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瑋,張津源,王祖峰,宋國斌
(1.大連海洋大學水產(chǎn)與生命學院,遼寧大連116023;2.大連寶發(fā)海珍品有限公司,遼寧大連116021)
20世紀70年代,世界衛(wèi)生組織宣布硒是生物體必需的微量元素,2000年,中國營養(yǎng)學會提出中國居民正常飲食中硒的攝入量嚴重不足[1],此后通過富硒技術(shù)提高食品中的硒含量便成為中國國民補硒的主要渠道。富硒技術(shù)也稱作微量元素硒的生物有機化技術(shù),水產(chǎn)養(yǎng)殖過程中,對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 clarkii的富硒研究,使蝦肉中的硒含量提高了200%[2];而對大西洋鮭 Salmon salar、日本沼蝦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的研究表明,硒能夠顯著提高其生長速度。刺參Apostichopus japonicus作為中國北方海珍品養(yǎng)殖的主要種類之一,對其進行富硒技術(shù)研究,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目前,水產(chǎn)動物富硒技術(shù)中使用的硒源主要有兩類,即有機硒和無機硒。其中有機硒主要通過無機硒生物合成獲得,價格較為昂貴,以硒代蛋氨酸為主;無機硒來源較廣且相對便宜,主要為硒酸鈉和亞硒酸鈉,二者均能起到一定的富硒效果。但過量的硒化合物也會導致動物體內(nèi)自由基產(chǎn)生,從而對動物機體造成傷害[3-4]。另外,不同硒化合物對水產(chǎn)動物的毒性也不同[5-7],Baumann 等[8]對黑鱸Micropterus salmodies和藍鰓太陽魚Lepomis macrochirus的研究表明,無機硒毒性是有機硒的3~5倍。而水產(chǎn)動物對無機硒的敏感性也因種類的不同有較大差異,以亞硒酸鈉為例,魚類對其敏感程度相對較差,其中斑馬魚 Brachydanio rerio[9]的96 h半致死濃度 (96 h LC50)為16.67 mg/L,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10]的 96 h LC50為 44.8 mg/L,而海灣扇貝Argopecten irradiams[11]、大型水蚤Daphnia magna[12]的 96 h LC50僅 為 1.20、1.05 mg/L。關(guān)于硒對刺參的毒性,僅見孫振興等[13]進行了亞硒酸鈉對幼參的毒性研究,而有關(guān)不同硒化合物對刺參的毒性研究目前尚未見報道。本研究中,從富硒技術(shù)角度出發(fā),選取常用的硒代蛋氨酸、亞硒酸鈉和硒酸鈉3種硒化合物,針對3種規(guī)格的刺參進行急性毒性試驗,研究了不同硒化合物對刺參的96 h LC50和安全濃度,旨在為富硒技術(shù)用于刺參養(yǎng)殖時的硒源選擇提供參考。
試驗刺參取自大連寶發(fā)海珍品有限公司的海參養(yǎng)殖池塘,體質(zhì)量分別為(11.1±2.7)、(21.3±3.0)、(51.9 ±3.7)g,分別記為 10、20、50 g組,每組刺參200頭,分別置于20 m3水池中暫養(yǎng)3 d后進行試驗。
試驗藥品有硒代蛋氨酸、亞硒酸鈉和硒酸鈉(均為分析純,成都格雷西亞化學技術(shù)有限公司),分別用雙蒸水配制母液,試驗時用微量移液器將所需藥品的母液加入海水中稀釋至所需濃度。
參考寇氏法設(shè)計預試驗和正式試驗,試驗海水為沙濾海水,試驗期間水溫為18℃,鹽度為28。
1.2.1 預試驗 根據(jù)3種刺參規(guī)格 (10、20、50 g)、3種硒化合物 (亞硒酸、硒代蛋氨酸、硒酸鈉)分別設(shè)置預試驗,每組放4頭刺參,采用接觸試毒法,觀察96 h,確定刺參全部死亡的劑量和零死亡的劑量。
1.2.2 急性毒性試驗 按照刺參規(guī)格和硒化合物的不同分別設(shè)計正式試驗。對每種規(guī)格的刺參進行3種硒化合物的急性毒性試驗,亞硒酸鈉、硒酸鈉均設(shè) 0(空白對照)、0.06、0.13、0.25、0.50、1.00 mg/L 6個濃度組,硒代蛋氨酸設(shè)0(空白對照)、0.13、0.25、0.50、1.00、2.00 mg/L 6 個濃度組,每個試驗設(shè)3個重復。硒化合物濃度的設(shè)定是將預試驗結(jié)果得出的最高劑量和最低劑量換算為常用對數(shù),采用Korbor法按等對數(shù)間距設(shè)置。試驗前72 h停止投喂,采用靜水法并微量充氣,每組放10頭刺參,試驗時間為96 h,每天觀察3次刺參的中毒表現(xiàn)和死亡情況,并及時撿出死亡刺參,記錄死亡數(shù)量和中毒癥狀。
根據(jù)試驗結(jié)果計算 lg LC50,查反對數(shù)表得LC50及95%置信區(qū)間 (X),計算公式為
其中:d為相鄰劑量比值的對數(shù);Xi、Xi+1分別為相鄰兩組的劑量對數(shù);Pi+1、Pi分別為相鄰兩組的動物死亡百分比。
刺參對硒代蛋氨酸、亞硒酸鈉、硒酸鈉的中毒反應基本相同。在低劑量組,48 h內(nèi)刺參的活動情況與對照組沒有明顯差別,48 h后其活動及反應能力逐漸遲緩,隨著中毒時間的延長,刺參部分管足喪失吸附能力并出現(xiàn)排臟現(xiàn)象,繼而極少數(shù)個體喪失活動能力,甚至死亡;在高劑量組,刺參的反應相對敏感,具體表現(xiàn)為24 h后大部分刺參個體行動遲緩,48 h后管足開始喪失吸附能力,繼而出現(xiàn)排臟現(xiàn)象,隨后刺參體表開始起泡、潰爛,甚至死亡。
