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榮
(廣州大學圖書館 廣東廣州 510006)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現(xiàn)代通訊技術的發(fā)展,信息資源網(wǎng)絡化成為潮流。以期刊資源為例,電子期刊作為新媒體的一種,發(fā)展迅猛。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購買大量電子期刊,結束了當前圖書館期刊館藏結構單一的狀況。與傳統(tǒng)的紙質期刊相比,電子期刊具有存儲空間小、信息量大、不受時空限制、使用方便、共享性好、擴展性強等諸多特點,因此成為圖書館不可或缺的館藏期刊資源。而紙質期刊作為傳統(tǒng)型出版物,具有出版周期短、內容新穎、能及時反映當代最新學科動態(tài)等獨特性,仍舊深受廣大讀者喜愛,依然是圖書館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高校圖書館館藏期刊資源的利用情況進行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紙質期刊在當前高校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中還占據(jù)一定地位。然而,面對電子期刊“來勢洶洶”的沖擊、挑戰(zhàn),期刊人要有危機意識,需加強對紙質期刊管理,有效發(fā)掘其有用信息,充分發(fā)揮紙質期刊在高校教學和科研工作中的優(yōu)勢作用。
筆者認為,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加強紙質期刊開發(fā)利用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紙質期刊客觀上受到了電子期刊的挑戰(zhàn)和沖擊;二是紙質期刊還有一定的使用價值,短時期內還不可能消失。
期刊又稱雜志,是指由依法設立的期刊出版單位出版,有固定名稱,用卷、期或者年、季、月順序編號等一定方式出版發(fā)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成冊連續(xù)出版物。這個稱謂主要指的是紙質期刊。其實,起初的期刊指的僅僅是印刷型期刊,并沒有紙質期刊與電子期刊之分,因為期刊本來就是紙做的,只是在出現(xiàn)了數(shù)字期刊以后,為了與之相區(qū)別,才有了紙質期刊之稱,或者稱為平面期刊、靜態(tài)期刊等。電子期刊(Electronic Journal)也稱為電子雜志(Electronic Magazine)或者數(shù)字化期刊(Digitized Periodical),是指以數(shù)字形式存儲在光、磁介質(如 CD-ROM、磁盤)上,通過計算機通信網(wǎng)絡發(fā)行以及通過計算機設備,本地或遠程讀取使用的連續(xù)出版物。
從發(fā)展歷史看,紙質期刊從 1665年人類歷史上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雜志《學者雜志》創(chuàng)刊算起,至今已有 340多年的歷史,而電子期刊則起源于大約20世紀 60年代。20世紀 90年代初,全球一些知名的出版社開始將其出版的期刊電子化,很多數(shù)字圖書館開始將電子期刊作為其館藏的重要組成部分。歷經 20多年的發(fā)展,電子期刊載體形式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已從最初的軟盤期刊、CD-ROM 期刊、聯(lián)機期刊,發(fā)展到了目前的網(wǎng)絡電子期刊,品種、數(shù)量以非常驚人的速度增長。
作為新生事物,電子期刊具有諸多紙質期刊無可比擬的優(yōu)點,優(yōu)越性相對明顯。主要包括:①信息存貯量大,便于攜帶;②出版周期短,傳遞迅速,獲取信息快;③檢索方便快捷,容易復制;④制作方便,成本低,并能做多種形式的復制;⑤能真正實現(xiàn)資源共享以及節(jié)約館藏空間,改變圖書館書刊堆積的局面,易于管理等等。電子期刊以其獨特優(yōu)點并借助于計算機的全面普及以及整個社會向信息化迅速挺進的大環(huán)境而異軍突起,越來越被圖書館業(yè)界看好,在圖書館期刊資源的入藏中,所占比例越來越高,與紙質期刊形成了平分天下的態(tài)勢,紙質期刊這一傳統(tǒng)文化載體的存在與發(fā)展環(huán)境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波及與影響,面臨嚴重挑戰(zhàn)。紙質期刊的推廣、利用方式方法無疑必須有所改變和創(chuàng)新。
電子期刊使用方便、檢索界面友好、數(shù)據(jù)量大等好處有目共睹,但無可否認的是,它與紙質期刊相比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存在不少缺點。
1.3.1 無法直接閱讀,閱讀情趣差
