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轉型期中國的家庭變遷與家庭政策重構*
        ——基于上海的觀察與反思

        2014-02-13 06:39:59韓央迪復旦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上海200433
        江淮論壇 2014年6期
        關鍵詞:上海

        韓央迪(復旦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上海 200433)

        轉型期中國的家庭變遷與家庭政策重構

        ——基于上海的觀察與反思

        韓央迪
        (復旦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上海 200433)

        轉型期的中國在家庭結構、家庭資源和家庭關系等方面經(jīng)歷了急遽變遷。文章以上海為例剖析了其在家庭,家庭政策的理念、對象、主體和過程等方面的變遷,剖析了中國家庭政策在快速的社會轉型背景下所經(jīng)歷的轉型與挑戰(zhàn)。整體上,上海家庭政策相對改革開放前表現(xiàn)出一定的進展,但面臨的挑戰(zhàn)也更為艱巨。它所衍生的政策意涵是,中國亟須在新的社會形勢下重新認定家庭的價值,尊重家庭的多樣性,并在以家庭為中心的生態(tài)視角下重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家庭政策。

        家庭變遷;家庭政策;社會轉型;上海;重構

        家庭是滿足公民物質、情感、精神等需求的重要社會組織。然而,在科學技術和社會變遷的沖擊下,家庭經(jīng)歷了去功能化的變遷歷程。在對一元化、單線演進的家庭現(xiàn)代化理論的批判和發(fā)展中,人們已然意識到,萌蘗于19世紀晚期的家庭政策已成為各國社會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時至今日,它已不單單是一項體現(xiàn)社會再分配價值取向的政策設計,更表現(xiàn)為一種經(jīng)濟運行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

        作為中國城市的領頭羊,上海的家庭及其家庭政策所經(jīng)歷的變遷和轉型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中國社會所面臨的共性挑戰(zhàn)。故此,本研究立足上海,系統(tǒng)梳理了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家庭變遷趨勢和家庭政策的現(xiàn)狀與問題,以此探尋支持中國家庭的政策路徑。

        一、轉型期的中國家庭:以上海為例

        在快速的社會轉型中,家庭所受的沖擊與影響不斷增強,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人口與家庭結構的變化、家庭資源的收縮及家庭關系的弱化。同時,政府不到位和社區(qū)碎片化無法彌合城鄉(xiāng)二元福利體制與社會需求間的落差,加劇了家庭壓力與家庭能力間的失衡。

        1.人口結構與家庭結構的變遷

        (1)戶籍人口低度成長與外省市來滬常住人口顯著上升。從1978年至2010年間,上海的常住人口總量從1104萬飆升到2302.66萬。戶籍人口年均增長率為0.77%,而外省市來滬人口則高達18.83%,至2010年后者約占總常住人口四成比重。相較于2000年,戶籍人口育齡婦女人數(shù)同比下降了42.96萬人,占常住人口育齡婦女的比重亦下降了27.77%。全市嬰兒出生率盡管比“五普”增加了1.6‰,但主要是因為20—29歲處于生育旺盛期的外來人口育齡婦女占該年齡段常住人口的比重增加了16.9%,這從整體上掩蓋了全市婦女生育率的下降趨勢。

        (2)家戶規(guī)模小型化。從“六普”數(shù)據(jù)看,上海家戶規(guī)模進一步小型化。這主要表現(xiàn)在幾方面:一是全市常住人口中平均每戶人口比“五普”的2.79人/戶減少了0.3人/戶,比1978年減少1.31人/戶。二是1—3人/戶家庭規(guī)模成為主要類型(占家庭戶總數(shù)的79.5%)。其中,2人戶及3人戶占比達62.3%。三是家庭居住關系的變化:全市一代戶和二代戶組成的家庭近九成,一代戶比重同比“五普”更是增加了14.7%,成為最大的家戶類型。

