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齊 岳(財經評論人)
滬港通落空只是心房一顫
文 齊 岳(財經評論人)
港交所此前突然宣布滬港通“未得批復,暫不放行”,令市場心房一顫。畢竟兩地投資者對10月27日宣布開通一事心理建設頗久。結果驟然落空,免不了要折騰頭寸。于是有了恒指、滬指悶頭下跌。市場不太開心。
“監(jiān)管尚未批復”的原因眾說紛紜,有點羅生門的意思。港交所周一委委屈屈地表示“各方面技術問題都已解決”,結果在當?shù)匾l(fā)一片同情,港媒多將此事與“占中”相聯(lián)系。而其他人則擺事實、講道理,說出種種尚未解決的技術性困難,讓大家“不要想太多”。更有不少觀察家指出多方面跡象,說明滬港通技術層面的磨合還在繼續(xù)。從證據的角度細推敲,政治因素占幾多難以斷定,可能是起到了點邊際作用。然而安撫派的邏輯的確成立:滬港通是個從各方面看起來都相對成熟的制度設計,同時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高大上的政策背景。所以民主社會的一些波瀾應該難以阻攔滬港通的推進。孰輕孰重一望可知,沒準過兩周就放行了。
這些事兒很容易想明白。所以金融市場就像個小姑娘一樣,立刻破涕為笑了。周二A股單邊上行,在央行利好政策的刺激下痛快漲了一把。雖然沒有放量,但也足以把周一的陰霾給去了。這兩天的一來一回很說明投資者的心態(tài):假如市場判斷滬港通攤上的事兒類似當年被生生叫停的“港股直通車”,那周二股市還能漲回來嗎?
和7年前天津名噪一時的港股直通車相比,滬港通更為穩(wěn)妥。港股直通車的政策設計,即便在今天看起來也屬于激進,允許國內居民無限制購匯炒港股。這相當于在我國的金融長城上開了個能通火車的大門。所以沒過多久,這事兒也就“擱置否決”了。而滬港通則基本不牽扯外匯的事情,來去都是人民幣,最多也就是個在岸、離岸匯率雙軌制的問題,與國際匯市上的滔天惡浪不沾邊。同時,還明確了滬港通的規(guī)模限制,每日交易買賣凈額不超過130億。所以就算境外那群本事通天的金融大鱷們來個“白刀子進”,也基本上只能“白刀子出”。每天往外流130億,對中國市場的盤子來說也就是咳嗽了一聲??人詤柡α?,監(jiān)管還明確說了可以停下來緩一緩,把滬港通禁掉一段??傊刂拼胧┖艿轿?。
所以市場真正應當困擾的,是如何在這有限的國際化窗口里不斷擴大自己的利潤,成長為靠譜的國民金融保鏢。香港市場機構為主,而且近半交易量是歐美券商、投行、資管公司和各類基金。與之短兵相接而能瀟灑自如,是國內金融機構必須達到的境界。我們的機構悶在國內練本事,現(xiàn)在是騾子是馬要出來溜溜了。還要考慮機制建設問題。市場化改革總是點式突破,以點帶面,全面拉動改革。滬港通通行后,一點開花,如何帶動中國金融業(yè)的水下冰山也呈現(xiàn)活力?境內以四大行為主體的金融體系,是否能在超穩(wěn)態(tài)格局外生發(fā)出新的生命力?這是值得拭目以待的。更進一步,滬港通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一部分,相當程度上是給憋在香港離岸市場上的萬億人民幣存款找個回家的道。那么與之配套的匯率波動也應繼續(xù)擴大,走向成熟。人民幣匯率波動區(qū)間和滬港通流動凈額交替上升,我國的金融自由化可能會走出凌波微步。
這些才是大事,遲早要發(fā)生。這些才是大錢,隨便抓住一波都會賺得盆滿缽滿。與這些相比,滬港通踉蹌一步又有何妨呢?
責任編輯 劉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