電子期刊只能通過計算機等閱讀設備閱讀,并且要懂得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知識,有些甚至需要熟悉某些專用軟件才能閱讀;再者,電子期刊大都有自己獨有的檢索使用方法,若使用者的電腦操作水平有限,不熟悉電子期刊的使用方法,則無法快速準確甚至根本就無法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源。不便的閱讀方式使人們(尤其是中老年讀者)對電子期刊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不愿意閱讀電子期刊。
1.3.2 時滯問題嚴重,時效性不高
電子期刊的更新速度一般要晚于印刷型期刊幾個月,有些甚至長達半年以上,如,某些 1月份出版的期刊文章到7月份還無法在數(shù)據(jù)庫中查到,即使是當前使用人數(shù)最多、全球最大的中文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文章,滯后紙質版本2~3個月也非常常見。因而,讀者獲取最新的期刊動態(tài)信息往往受到影響。
1.3.3 長期利用容易危害人的健康
長期使用計算機容易造成視神經疲勞導致近視,而且計算機的電磁輻射也可使人染病。
1.3.4 閱讀成本高
電子期刊的使用不僅需要支付通訊費用,許多電子期刊只能免費瀏覽題名、文摘等內容,閱讀、下載全文則需交納費用;部分電子期刊存在周期不穩(wěn)定、全文版不多現(xiàn)象,有些重要期刊甚至無電子版,只能通過紙質刊物查找全文。
1.3.5 質量不高,保存時間不長
因為缺乏統(tǒng)一的管理機制和嚴格的審稿制度,電子期刊的質量存在一定問題。由于制作原因,電子期刊缺頁漏刊等現(xiàn)象經常出現(xiàn),尤其一些年代較為久遠的電子期刊難于找到,存在使用的缺陷。
電子期刊還存在使用時受 IP地址的限制,使用過程中易受外力的干擾和破壞,受到病毒侵擾等問題。但兩相比較,紙質期刊則具有出版周期短、內容新穎、能及時反映當代最新學科動態(tài)等電子期刊所不具備的優(yōu)越性。
1.3.6 符合人們習慣的閱讀方式
紙質期刊攜帶方便,不受場所限制,能隨時隨地閱讀,也不受閱讀設備和技術條件的制約,無論茶余飯后,還是居家旅行,只要稍有空閑,在家中、公園等場所都可閱讀,非常方便,閱讀情趣遠非電子期刊可及。紙質期刊還方便讀者反復查閱和同時進行多種文獻的對照閱讀,能很好地滿足大多數(shù)讀者的使用習慣。
1.3.7 更新速度快
紙質期刊出版周期快,過去一般分為月刊、雙月刊和季刊出版,目前半月刊、甚至旬刊大量出現(xiàn),期刊與讀者見面的時效大大提高,并不存在電子期刊數(shù)據(jù)更新速度慢,面世時間滯后問題。
1.3.8 信息含量多,內容質量高
目前紙質期刊與電子期刊品種所占比率為9∶1,紙質期刊刊登的信息數(shù)量遠比電子期刊多。紙質期刊具備專業(yè)的編輯隊伍,每一期的版面數(shù)量均有硬性要求和制約,內容要經過嚴格篩選,同時其出版要歷經嚴格工作流程控制,因此紙質期刊文章內容質量高,具有可靠的學術性和權威性,容易取得讀者信任,目前的各種學術成果評價也是以紙質期刊為準。
1.3.9 保存時間長,連續(xù)性、完整性好
紙質期刊雖說對于溫度、濕度等有一定要求,但要求并不過高,利于長期保管,很多圖書館的紙質期刊收藏都具有很好的連續(xù)性,可追溯至20世紀50年代甚至更早,完整性強。
綜上,紙質期刊具有大眾習慣接受的閱讀使用方式以及高質量的內容等,依然深受讀者喜愛,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仍會是圖書館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保證其作用繼續(xù)得到有效發(fā)揮,對其管理和開發(fā)利用必須做必要的改革創(chuàng)新。
紙質期刊受到電子期刊沖擊已是不爭事實,面對這一新形勢,筆者認為從期刊訂購、日常管理、期刊資源開發(fā)和信息內容的檢索與利用等各個方面都必須得到應有的重視和必要的加強,期刊服務工作必須改變過去簡單的“借借還還”管理模型,要做到從一般期刊文獻借閱服務向多層次、全方位的信息服務轉移,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提高紙質期刊的利用效率。
館藏資源是高校圖書館賴以存在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也是圖書館借以發(fā)揮功能的物質前提,還是衡量一個圖書館服務質量好壞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在高校圖書館的各項業(yè)務工作中,館藏資源建設一直是圖書館工作的重點,做好紙質期刊文獻的建設是期刊管理方面極為重要的工作。期刊管理人首先應重視期刊訂購問題,與期刊采購人共同把好第一道關,平時注意了解、熟悉期刊出版新動向和讀者閱讀傾向,注意做好期刊使用情況的記錄,以便向期刊采購部門和負責人提供合理的期刊入藏建議,爭取圖書館收藏的期刊是真正符合讀者實際需要、專業(yè)對口的期刊,對一些利用率不高、不符合讀者需要的期刊,應該提出停止訂購的意見,確保期刊訂購、讀者要求和館藏期刊保存做到完美結合與統(tǒng)一的同時,避免資金浪費,真正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實處。