        (3)未婚率與有偶率微降,初婚初育年齡顯著延后。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市(15歲以上人口)未婚率的變化較大,至2001年一直維持在16%—17%左右,2010年為 21.4%;有偶率從1996年77.05%微降至2000年的73.39%,2001年至2010年一直維持在72%—73%左右。2010年20—35周歲當年初婚人口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齡為29.8歲,而女性亦高達29.3歲,比“五普”時期女性常住人口的平均初婚年齡晚近5.5年。2010年女性常住人口晚婚率已高達86.50%,比2001年高出24個百分點。晚婚很大程度上意味著晚育——2010年全市戶籍人口女青年 (15歲以上)的平均初育年齡高達28.25歲。

        (4)離婚率升高,單親家庭明顯增加。“六普”顯示,上海離婚人口比重整體呈上升趨勢,比“五普”時期上升了0.4個百分點。自1995年至2010年,上海共有114.53萬人離婚,而再婚51.10萬人(其中女性32.12萬人),即離婚后沒有再婚的單親有63.43萬人。加之每年因一方喪偶所致的單親家庭數(shù)就更為龐大。2010年法定結婚前育齡婦女(15—19歲)占育齡婦女比重仍高達7.9%,其中,外來人口占97.6%。這說明,“單親家庭”所凸顯的需求具有共性。

        (5)人口結構“傘”狀化。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年齡金字塔呈“傘”狀化——少兒比重偏低、勞動年齡人口比重高、老年人口比重偏高。相較于2000年,2010年常住人口的撫養(yǎng)系數(shù)、老年撫養(yǎng)系數(shù)和少年撫養(yǎng)系數(shù)因來滬人口的融入均呈不同程度下降;但戶籍人口的撫養(yǎng)系數(shù)和老年撫養(yǎng)系數(shù)同比分別增長了3.2和0.8,說明戶籍勞動年齡人口負擔的非勞動年齡人口相對增加.同時,高齡人口比重上升明顯。相對的,自20世紀60年代后期以來一直低于世代增長率的上海總和生育率在2010年已降至0.89。與此同時,因受教育年限延長及孩子撫養(yǎng)成本攀升等多重因素引發(fā)的少兒人口比重必將進一步減少,進而導致年齡金字塔繼續(xù)朝不利于年輕人的方向移動,這將直接挑戰(zhàn)原有立足于青年型或成年型社會的公共政策效力。

        2.家庭資源的變化

        (1)女性勞動參與率難掩下降趨勢。無論是改革開放前還是改革開放后,我國女性勞動參與率一直遠超其他國家和地區(qū)。但在嚴峻的就業(yè)形勢、(單位福利解體而致)兒童照護與養(yǎng)育負擔攀升、多代居住比例下降等因素作用下,女性勞動參與率下降明顯。上海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的數(shù)據(jù)顯示,20—34歲年齡段的女性常住人口就業(yè)率明顯低于男性。在外來女性勞動力的調和下,2010年上海女性就業(yè)人員占該年齡組女性人口(16—54歲)的比重同比2000年微升至67.4%,但同比男性仍低14.5個百分點。上海女性勞動參與率整體約四成左右,在全國的大格局下難掩下降態(tài)勢。

        (2)家戶所得差距日益擴大。貧富分化往往隨轉型的深入而加劇,這在中國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在城鄉(xiāng)二元體制影響下,改革開放以來的上海城鄉(xiāng)家庭所得差距呈不斷擴大趨勢,在進入新世紀后愈發(fā)明顯。2010年,上海城鄉(xiāng)家庭平均每戶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1838元和13746元,高收入戶和低收入戶的可支配收入比值亦分別高達4.17和4.11。

        (3)兩性家務勞動分配不公。女性是家務勞動的主要承擔者。2000年全國數(shù)據(jù)顯示,女性比男性多2.7小時家務勞動時間;而72.7%的已婚者認為,妻子相對丈夫承擔的家務勞動更多。雖然上海市已婚男女在家務勞動總量上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家務勞動也主要由妻子承擔,且女性要多出1.94小時。其中,最費時、重復性的瑣碎家務多由女性承擔,男性僅包攬非日常性的重活。在輔導子女功課方面,兩性較接近。女性對家務分工的滿意度明顯低于男性。

