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東成
文憑與人才(外一篇)
●黃東成
人才輩出的時代,務須遏制住不利于人才輩出的某種習慣勢力。
都說文憑不等于人才??墒?,用人者偏偏首先看文憑。而且首先便看屬于哪個學校哪一檔次的文憑,如高校招聘教師,沒有博士學位,免談。如果有“海歸”背景并持有海外名牌大學文憑,不用說更具優(yōu)先條件了。
其實,文憑雖然能證明學歷,大學固然是培養(yǎng)高級人才的基地和熔爐,但并不能因此認定沒有大學文憑就一定出不了人才。比如毛澤東沒有文憑,誰能不承認他是滿腹經(jīng)綸的人才;彭德懷元帥沒有文憑,卻是舉世皆知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大軍事家;華羅庚沒有文憑,照樣成為國際聞名的大師級數(shù)學家;梁漱溟沒有文憑,24歲就被蔡元培聘去北京大學執(zhí)教……人才都有一定天賦,除了必備的主、客觀條件,還須一定的機遇。俗說“行行出狀元”,也就是說各行各業(yè)都能出人才。有從校門走出來的人才,也有“從戰(zhàn)爭中學會戰(zhàn)爭”的人才,還有孜孜不倦自學成才的,即古人云:“不拘一格降人材”。
今天,時代發(fā)展了,有條件當然都應該接受高等教育,中國現(xiàn)代化尤其需要高科技人才。文化專業(yè)知識是成材的基礎(chǔ)。但基礎(chǔ)就是基礎(chǔ),并不就等于人才。也即,大學里走出來的未必個個是人才,名牌大學畢業(yè)生不是照樣有賣肉的、賣蛋的、當“垃圾王”的嗎?各人前面長長的路還得靠自己去跋涉去拼斗。
人才觀也隨著時代發(fā)展在變化。實踐出真知——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只要有一技之長,對社會作出一定貢獻的,大大小小都應是人才,當然人才中的精英畢竟少數(shù)。一般情況下,有文憑又對專業(yè)刻苦實踐的,最能出人才;有文憑而放棄專業(yè)浮躁無所寄的,則很難成人才;沒有文憑卻有豐富實踐經(jīng)驗,與那些有文憑卻踏進社會換了專業(yè)的,基本在一個平臺,只要努力勤奮百分之百地付出,其佼佼者極有可能成為國家需要的棟梁之才。
今天,世界之大,社會分工之細,各行各業(yè)人才需要量之眾,已是全面建設(shè)小康社會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國家急需人才,尤需尖端科技人才、大師級杰出人才,這是需要人才部門慎重嚴肅去發(fā)現(xiàn)和規(guī)劃的。我只想提醒鑒定人才部門的人,應當首先是觀念現(xiàn)代能識千里馬的伯樂式人才。不要總認為文憑是剛性的,才能是柔性的,忽略身邊土生土長的奇才,卻由外國人首先發(fā)現(xiàn)。這其實是一種失職。人家講的是實質(zhì),我們講的是形式。
可以肯定,文憑是重要的,重視文憑沒有錯。但只望來點兩分法,不要僅看文憑不及其余。不少人總是用一個模式套。符合模式的,不會逮老鼠的貓也是好貓;不符合模式的,逮老鼠再多的仍然不是好貓,害得多少人才被擋在門外。我們何妨給沒有學歷(權(quán)且不論原因)確有真才實學的自學成才者,一個施展才能的機會,以證明“條條大路通羅馬”。不然,像取得39項創(chuàng)新成果,其中25項獲國家專利并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職工自學成才十大標兵”,“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技師”、并享受省政府津貼的劉寶敬,卻僅僅因為他沒有文憑,就一次再次通不過高級工程師職稱評審的事例,難免還會不斷發(fā)生。
人才輩出的時代,務須遏制住不利于人才輩出的某種習慣勢力。
心理與心態(tài)
這兩個詞似乎不能相提并論。然而朋友的實踐告訴我,兩者實實在在關(guān)聯(lián)得非常緊密。唯有正常的心理,才可能有正常的心態(tài)。
那天,朋友打電話告訴我,他改行當心理醫(yī)生了。我奇怪,好好的作家改行,去干只比街頭算命測字一類高級點的心理診療的行當,不值。對方并不惱,笑我對這一行太不了解了。他說他本來就是學醫(yī)的,因為喜歡文學,寫了幾本書就成了作家。文學是人學,觀察和研究人的心理活動是作家的必修課,人的心理因素與事業(yè)的成敗和身體的健康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心理素質(zhì)好,有病也會自愈;心理素質(zhì)差,沒病也會有病。
他給我講了一個心理因素的常識。地上畫一條兩尺寬一丈長的獨木橋,不論是誰,人人都可以心不驚膽不顫地泰然走過去。同樣的這座獨木橋,若是懸在高空,看還有多少人敢走過去?誰還可能泰然?這就叫做心理作用。再比如,現(xiàn)在真正的文學作品賣不出去,而那些“美女”作家、“另類”作家及“下半身”作家的玩藝兒,卻極暢銷。為什么?出版商就是迎合了一些讀者的窺私心理,以此狠賺一票。過去《金瓶梅》作為黃色禁書不許人看,人們的逆反心理偏要想方設(shè)法鉆絲覓縫地去找來看?!督鹌棵贰份^之現(xiàn)代那些“下半身”自我暴露癖,性孤獨、性饑渴、性變態(tài)、性技巧的描寫,也得甘拜下風。讀者的這種不正常的畸形心理,作為先進文化的維護者,難道不該去正確引導?