缺刊少期、過刊利用率低是很多高校圖書館期刊管理上經常遇到的問題。期刊缺期,完整率得不到保證,縱使質量再好、價值再高,都會影響讀者對期刊資料的利用,進而導致期刊使用價值大打折扣,因此及時發(fā)現(xiàn)缺失期刊并及時補刊應該成為期刊管理的重要工作。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很多高校圖書館都擁有了一個不小的過刊庫,但不容置疑,紙質期刊的過刊利用率普遍偏低,過刊閱覽室的管理有待完善。做好過刊的管理,提高過刊利用率有許多好的途徑,可以就一些簡單實用的期刊檢索知識對師生進行宣傳,通過辦館報、宣傳欄、圖書館主頁,建立期刊導航系統(tǒng)等方式發(fā)布過刊檢索利用的具體方法。另外還可以在期刊閱覽室較醒目的位置設立期刊閱覽室文獻資源利用導示牌,將所有的書架標號,并注明該架期刊的類別,把一些較常用的、利用率比較高的期刊名稱標示出來,使讀者能較快地找到自己所需的期刊。
對于紙質期刊特別是期刊合訂本的使用,許多高校圖書館幾十年不變,墨守成規(guī),基本只限于館內閱讀,不外借。這種使用方式已嚴重影響期刊的利用,為提高紙質期刊的利用率,新的歷史時期,對期刊資源要有“藏”并不重要,“用”才最主要的思想,對過時的期刊管理制度進行改革,以全面開放的態(tài)度對待期刊借閱。
我館為提高期刊過刊合訂本利用率,允許讀者借出館外利用,實踐表明,這種方式與期刊利用效率的提升直接關聯(lián)。僅僅把自己當成期刊“看門人”,被動等待讀者上門,并不提供主動服務一直是紙質期刊的服務模式。為使紙質期刊在與電子期刊的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新時期的圖書館期刊人要改變傳統(tǒng)的服務方式,開展必要的深層次知識信息加工開發(fā)工作和個性化的服務,將不同內容、不同范圍、不同時期的文獻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匯編成冊,提供給用戶,為讀者提供期刊有價值的信息,以此提高紙質期刊的利用率和圖書館的期刊服務質量。
圖書館期刊工作人員是讀者與期刊之間的橋梁,其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期刊服務工作的質量。作為一名合格的期刊工作人員無疑應該具備良好的服務意識,要時刻做到把“讀者第一,服務至上”作為自己工作準則,但在新的形勢下,要做好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工作,僅有“老黃?!本褚呀洘o法適應新時期圖書館信息服務工作的要求,必須改革以往的被動服務和單一的信息服務方式,以新的信息服務模式,以主動服務、多元的知識服務為讀者提供信息服務。就期刊推廣利用而言,要認真做好宣傳和讀者培訓輔導工作,注意輔導讀者檢索與利用期刊資源,想方設法為讀者提供所需的期刊資源,使期刊資源得以充分利用,所有這些都要求期刊管理人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唯有這樣才可能成為新型的、合格的“期刊人”。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wǎng)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電子期刊在圖書情報領域的廣泛應用,成為了讀者查閱文獻信息資源的一種重要方式,期刊文獻的載體不再是單一的印刷型,紙質期刊的收藏與利用受到電子期刊的沖擊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為此,改進紙質期刊管理方法,加強紙質期刊信息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提高其使用價值,是高校圖書館期刊管理工作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應該引起圖書館期刊管理人的關注與重視。
[1] 張白影,卓毓榮. 新編文獻信息檢索通用教程[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7.
[2] 包新彩. 圖書館電子資源利用現(xiàn)狀解析[J]. 消費導刊,2008(16):244.
[3] 梁文偉. 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印刷型期刊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探析[J]. 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08(9):203-206.
[4] 鐘文一. 電子期刊對紙媒的沖擊及其發(fā)展前景[J]. 人民論壇,2010(5):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