        3.家庭關系的變化

        (1)傳統(tǒng)家庭養(yǎng)育功能的弱化。2010年末上海戶籍人口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3.4%,預計至2015年末將接近30%。盡管與子女同住仍是目前本市老年人最為普遍的居住方式,但60—69歲老年人空巢比例近四成,70歲及以上老年人空巢比例近三成,表明傳統(tǒng)的家庭養(yǎng)老功能顯著弱化。90.2%的老年人有獨立的生活來源,八成老人以離退休金為獨立生活來源,經(jīng)濟安全網(wǎng)相對完備為家庭功能弱化提供了可能。而在兒童社會化方面,因雙薪家庭比例的上升,兒童接受托幼機構和大眾媒體教育的時間比與父母共處的時間還多,具有早期性和終身性特質的家庭“育教”功能不斷弱化。

        (2)跨國、跨省域婚配人數(shù)明顯上升。人口的快速流動激增了跨國、跨省域婚姻,但文化差異、語言交流障礙、感情基礎薄弱等因素極易造成這些女性及其子女陷入弱勢處境。據(jù)統(tǒng)計,1998年上海女性初婚人數(shù)中外來女性占14.07%,2001年升至20.99%。自1991年至2007年累計的超過37萬對“兩地婚姻”中,81%為“滬男外女”結構。其中,三分之二的“外來媳”來自農村,其受教育年限比上海戶籍人口低2.68年,90%在業(yè)的“外來媳”存在工作不穩(wěn)定問題;夫妻間平均婚齡差值7歲左右,且其丈夫受教育程度、就業(yè)率及職業(yè)地位均顯著低于上海同齡男性的平均水平。

        在涉外婚姻中,上海戶籍的主要是女性。20世紀80年代以來呈上升趨勢的居民涉外、港澳臺婚姻至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明顯減緩。這說明上海城市發(fā)展環(huán)境的日益成熟。同時,職業(yè)與地域流動、文化差異等因素造成異質婚姻家庭關系調適難度增加,激發(fā)了新的家庭需求。

        (3)家政服務人員介入家庭照護系統(tǒng)。在快速轉型期,老齡化凸顯了專業(yè)化家庭服務在城市生活的重要性。據(jù)統(tǒng)計,上海目前的家政服務所服務的家庭數(shù)量超過100萬戶。600萬家庭中有三分之一存在顯性或潛在的用工需求。其中,家政服務以全家(61%)、老人(34%)、孩子(4%)、孕產(chǎn)婦/嬰兒(1%)為主要服務對象,家政服務人員大多為外省市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的中年女性。服務人員與被目標家庭形成的替代性或補充性照護關系的確減輕了被服務家庭的負擔,但囿于語言溝通障礙、文化差異等因素,家政服務人員介入家庭照護系統(tǒng)不僅引發(fā)了新的矛盾或歧視等問題,同時也改變了被服務家庭內部原生的人際關系網(wǎng)絡。

        (4)市場經(jīng)濟和個體化浪潮中家庭關系的嬗變。在現(xiàn)代性與后現(xiàn)代性浪潮中,家庭關系趨于更加不穩(wěn)定。自改革開放以來,指向家庭核心價值的經(jīng)濟理性入侵抹殺了經(jīng)濟與社會領域的根本差異,對傳統(tǒng)的家庭責任和價值造成巨大沖擊。同時,個體化直接嵌入家庭生活領域,不僅促發(fā)了新的男女不平等關系,也改變了社會的各種親密關系。在家庭內部關系上,夫婦式家庭的排外性促成了公共生活領域與私人生活領域的分離和對家庭內部情感(夫妻)和事務(尤以兒童為核心)的專注和民主主義。在家庭與親屬群體的關系上,工業(yè)社會的流動性、開放性和異質性使之萎縮淡化,呈現(xiàn)鮮明的實用主義色彩?,F(xiàn)行上海家庭的親屬關系呈雙系化并向女系傾斜發(fā)展的特征,明顯偏離傳統(tǒng)社會“夫為妻綱”的關系取向。而在家庭與社區(qū)的關系上,原有的社區(qū)控制和社會團結失去了現(xiàn)實根基,相對松散的鄰里關系替代了睦鄰責任。

