多的是指生活在湖南地域中的人們所秉持的思想品格與精神特質。長沙窯在我國陶瓷發(fā)展歷史中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其裝飾藝術的創(chuàng)新。
圖1 褐綠彩斑紋壺
湖湘人將山水、人物花鳥及詩文書法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于裝飾藝術上,沿襲了湖湘文化審美意識。特別是高溫釉下彩繪的創(chuàng)燒成功,為唐代的陶瓷藝術注入了絢麗的色彩。(如圖1)褐綠彩斑紋壺,其裝飾有大圓斑和小圓斑之分,大圓斑又有褐綠之別小圓斑多為褐綠相間的形式。這些裝飾手法對宋代磁州窯、明清景德鎮(zhèn)窯等全國各大窯口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極大地促進了陶瓷裝飾的發(fā)展。
湖湘文化是長江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和楚文化最為典型的代表。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條件下,在阻山隔水的環(huán)境中,湖湘文化獨辟蹊徑,風致自創(chuàng),得到了較充分的發(fā)展。這里山水奇麗,鐘靈毓秀。造物主特別垂青斯土斯人,讓他們在這滿目蔥蘢、如詩如畫的活動場景中感受靈氣、涵養(yǎng)性情、激發(fā)靈感,得到“江山之助”。
長沙窯陶瓷的工匠們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他們善于從生活中吸取元素運用到裝飾中。裝飾紋飾中,植物紋飾有蓮花、寶相花、菊花、石榴、菠蘿、慈姑、蘭草、蕨草、蘆葦、蔓草等,動物紋飾也很多,僅鳥紋就有20多種,有雀鳥、雁、鳳鳥、鷺、鸛、鶴、鴿、鴛鴦等; 蟲類紋有蜘蛛等; 走獸紋有獅、豹、鹿、獐、羊等; 象征性動物紋有鳳(如圖2)、魚、龍、摩羯等。這些裝飾圖案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楚民族文化的象征及傳承。
長沙窯中山水畫有樹林、云山、佛塔、草廬、水岸、航運等;人物紋飾(如圖3)有竹林七賢、垂釣漁翁、持荷童子、外國女郎、異國情侶等。這類題材數量很少,不是長沙窯的主要紋飾,但卻具有開創(chuàng)性。
從湖湘文化的基本傾向和主要施為看,求變趨新是其重要精神特質和價值追求。湖南人“敢為天下先”,就植根于不斷的求變趨新。無論是治學還是用世,湖南士民都有一種浩然獨立、戛戛獨造、自辟蹊徑、敢于突破各種藩籬的變革氣魄和創(chuàng)新精神。長沙窯陶瓷在裝飾上體現很強的實用性和生活性,“尤其是書法裝飾以及詩畫相配在長沙窯瓷器上最早出現,似乎開啟了后代文人寫意花鳥畫的先河,也適應了書法在唐代空前繁榮的歷史潮流?!?裝飾以五言詩為主,也有少量的六言詩和七言詩。大多屬于流行在市井巷里的歌謠(如圖4)、格言俗語(如圖5)通俗易懂,如:“懸釣之魚,悔不忍饑”。其書法形式,多為楷書和行書,用筆險勁瘦硬,具有二王( 王羲之、王獻之) 和唐代書家歐、虞、等筆意。
圖2 褐綠彩飛鳳紋壺
圖3 人物故事圖
圖4 褐彩詩紋壺圖
圖5 褐彩文字壺
湖湘人對各種思想文化兼容并蓄,在把唐文化播向遠方的同時,也引入域外的各種文化,產生了美術裝飾的多樣化,長沙窯也受到這個時期文化的影響,出現了豐富的域外題材風格的裝飾紋樣。如釉下彩繪的圖案中有“外國女郎”(如圖6)、“異國情侶”的波斯人等這些都是對外來文化(如圖7)的吸收和應用,反映了湘楚文化有一種開放的氣度。
長沙窯的陶瓷藝術受著諸多文化的影響,而源遠流長的楚文化是其根基。長沙窯是楚人的智慧結晶,是湖湘大地培育的藝術之花。楚地自然人文環(huán)境與湘民桀驁不馴的性格,使得長沙窯在唐代陶瓷業(yè)繁榮的時期形成了不同于其它瓷窯的風格特征?!伴L沙窯器物的種類和樣式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壺,” 從這些飲器具的造型和裝飾中可以感受到楚文化的深刻影響以及當時茶文化的興盛和湘民獨特的性格特點。
湖湘之地,山水迤儷,湖南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陽光雨水充足,湘北又有洞庭湖灌溉。農業(yè)經濟是其作為大型手工業(yè)生產基地的堅強后盾。這就是石渚湖邊的窯工們每日耳濡目染的尋常景象,也是長沙窯陶瓷紋飾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長沙窯紋飾展現出來的勃勃生機,所體現出的文化意境都與這片土地密不可分。
長沙窯釉下彩繪裝飾紋樣,大都是湘江兩岸極平常的景物,窯工通過細心的觀察,將這些自然景觀創(chuàng)造性地畫上器具,這些紋飾既是湘江兩岸自然風情的寫照,也是窯工那種生存智能與意趣的遺存,是窯工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的體現。秦漢以后,楚地憑借豐厚的文化積淀和寬松的文化環(huán)境,成為南學的搖籃,禪宗的溫床?!俺难b飾藝術上所反映出來的楚民族審美觀,是楚民族創(chuàng)造的一種與中原文化不同的新的美的境界,這種新的美的境界,就是燦爛的楚文化的民族特征,這種特征就與楚民族長期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經濟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
在湖湘文化的影響下,窯工發(fā)揮奇特的想象力和奔放、自由的宇宙空間美的感覺,使其裝飾紋飾充滿了芳香的湖湘生活氣息,達到了天人合一得境界。