心理素質(zhì)決定著心態(tài)的正常與否。有時心理防線的崩潰可以摧毀堅強的意志力。他告訴我一件真實的事:有個將軍由夫人陪同去醫(yī)院體檢,結(jié)果令醫(yī)生愕然,忙請出也是高干的將軍夫人悄悄商量。將軍看他們神秘兮兮的樣子很不滿,大聲對醫(yī)生說,“有什么話當面對我說好了,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我都不怕,你們還擔心什么?”醫(yī)生聽他這么說,又是部隊首長,便據(jù)實相告他患了癌癥。猛聽此言,剛剛還神采奕奕的將軍,一下子癱坐在沙發(fā)里,最后還要靠秘書和司機將他架進車里??梢?,縱然有承受過生死考驗血與火沉重打擊的身體,卻不一定能經(jīng)受住猝不及防的致命的心理打擊,以致頃刻間心理防線崩潰。
經(jīng)他這一說,我也想起一個老同事、老作家來。他長期患有嚴重的失眠癥,痛苦萬狀,平時臉色發(fā)青,印堂發(fā)暗,天黑下來就害怕,他吃安眠藥不是一顆兩顆,而是成把地吃。他親口告訴我,他的失眠癥是文革下放在農(nóng)村時落下的。一天夜里睡下不久便被蚊子鬧醒,坐起來扭亮手電筒在蚊帳里與蚊子鏖戰(zhàn),經(jīng)拍打覺得已經(jīng)消滅完了,一睡下卻仍覺得還有一只蚊子在耳邊嗡嗡飛,攪得他一夜不得入睡。從此每夜如此,一睡下就覺得有只蚊子在耳邊嗡嗡地叫,怎么趕也趕不走,失眠癥就這樣落下?;爻且院?,癥狀更嚴重,進過多少大醫(yī)院,看過多少名醫(yī)生,甚至住進過精神病院,均未能夠根治,這種痛苦人們根本難以體會。我想,心病還需心藥醫(yī),他這個被折磨了幾十年的老病,說不定還真能通過心理誘導治好呢。
朋友高興地說,你終于相信心理治療的必要了吧。身體上的病癥是看得見的,而心理上的病癥看不見的,看不見的病癥有時比看得見的病癥更頑固更難治。不過,什么鑰匙開什么鎖,只要對準了號,鎖也就很容易打開,心理上老死解不開的疙瘩,也就能迎刃而解。比方說(他又給我說了一個例子),是一個泌尿科專家當作笑話告訴他的:
是文革時期,軍代表帶來一個已屆中年的軍官,說他是第二次“新婚”,而結(jié)婚當夜忽然就不行了,越躁急越不行,惹得女方還以為他原有這老毛病,便有了意見……我說,現(xiàn)在是文革時期,實在沒法給你治這病,請另找別的醫(yī)生吧。軍代表安慰我不用怕,這不關(guān)階級斗爭,一切責任由他擔待;病人更是苦苦哀求,務請給他打一針特效藥。出于無奈,只得硬著頭皮給他打了一針。第二天,那位中年軍官帶著一套紅寶書喜沖沖找來了。一進門就緊緊握住我的手,對我千恩萬謝,說多虧了你的特效藥,昨晚就解決問題了。
朋友十分驚奇,你真給他打了一針特效藥?專家笑起來,文革時期,哪來這方面的什么特效藥,我是給他打了一針蒸餾水。朋友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專家說,他這病完全是心理誘因造成的,心理上覺得打了特效藥,病就不治而愈了。
細想一想,我發(fā)現(xiàn),許多人因心理因素釀成的各種奇怪的疾病確乎多不勝數(shù),我終于不再懷疑朋友改作心理醫(yī)生的初衷,或許我身上就有某種說不清楚的什么病。朋友又在電話那頭說笑起來,現(xiàn)在你應該明白那些“美女”“另類”“下半身”作家的書為什么那么暢銷了吧,這種書應該比專家那冒充特效藥的蒸餾水要有效,說不定對一些人的心理病態(tài)能起特殊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