        二、中國家庭政策的現(xiàn)狀與困境

        因范圍、(思想)來源、目標、內容等差異,家庭政策仍無公認定義。學者大多從廣義和狹義、直接和間接等不同取向入手。借鑒已被更多學者接受并得到聯(lián)合國認同的Bogenschneider的最新界定,本文所指稱的家庭政策是指“通過法律、法規(guī)或由其他公共部門或私人部門機制形成的指向家庭目標的系列計劃或活動”。

        1.家庭政策的發(fā)展現(xiàn)狀

        (1)政策理念上從隱性家庭主義到顯性家庭主義的轉向。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家庭的福利功能被“單位”與“集體”兩大組織顯著弱化,并在國家視野中呈缺失狀。單位與集體解體后,家庭的保障功能一度又被強化,但仍無法扭轉“一孩政策”對關涉家庭傳統(tǒng)價值觀、結構與功能的沖擊。

        從改革開放到20世紀90年代,國家對家庭采納了實用的家庭主義取向:一方面,圍繞家庭所形成的相關政策均以“一孩政策”為導向,表明國家對生育的絕對控制;另一方面,國家既沒有通過對家庭的介入而增強其照顧功能,亦未切實減輕家庭的照護負擔,使得家庭成為名副其實的福利供給者,故表現(xiàn)出鮮明的隱性家庭主義特征。

        伴隨經(jīng)濟轉軌和社區(qū)網(wǎng)絡的碎片化,家庭功能日漸式微。為因應不斷涌現(xiàn)的貧困問題,上海自1993年起率先在全國試行了城鎮(zhèn)最低生活保障線。這項以家庭為單位的經(jīng)濟安全項目充分體現(xiàn)了政府對家庭經(jīng)濟風險的及時介入。占據(jù)核心位置的“兒童早期發(fā)展”更是受到了市區(qū)兩級政府和全社會的關注與響應。在兒童的健康、教育、法律保護、安全環(huán)境等國家宏觀政策支持格局下,上海市對具有共性的早期嬰幼兒養(yǎng)育、學前教育等家庭需求也進行了一定的回應。此外,還就特殊家庭成員需求或家庭關系進行了以家庭為單位的政策介入,表明上海家庭政策開始展現(xiàn)出顯性家庭主義特征。

        (2)政策對象上從家庭生育到家庭成員及整體的轉變。“一孩政策”以控制生育為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家庭原本所承載的照護功能。隨著家庭收入所得差距的日益擴大,家庭間的福利分化愈發(fā)明顯,直接加劇了個體的福利差。

        對此,當前上海的家庭政策對象已從原有的“家庭生育”轉向家庭成員及其整體,形成了涵蓋生育、婚姻、照護等面向特定家庭成員或關乎家庭整體的政策或行動。在生育政策上,計生工作實現(xiàn)了從規(guī)制到扶助家庭的重點轉變。自2011年1月1日起,維持了幾十年的微薄的獨生子女家庭津貼上調至30元/月,年老退休一次性計劃生育獎勵費亦從2300元/人提高到5000元/人;嚴苛的“一孩政策”也于2013年3月起向“單獨二胎”轉變。在女性家庭政策上,在基本法之上出臺了保障婦女就業(yè)權、福利權等基本權益的相關政策或條例,針對孕婦形成了涵蓋生育津貼、生育醫(yī)療費補貼、產(chǎn)假及特殊法律照顧等政策。在兒童早期發(fā)展政策上,業(yè)已形成集政策導向(規(guī)范指導)、經(jīng)濟支持、親職福利和配套服務于一體的政策體系。優(yōu)生優(yōu)育、兒童早期啟蒙教育逐步覆蓋至外來人口。在老年家庭政策上,形成了以基本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居家養(yǎng)老、配套服務、優(yōu)待政策等系列政策。在殘障家庭政策上,在康復、教育、就業(yè)和安置政策格局上于2005年起實施了針對智障人士的“陽光行動”,以減輕殘障家庭的照顧負擔。