任何文化都是以人文為核心。人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又是文化的承載和實踐者。今天我們說的湖湘文化,更多的是指生活在湖南地域中的人們所秉持的思想品格與精神特質。年代還是危難時候,湖南人往往能夠做出“不可以常湖湘文化以其反映湖南人獨特的心理與行為模式和以其獨樹一幟的精神內核”,這些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長沙窯裝飾的精神層面。
作為唐代子民,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心情都比較舒暢,人們的自身束縛和思想束縛有所減輕,主觀能動性能發(fā)揮較大的創(chuàng)造潛力。他們用敏銳的發(fā)展眼光,審時度勢,把握時代的脈搏,在新形勢下找到適合自己的發(fā)展生存空間,充分挖掘自身存在的價值。這種精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銳意進取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天下均平的理想世界。對楚人人生理想產生影響的莫過于道家的“積弱圖強” 、農家的“ 君民并耕”思想。老莊哲學的出現,標志著楚人世界觀、人生觀的成熟。楚地的人才自古便有兩極發(fā)育的趨向,蘊育出了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以及哲學家。春秋時期,楚莊王有著“三年不飛,飛則沖天;三年不鳴,鳴則驚人”的雄心壯志。
二是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感情奔放的創(chuàng)造精神。株洲東郊歲歲奉祭炎帝陵,南岳主峰號稱祝融峰、建有祝融寺,這些都充分證明楚人對祖宗神靈的景仰和崇拜。楚人將最美好的品格和最英武的形象賦予鳳,是因為他們相信出自荊山的鳳與他們的祖先有著某種親緣關系。“他們尊崇鳳,就是尊崇自己的祖先;他們鐘愛鳳,就是鐘愛自己這個民族。”楚人景仰祝融、崇尚鳳凰,一方面明確地表現出尊重客觀,順應自然,精于觀察,獻身科學的現實主義精神;另一方面則又體現出他們理想高遠,想象奇特的浪漫主義色彩。這些都體現在了長沙窯裝飾紋樣上。在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身上,更加明確地表現出志向高遠,忠于祖國的獻身精神和想象奇特,感情奔放的創(chuàng)造精神。
三是審視適度的民族風尚,和平勤勞的民族品格。湖南民風淳樸、憨厚、誠實,則夙得湖南境內歷任官吏及游人墨客好評。例如人稱靖州“為天下之窮處,其蕞陋又在峽郡下,而士風不惡,民俗亦淳?!碧聘G工們以其敏銳的發(fā)展眼光,充分發(fā)掘優(yōu)勢,隨著經濟態(tài)勢變化,他們憑敏銳的預見性生產,在摸索中勇于創(chuàng)新。
長沙窯器具裝飾中出現的佛教以及域外文化的形象,表現了湖湘文化深受道家玄學以及佛教文化的影響。長沙窯在裝飾和造型上廣泛吸取國外各民族的器物風格,裝飾上許多瓷器繪有西亞圖紋,如椰子樹雙鳥圖文、棕櫚花紋、奏樂胡人圖?!岸鸦ㄎ璧概藞D被認為是波斯阿納西達女神像原形,在東南亞佛教國家也十分盛行?!?此外還有南亞熱帶風光的圖案等,充分體現了湖湘文化對佛教及域外文化的包容性。湖湘文化養(yǎng)育了湖南人民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理想追求,勤儉、質樸、淳厚、自信的風情理性。這種精神內核無時不刻在發(fā)揮作用。
圖6 外國女郎裝飾紋壺
圖7 宗教裝飾紋壺
古老的長沙窯,雖然己經逝去,但我們能從它民間名窯畫風灑脫、俊逸、空靈的釉下彩裝飾藝術中感受到湘楚文化精神氣質,同樣的,這種文化精神氣質也是中國文化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綜上所述,可見長沙窯陶瓷裝飾紋飾是在唐代長沙窯藝術家們的主觀能動性和湖湘人文自然環(huán)境、域外文化、宗教藝術等多元湖湘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新的歷史時期,發(fā)掘湖湘文化的厚重底蘊,傳承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質,弘揚湖南文化的優(yōu)良品格,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巨大作用。研究長沙窯裝飾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對我國陶瓷發(fā)展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便我們從至深的層面上來觸摸它的文化靈魂,這些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藝術欣賞價值,還具有史料價值;不僅僅是心智的啟迪,同時還是一種文化的精神的感召,其對當代陶瓷裝飾具有借鑒意
[1] 陳進海,《世界陶瓷》,萬卷出版公司,2006
[2] 馮先銘,《中國古陶瓷圖典》,文物出版社,1998
[3] 李建毛,《長沙窯興衰斷想》,湖南省博物館,1991
[4] 何強,《唐代長沙窯瓷詩淺議》,岳麓書社出版,1991
[5] 熊傳新,《楚國繪畫藝術與楚民族的審美意識》,岳麓書社出版,1991
[6] 李輝柄,《長沙窯》卷2,第34頁,湖南美術出版社,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