從表1可見:隨著硒代蛋氨酸濃度的升高,3個規(guī)格組刺參96 h的死亡率也隨之升高,最高濃度組死亡率均為100%;3種規(guī)格刺參的最低濃度組均有刺參死亡,其中20、50 g組刺參的死亡率均為6.7%,10 g組的死亡率為10%;而3種規(guī)格的空白對照組均未出現(xiàn)死亡。根據(jù)公式計算得出3種規(guī)格刺參的96 h LC50和安全濃度。從表2可見,3種規(guī)格刺參中50 g組的96 h LC50和安全濃度均最高,20 g組次之,10 g組均最低。
表1 硒代蛋氨酸對刺參的致死率Tab.1 Mortality of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exposed to selenomethionine
表2 硒代蛋氨酸對刺參的半致死濃度、安全濃度Tab.2 96 h LC50,and safe concentration of selenomethionine in sea cucumber
從表3可見:隨著亞硒酸鈉濃度的升高,3個規(guī)格組刺參96 h的死亡率也隨之升高,10 g組最高濃度時,刺參的死亡率為96.7%,20、50 g組最高濃度時死亡率為100%;50 g組最低濃度時無刺參死亡,而20、10 g組最低濃度時均有刺參死亡,死亡率均為10%;而3種規(guī)格的空白對照組均未出現(xiàn)死亡。從表4可見:3種規(guī)格刺參中50 g組的96 h LC50和安全濃度均最高,10 g組均最低。
表3 亞硒酸鈉對刺參的致死率Tab.3 Mortality of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in the acute toxicity experiment of sodium selenite
表4 亞硒酸鈉對刺參的半致死濃度、安全濃度Tab.4 96 h LC50,and safe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selenite in sea cucumber
從表5可見:隨著硒酸鈉濃度的升高,3個規(guī)格組刺參96 h的死亡率也隨之升高,10 g組最高濃度時刺參的死亡率為100%,20、50 g組的死亡率分別為96.7%、90%;50 g組最低濃度時未出現(xiàn)刺參死亡,而20、10 g組最低濃度時均有刺參死亡,死亡率均為10%;3種規(guī)格的空白對照組均未出現(xiàn)死亡。從表6可見:3種規(guī)格刺參中50 g組的96 h LC50和安全濃度均最高,10 g組均最低。
本試驗設(shè)計條件下,硒代蛋氨酸對刺參的96 h LC50高于其余兩種硒化合物,這與郝麗娟等[14]對水產(chǎn)動物的報道相符。根據(jù)GBT-22487—2008水產(chǎn)動物接觸致毒急性毒性劑量分級:LC50<1 mg/L為極毒,LC50=1~100 mg/L為劇毒,LC50=100~1000 mg/L為中等毒,LC50=1000~10 000 mg/L為低毒,LC50>10 000 mg/L為實際無毒。本研究中,3種硒化合物對各種規(guī)格的刺參均為極毒。
不同種類的硒化合物對水產(chǎn)動物的毒性大小,因生物種類而異。高世榮等[9]對斑馬魚的研究表明,Se(Ⅳ)和 Se(Ⅵ)的 96 h LC50分別為16.67、39.33 mg/L;Na2SeO3和 Na2SeO4對黑斑蛙蝌蚪的 96 h LC50分別為 33.5、94.8 mg/L[15],均表明硒酸鈉的毒性小于亞硒酸鈉。鄧岳松等[16]研究表明,亞硒酸鈉對尼羅羅非魚的急性毒性約是硒代蛋氨酸的2倍。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3種硒化合物的毒性為硒代蛋氨酸<硒酸鈉<亞硒酸鈉,且亞硒酸鈉的毒性約是硒代蛋氨酸的2倍,與上述結(jié)果相類似。同時可以看出,刺參對亞硒酸鈉的敏感程度大于斑馬魚、尼羅羅非魚和黑斑蛙蝌蚪,對硒酸鈉的敏感程度大于斑馬魚和黑斑蛙蝌蚪,對硒代蛋氨酸的敏感程度大于尼羅羅非魚。刺參對硒的敏感程度較高,且硒代蛋氨酸的毒性約為其余兩種無機硒的1/3~1/2,因此,考慮到毒性因素,在富硒海參生產(chǎn)中,推薦使用硒代蛋氨酸作為硒源。
表5 硒酸鈉對刺參的致死率Tab.5 Mortality of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in the acute toxicity experiment of sodium selenate
表6 硒酸鈉對刺參的半致死濃度、安全濃度Tab.6 96 h LC50,and safe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selenate in sea cucumber
硒能夠提高水產(chǎn)動物的代謝水平及抗病力,但是水環(huán)境中過量的硒也會對刺參產(chǎn)生毒害作用,影響刺參的生長、發(fā)育和刺參食品的安全。按照Marino等[17]推薦的最大容許濃度公式 MPC=96 h LC50×0.01,計算得到硒代蛋氨酸對10、20、50 g組刺參的 MPC 分別為 0.006 39、0.007 41、0.007 95 mg/L,亞硒酸鈉對3組刺參的MPC分別為 0.002 75、0.002 99、0.003 24 mg/L,硒酸鈉對3 組 刺 參的 MPC 分 別 為 0.003 05、0.003 46、0.003 68 mg/L,與中國現(xiàn)行海水養(yǎng)殖水質(zhì)標準NY5052—2001[18]中硒≤0.02 mg/L 的標準值相比,3種藥物的MPC均小于該標準值,說明與其他水產(chǎn)動物相比,刺參對硒的耐受性較低,這可能與海參的生理結(jié)構(gòu)簡單、生物地位較低有關(guān)。