        (3)政策主體上從缺位到多元主體的共同介入。隨著家庭問題的日益凸顯,不同政策主體開始聯(lián)動介入。在政府層面,“計生委”的更名和職能調整隱含了國家對家庭政策的不斷重視。20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國的計生工作重點就已從原先的絕對生育控制轉向老齡人口、流動人口、就業(yè)/失業(yè)人口及性別比失衡等問題。另一方面,作為“準政府機構”的市婦聯(lián)在積極推進上海家庭政策的進程上作了有效探索和實踐,它率先于2005年在下設機構中專門成立了兒童和家庭工作部。這雖不具備正式的政府部門機構特質,但在中國特定社會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卻賦予其更大的能動空間。相較以往,兒童和家庭工作部將家庭政策的核心內容——“兒童工作”置于家庭的系統(tǒng)環(huán)境中來推進,有效推動了家庭教育、科學育兒、兒童少年保護、家庭文化建設、配套環(huán)境與服務等相關政策。

        在社會組織方面,培育了一大批旨在為兒童、青少年、殘障人士、婦女、老年人和家庭提供福利與服務的社會組織。以群體或家庭為關鍵詞檢索,可在上海市社團管理局網(wǎng)站檢索到總計600多家相關機構。公共財政的規(guī)模投入扶助了一批社會組織的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項目的開發(fā),減輕了目標家庭在經(jīng)濟、幼兒養(yǎng)育與課后照料、親職工作等方面負擔。

        (4)在政策過程中從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相對融合。在隱性家庭主義時期,家庭政策的形式更多停留于文本指導層面,如《憲法》、《婚姻法》等對家庭及特殊家庭成員的權利賦予與權益保護。在唯GDP發(fā)展導向下,“強國家-弱社會”格局中的各級地方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更多扮演了國家與家庭的傳導者,缺乏對家庭能動而直接的支持,使政策過程表現(xiàn)為單一的自上而下。

        在向顯性家庭主義轉變的過程中,伴隨“支持家庭”之意識形態(tài)的漸次清晰、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深化、輿情傳遞的網(wǎng)絡化及公民參與意識的提升,政府在制定與落實政策過程中開始嘗試吸納與合理利用社會力量。在縱向上,各部門通過設立相應社會發(fā)展指標來增強工作的連貫性,較好阻斷了政績思維的侵擾;在橫向上,在以往條塊分割的格局中通過聯(lián)席會議制度的設立來加強溝通與聯(lián)系,提高了政策合力。

        在社會參與上,專家及研究智庫的介入和社會公眾的參與在一定程度上優(yōu)化了以往的決策模式。通過與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各政府部門組建了跨學科的專家隊伍,對家庭政策領域內相關主題和爭論焦點進行相應的調查和研討,客觀論證政策對象的需求結構,形成了一批具有指導意義的文本,進而科學指引政策的制定、出臺和實施。并特設公民輿情反饋通道使公眾的直接參與為政策制定融入更多的民間智慧,反映社會的真實需求。

        2.家庭政策的發(fā)展困境

        (1)家庭政策中國家立法缺位。作為目前相對最為統(tǒng)領性的法案,2001年《婚姻法》(修訂案)雖也涉及了對家庭關系的調整,但它主要是對婚姻關系的規(guī)制,缺乏對家庭關系和家庭整體權益的充分界定,整體尚缺統(tǒng)領全國的家庭政策立法。這使地方政府在家庭政策中的不作為具有合法性,同時也因國家層面立法的缺失而造成其在政策推動上廣受桎梏。比如,反映雙薪家庭普遍性需求的育兒假和彈性工作時間、(兒童)課后照料等目前多為空白。又因各地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差異較大,一味放任各地因地制宜,結果必然是碎片化的政策格局,徒增未來統(tǒng)合的難度。

