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圣舉 [菏澤學院 菏澤 274015]
為實現(xiàn)供應鏈的戰(zhàn)略,供應鏈上的各節(jié)點企業(yè)需要合作,合作是供應鏈穩(wěn)定的基礎。因此,如何合理分配供應鏈聯(lián)盟的總收益,保持供應鏈各節(jié)點企業(yè)之間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實現(xiàn)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是供應鏈研究中的一個核心問題。
Giannoccaro, Pontrandolfo研究了隨機需求下,具有固定零售價格時,由制造商、分銷商和零售商組成的三級供應鏈合作時的收益共享契約機制,并分析了契約參數(shù)對各成員收益的影響[1]。Yao等人探討了由一個供應商和兩個競爭性的零售商組成的收入共享契約的設計問題,并分析了零售商之間的價格競爭因子對不確定需求和收益的影響[2]。Yue和Raghunathan,Bose和Anand則分析了回購契約下供應鏈成員合作時的收益分配問題[3,4]。此外,葉飛,李怡娜研究了在線性需求函數(shù)下,一類由制造商、批發(fā)商和零售商組成的三級供應鏈協(xié)作的激勵機制問題[5]。鄭鑫等建立了由制造商、第三方物流和零售商組成的三級閉環(huán)供應鏈收益分配模型[6]。鄭君君等建立了生產商和銷售商的合作博弈模型,并分析了合作與否對供應鏈成本及效益的影響[7]。王文杰等建立了承運人聯(lián)盟的合作博弈模型、船公司聯(lián)盟的合作博弈模型,并設計了運力互租價格為核心的收益分攤機制[8,9]。
但目前大多數(shù)關于供應鏈合作博弈的研究都沒有考慮模糊需求函數(shù)對合作機制的影響。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對于一些生命周期短的高新產品,由于決策者缺少足夠的歷史數(shù)據(jù)和市場信息,很難對變動的市場需求用準確的數(shù)據(jù)或概率理論進行描述,只能對市場需求的變動有一個較模糊的認識。因此,用模糊集描述市場需求函數(shù)中參數(shù)的不確定性更切合實際情況。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將線性需求函數(shù)中的參數(shù)視為三角模糊變量,建立模糊需求環(huán)境下,供應商、分銷商和零售商組成的三級供應鏈在不同合作情形下的合作博弈模型,分析供應鏈各成員在模糊需求下的收益分配問題。
以一個三級供應鏈模型為研究背景,該模型中包含供應商、分銷商以及零售商,其中供應商負責高新產品的生產供應,分銷商負責將這些高新產品批發(fā)給零售商,最后,零售商將高新產品銷售給消費者。
(一)(S,D,R)型的三層主從博弈模型
在(S,D,R)型中,遵循供應商、分銷商以及零售商在非合作博弈時Stackelberg均衡,此時的供應鏈博弈模型為:
表1 供應鏈各成員的模糊收益及決策變量的 水平集
由式(16)即可求得在大聯(lián)盟體下,經過協(xié)商后各成員的模糊收益分配值在不同置信水平 上的Shapley值的取值區(qū)間,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置信水平 上各方的Shapley值的取值區(qū)間
本文在模糊市場需求環(huán)境下,通過模糊截集理論,對供應商、分銷商和零售商組成的四種不同情形下的博弈模型進行了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供應鏈系統(tǒng)的模糊收益在大聯(lián)盟體下達到最優(yōu)。為使在模糊需求環(huán)境下,供應鏈中各成員達到“共贏”,通過模糊Shapley值方法對模糊收益進行了分配。而且結果表明,雖然市場需求環(huán)境是模糊的,但是決策結果卻是清晰的,這為供應鏈決策者在模糊環(huán)境下進行科學決策提供了依據(jù)。
[1]GIANNOCCARO I, PONTRANDOLFO P.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by revenue sharing contract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4, 89(2):131-139.
[2]YAO Z, LEUNG S.C.H, LAI K.K.Manufacturer’s revenue-sharing contract and retail competition [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8, 186(2): 637-651.
[3]YUE X, RAGHUNATHAN S.The impacts of the full returns policy on a supply chain with information asymmetry [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7, 180(2):630-647.
[4]BOSE I, ANAND P.On returns policies with exogenous price[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7, 178(3): 782-788.
[5]葉飛,李怡娜.三級供應鏈協(xié)作的激勵機制[J].系統(tǒng)管理學報,2007,16(2):130-134.
[6]鄭鑫,朱曉曦,馬為民.基于Shapley值法的三級閉環(huán)供應鏈收益分配模型[J].運籌與管理,2011,20(4):17-22.
[7]鄭君君,劉恒,陳京華.供應鏈伙伴的博弈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7):144-146.
[8]王文杰,陳峰,江志斌.承運人聯(lián)盟合作博弈機制設計[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11,45(12):1778-1781.
[9]王文杰,陳峰,江志斌.集裝箱空箱合作博弈模型及其機制設計[J].工業(yè)工程與管理,2011,16(4):26-29.
[10]CHEN Wen, ZHANG Qiang, WANG Mingzhe.Profit allocation scheme among partners in virtual enterprises based on fuzzy Shapley values [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7, 16(1): 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