由于在富硒海參生產(chǎn)過程中,需要將硒添加劑混入飼料中,而飼料中硒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往往較高[19],因此,在硒添加飼料的研發(fā)過程中,應采用添加黏合劑和充分糊化等方式,盡可能防止硒化合物流失。
[1]Gupta U C.Selenium in soils and crops,its deficiencies in livestock and humans,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J].Comm Soil Sei Plant Anal,2000,31:1791-1807.
[2]王井亮,葉良宏,周明.硒源和硒水對克氏螯蝦肉品質(zhì)的影響[J].湖南飼料,2010(3):24-26.
[3]劉洪展,鄭風榮,孫修勤,等.亞硒酸鈉對刺參免疫反應中體腔液酶活力的影響[J].水產(chǎn)學報,2012,36(1):98-105.
[4]Safir N,Wendel A,Saile R,et al.The effect of selenium on immune functions of j774.1 cells[J].Clin Chem Lab Med,2003,41(8):1005-1011.
[5]孫德文,詹勇,許梓榮.硒及其在魚類營養(yǎng)上的應用[J].飼料博覽,2003(6):37-39.
[6]孫海香,宋保強,夏枚生.納米硒在動物營養(yǎng)中的應用前景[J].中國飼料,2003(10):23-24.
[7]Kim Y Y,Mahan D C.Effects of dietary selenium source and level on pig hair color and various selenium indices[J].J Anim Sci,2001,79:949-955.
[8]Baumann P C,Gillespie R B.Selenium bioaccumulation in gonads of largemouth bass and bluegill fish from three power plant cooling reservoirs[J].Environ Toxicol Chem,1986,5(7):695-702.
[9]高世榮,修瑞琴,郭琪,等.硒對斑馬魚的毒性研究[J].中國公共衛(wèi)生學報,1993,12(1):37-38.
[10]劉民.亞硒酸鹽對泥鰍毒性作用的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
[11]韓家波,龐軍輝,莊人沁,等.硒Se(IV)對海灣扇貝的影響[J].水產(chǎn)科學,1993,12(8):6-10.
[12]修瑞琴,高世菜,許永香.硒對大型水蚤和梨形四膜蟲的毒性研究[J].環(huán)境科學,1988,9(3):33-35.
[13]孫振興,王慧恩,王晶,等.汞、鎘、硒對刺參(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參的單一毒性與聯(lián)合毒性[J].海洋與湖沼,2009,40(2):228-234.
[14]郝麗娟,蔡菊,孫隨飛,等.有機硒在水產(chǎn)動物中的應用[J].飼料工業(yè),2011(9):33-34.
[15]祝文興.硒鹽對黑斑蛙蝌蚪(Rana nigromaculata)毒性效應的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6.
[16]鄧岳松,陳權(quán)軍.納米硒對尼羅羅非魚生長的影響[J].內(nèi)陸水產(chǎn),2003,28(6):28-30.
[17]Marino Balsa J C,Poza E,Vazqez E,et al.Comparative toxicity of dissolved metals to early larval stages of Palaemon serratus,Maja squinado and Homarus gammarus(Crustacea:Decapoda)[J].Archive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ity,2000,39:345-351.
[18]中華人民共和國農(nóng)業(yè)部.NY5052—200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nóng)業(yè)行業(yè)標準:無公害食品海水養(yǎng)殖用水水質(zhì)[S].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1.
[19]張平,劉強,黃應祥,等.不同飼料硒源體外溶解度的研究[J].飼料工業(yè),2007,8(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