        (2)政策視角中“家庭”概念不清。這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層面:一是未能覆蓋到日益多元化的家庭類型,破壞了政策的公平性。盡管中國社會的家庭類型沒有像西方社會那樣出現(xiàn)核心家庭之外龐大的“單親家庭”或“未婚家庭”,但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和民眾意識的嬗變,我國的家庭類型也日益多元化。但目前政策更多反映的是滬籍核心家庭的常態(tài)需求,忽視了對其他類型家庭的介入。二是概念差異從源頭上決定了政策的內在沖突。在中國,家庭除與諸多因素密切相關外,還常和“戶”、“家庭戶”等概念相混淆,以致一項惠民政策因概念不清反而成為家庭矛盾和社會糾紛的導火索。

        (3)重成員而輕整體的嵌入性視角欠缺。家庭政策在目標上體現(xiàn)為成員個體和整體兩方面?,F(xiàn)行政策表現(xiàn)出鮮明的重成員而輕整體的特征,盡管在政策過程中已開始以家庭為單位進行設計,如低保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兒童早期啟蒙工程等,但仍難掩嵌入性視角欠缺之弊端。這主要表現(xiàn)為:一是對特殊家庭成員的倚重而忽視了對作為主要照顧者的女性權益的平衡。二是缺少對家庭整體的價值統(tǒng)合與功能協(xié)調等干預。在價值選擇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從政策層面促進家庭和諧應當是家庭政策的內在要素,但某些政策因嵌入性視角缺失反而滋生破壞性的家庭文化或價值導向。

        (4)權威的公共統(tǒng)籌機構缺失。西方發(fā)達國家大多都設有權威的家庭政策常態(tài)統(tǒng)籌機構,而中國尚無正式的公共部門來統(tǒng)籌家庭政策。當前與家庭政策密切關聯(lián)的部門包括衛(wèi)生、民政、老齡委、殘聯(lián)、婦聯(lián)、財政等,各部門多從各自的職能出發(fā),相互間缺乏良性的溝通與合作,政策效力難免受制約。相對地,更名后的“衛(wèi)生和計生委”較此前機構更具統(tǒng)籌性,但它仍對其他部門缺乏統(tǒng)領力。在條塊分割的行政管理體制下,盡管上海已在體制上進行了探索和創(chuàng)新,但現(xiàn)行體制仍在根本上制約了政策合力。

        三、重構中國家庭政策的路徑

        在中國的“421”家庭時代,家庭壓力上升與能力下降已成為不可辯駁的事實。常態(tài)的少子老齡化、龐大的流動人口家庭等因素決定了家庭政策的復雜性和艱巨性,亟須理順相應的制度設計,通過體系化的政策來滿足全體成員及家庭整體之所需。

        1.重新認識家庭的價值,并確立支持家庭而非規(guī)制家庭的理念

        現(xiàn)代化所帶來的沖擊與挑戰(zhàn)已使人們普遍認識到“重返家庭”的重要性。但“重返家庭”又極易造成對家庭價值的過分強調而輕視對家庭的實際支持,反而將其再次置于困境。要重建中國的家庭政策,首要的應當重新肯定家庭的價值,中肯地認識到家庭在社會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并進行必要的介入,避免因過于強調“重返家庭”或“家庭主義”而陷入政府的無為;確立支持家庭而非規(guī)制家庭的原則,避免對家庭的過多干預而破壞家庭自身的能動性,理性地重返家庭,實現(xiàn)立足家庭的社會轉型。

        2.尊重家庭的多樣性,平衡不同家庭成員的福祉

        在肯定家庭價值的同時,須明晰家庭的多元形式,避免價值標簽。在現(xiàn)代社會,離婚、同居、婚外生育等現(xiàn)象日益普遍,家庭的形態(tài)更趨多樣。只有接納家庭的不同形態(tài),才可能真正保障并實現(xiàn)每一位社會成員的公民權利。亟須通過對家庭成員個體及整體的介入來提升家庭福祉的綜合水平,切忌因過分凸顯某一類成員而損害其他家庭成員的正當權益。比如,對兒童早期發(fā)展的投入有助提升政策的效率,故應在政策上優(yōu)先滿足兒童的健康成長需要,但不能據(jù)此而將家庭照護的重擔完全甩給女性,而需在政策設計上以合理的制度有效平衡不同成員間福祉。

        3.以家庭為中心的生態(tài)視角統(tǒng)合政策體系

        早在20世紀90年代,西方家庭政策就已非常注重從生態(tài)學的視角來回應不同家庭成員及整體的關聯(lián)需求,以規(guī)避孤立的或重復性建設。借鑒地看,中國應在尊重家庭的多樣性基礎上,以家庭成員的需求和家庭功能的健全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圍繞家庭經(jīng)濟安全、社會照顧、婦女就業(yè)、社會住宅、婚配關系五大方面系統(tǒng)滿足家庭成員需求,并兼顧家庭價值與家庭和諧的整體目標。積極利用現(xiàn)有社會政策,避免重復建設;針對未被覆蓋的家庭,政府應設常態(tài)的兜底部門來滿足其不時之需。

        表1 家庭政策的框架體系[36]

        [1]Ogburn,W.F.and M.F.Nimkoff,Technology and the changing family.1955,Boston:Houghton Mifflin.

        [2]呂亞軍.戰(zhàn)后西方家庭政策研究綜述[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5):12-16.

        [3]上海市統(tǒng)計局.上海育齡婦女生育狀況[EB/OL].http: //www.stats-sh.gov.cn/fxbg/201111/235989.html.

        [4]上海市統(tǒng)計局:《上海人口家庭戶特征分析》,2011年.http://www.stats-sh.gov.cn/fxbg/201111/234552.htm l.

        [5]中國統(tǒng)計局.中國人口統(tǒng)計(1982—2009年)[M].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10.

        [6]上海市統(tǒng)計局.2010年戶籍人口生育率與初育年齡情況[EB/OL].rkjsw.sh.gov.cn/dr/stat/ssh/2011823/000000 003500041001134458940.htm l?openpath=spfp/stat/ssh.

        [7]上海市統(tǒng)計局.上海統(tǒng)計年鑒2011[M].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11.

        [8]上海市統(tǒng)計局.上海常住人口性別及年齡結構變化特征分析報告 [EB/OL].http://www.stats-sh.gov.cn/ fxbg/201112/236881.html.

        [9]張丹丹,等.勞動力市場的性別視角//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城鄉(xiāng)就業(yè)問題與對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10]杜鳳蓮.家庭結構、兒童看護與女性勞動參與:來自中國非農村的證據(jù)[J].世界經(jīng)濟文匯,2008,(2).

        [11]沈可,章元,鄢萍.中國女性勞動參與率下降的新解釋[J].人口研究,2012,(5).

        [12]范彥萍.上海女性最關心問題調查:女性失業(yè)率明顯高于男性[N].青年報,2007.

        [13]上海市統(tǒng)計局.上海女性人口發(fā)展狀況及特征分析[EB/OL].www.stats-sh.gov.cn/fxbg/201111/236073.html.

        [14]全國婦聯(lián)與國家統(tǒng)計局.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主要數(shù)據(jù)報告[R].2011.

        [15]全國婦聯(lián)與國家統(tǒng)計局.第二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抽樣調查主要數(shù)據(jù)報告.2001.

        [16]徐安琪,劉汶蓉.家務分配及其公平性——上海市的經(jīng)驗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03,(3).

        [17]上海市統(tǒng)計局.上海常住人口性別及年齡結構變化特征分析報告 [EB/OL].http://www.stats-sh.gov. cn/fxbg/201112/236881.html.

        [18]上海市統(tǒng)計局.本市老人獨居趨勢日顯,養(yǎng)老需求有待進一步關注 [EB/OL].http://www.stats-sh.gov. cn/fxbg/201108/229547.htm l.

        [19]徐安琪,張亮,劉汶蓉.家庭:和諧社會建設中的功能變遷和政策支持[J].社會科學,2006,(4).

        [20]葉峰.上海外來媳就業(yè)、社保受關注 [N].http:// www.sh.xinhuanet.com/zhuanti2009/2009-01/14/ content_15452162.htm.

        [21]沙神才,周云芳.上海市婚姻變動分析 [D].2001. www.japop.gov.cn/popinfo/pop_docrkxx.nsf/v_dzzzwd/ B166390536D9B88D48256C56002694F7.

        [22]陳群民,李顯波,王瑞杰.加快上海家政服務業(yè)發(fā)展研究[J].上海經(jīng)濟研究,2011,(6).

        [23]張亮,徐安琪.家政從業(yè)人員的權益保障及社會支持——以上海家政服務為例[J].社會科學,2011,(2).

        [24]孟憲范.家庭:百年來的三次沖擊及我們的選擇[J].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3).

        [25]薛紅.在個體化浪潮之中的性別身份和婚姻家庭[J].國外社會科學,2001,(3).

        [26]張靜.公共性與家庭主義——社會建設的基礎性原則辨析[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3).

        [27]唐燦.家庭現(xiàn)代化理論及其發(fā)展的回顧與評述[J].社會學研究,2010,(3).

        [28]徐安琪.家庭結構與代際關系研究——以上海為例的實證分析[J].江蘇社會科學,2001,(2).

        [29]Bogenschneider,K.,F(xiàn)amilyPolicyMatters:How Policymaking Affects FamiliesandWhatProfessionalsCan Do.2006,London:LawrenceErlbaum Associates.

        [30]Bogenschneider,K.and T.J.Corbett,“Family Policy:Becoming a Field of Inquiry and Subfield of Social Policy”,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2010,(3):783-803.

        [31]孟憲范.家庭:百年來的三次沖擊及我們的選擇[J].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3).

        [32]徐浙寧.我國關于兒童早期發(fā)展的家庭政策(1980-2008)——從“家庭支持”到“支持家庭”?[J].青年研究,2009,(4).

        [33]Voydanoff,P.,“A Family Perspective on Services Integration”,F(xiàn)amily Relations,1995,(1):63-68.

        [34]本表參鑒了林萬億.臺灣的家庭變遷與家庭政策[J].臺大社工學刊,2002,(6).

        (責任編輯 焦德武)

        C913.11

        A

        1001-862X(2014)06-0136-006

        本刊網(wǎng)址·在線雜志:www.jhlt.net.cn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課題(07ASH002);國家留學基金委(201206105025)

        韓央迪(1980—),女,浙江慈溪人,復旦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社會政策理論與應用。

        猜你喜歡
        上海
        上海電力大學
        我去上海參加“四大”啦
        上海,及上海以南
        散文詩(2021年24期)2021-12-05 09:11:54
        上海城投
        上海之巔
        少先隊活動(2021年5期)2021-07-22 09:00:02
        上海城投
        上海城投
        上海諦霖鄒杰 Hi-Fi是“慢熱”的生意,但會越來越好
        上海的新使命
        上海質量(2019年8期)2019-11-16 08:47:12
        上?!斑M博”開創(chuàng)未來
        小主人報(2018年24期)2018-12-13 14:13:50
        无码va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在线婷婷|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色综合| 免费看又色又爽又黄的国产软件| 男人边吃奶边做好爽免费视频 |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五月天| 成人网站在线进入爽爽爽| 无码三级在线看中文字幕完整版| 男人天堂av在线成人av| 91精品亚洲熟妇少妇| 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丁香五香天堂网| 音影先锋色天堂av电影妓女久久 | 2020最新国产激情| 免费看黄片的视频在线观看| 人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97人伦影院a级毛片|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日韩在线精品在线观看| 蜜桃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性按摩xxxx在线观看|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 日韩另类在线|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二区| 免费av片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av无码不卡| 超碰观看| 亚洲国产色婷婷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看 | 国产精品麻豆成人av电影艾秋| 国产成人香蕉久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的区| 99热爱久久99热爱九九热爱|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午夜| 热综合一本伊人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成人无码区免费a片www| 一片内射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免费福利视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