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甲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區(qū),南陽 473000)
小兒肺炎是一種四季均可發(fā)病的兒科常見呼吸系統疾病,多因不同種類的細菌和病毒侵襲肺部,引起感染[1];中醫(yī)認為肺主皮毛,因此,肺炎多是因為風熱之邪氣直接犯肺,或風寒入里而化熱,使肺氣郁閉而致[2]。臨床表現多為發(fā)熱、咳嗽、咳痰、口干苔白、煩躁不安、不思飲食甚至出現呼吸困難、發(fā)紺,嚴重者可合并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此病發(fā)病急,病情變化快,如不及時診斷和治療,病死率極高。目前小兒肺炎的治療主要以抗感染和止咳化痰為主,但小兒氣管及支氣管的管腔相對較狹窄,黏液腺分泌不足,氣道較干燥,痰液較多且不易排出,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加重呼吸困難癥狀,同時因感染所引起的發(fā)熱等癥狀,都是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1]。我科自2013年2月開始注重對小兒肺炎實施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同時給予飲食、呼吸、心理以及結合病情給予對癥處理等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有效縮短了住院天數,提高患兒治愈率及家屬滿意度,收到良好效果,現將具體護理干預措施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科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肺炎患兒80例,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齡在7個月至10歲;病程在4~12d。其中細菌性肺炎21例,病毒感染性肺炎28例,真菌性肺炎5例。支原體肺炎11例,衣原體肺炎9例,間質性肺炎(ILD) 6例。所有患兒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咳嗽、咳痰、呼吸困難、氣短、食欲差等臨床表現,聽診肺部呈啰音,行胸部X光片檢查,單側或雙側肺紋增厚且有斑片狀陰影,結合痰培養(yǎng)等其他相關檢查,排除肺結核等疾病,確診為肺炎。
1.2治療方法 結合相關檢查結果,根據患兒感染源不同,選擇科學的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常用抗生素有頭孢曲松鈉40~80mg/kg、青霉素40萬u/kg·d或利巴韋林10mg/kg靜脈滴注,對于有細菌和病毒混合型感染引起的肺炎,在抗感染的基礎上配合靜脈滴注雙黃連針劑60mg/kg.d,口服化痰藥;對于痰液黏稠或存在喘息者可配合氨溴索、多索茶堿霧化吸入;有發(fā)熱癥狀者要注意靜脈補液和補給營養(yǎng)物質,預防電解質紊亂,保證機體酸堿平衡。
1.3護理方法
1.3.1 創(chuàng)造良好治療環(huán)境 向新入院患兒家屬進行入院宣教,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及周邊設施,告知呼叫醫(yī)護人員的方法。每天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室內溫度控制在18~22℃,濕度控制在55%~60%為宜;對于較小患兒,操作盡量集中進行,避免過多翻動患兒,以免造成患兒受涼和驚厥。護士在進入病房或操作時要做到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開關門輕,避免不必要的噪音污染[3]。嚴格控制室內人員數量,每晚紫外線照射消毒室內空氣,防止交叉感染發(fā)生。
1.3.2 心理護理 患兒發(fā)病一般較突然,且病情發(fā)展迅速,家屬易出現焦慮、煩躁、憤怒、不知所措等心理反應,護理人員應向家屬講解疾病的發(fā)病原因、發(fā)展過程以及配合治療要點和日常自我護理方法,使其快速接受事實,積極配合患兒治療。對于年齡較小患兒,應為其制造溫馨的病房環(huán)境,以消除陌生、恐懼心理。對年齡稍大患兒,在積極治療及護理的同時多給予安慰、鼓勵,使其樹立堅定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工作,促使患兒早日康復。
1.3.3 飲食護理 患兒多因疾病原因不思飲食,此時應注意想方增強患兒食欲,調節(jié)飲食營養(yǎng)搭配,以滿足機體營養(yǎng)需求。嬰兒多以母乳喂養(yǎng)為主,適當添加奶粉,喂奶時要注意抬高患兒頭部或將其抱起,在患兒哭鬧不止時應停止喂奶,避免引起嗆咳或誤吸[4];對于已添加輔食的兒童,應給予易消化、高維生素、高熱量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則,禁忌進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時適當增加患兒飲水次數和飲水量,以保證足量的液體攝入。
1.3.4 保持呼吸道通暢 糾正缺氧 定時協助患兒翻身扣背,協助排痰,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對于嬰兒,應將其放于側臥位,抬高頭肩,打開氣道,避免痰液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對于痰液較多且粘稠不易咳出者,可給予口服化痰藥物或霧化吸入,以稀釋痰液,利于痰液咳出。霧化藥液可用氨溴索,也可用灸麻黃、杏仁、干姜、浙貝母、五味子、白芍等利肺化痰藥液[1]。對于存在缺氧、發(fā)紺患兒,可給予1~3L/min流量的氧氣吸入,以糾正缺氧狀態(tài),同時密切觀察患兒血液飽和度,及時評價用氧效果。
1.3.5 發(fā)熱護理 根據患兒體溫給予相應護理干預措施,體溫在38.5°C以下時,可暫不應用退熱藥,鼓勵多飲水,同時給予溫水或酒精擦浴,也可在頭部放置冰帽或前額用冷毛巾冷敷;也可用中藥金銀花、連翹、荊芥、防風、黃芩、石膏等。降溫干預措施應用30分鐘后應再次測量體溫,觀察降溫效果,以防降溫幅度過大。教會家屬每日依次按摩患兒的孔最、尺澤、合谷、列缺、魚際等穴位。
通過對80例小兒肺炎患兒實施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配合全面科學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78例患兒順利康復出院,2例并發(fā)嚴重并發(fā)癥(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各1例),經過全力搶救和積極對癥治療,最終完全康復,治愈率達100%。
小兒脾胃虛弱,機體抵抗力較差,單純西藥治療容易對小兒機體造成藥物傷害,而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可以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取長補短,達到事半功倍的臨床療效,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加快病灶吸收,縮短治療時間[5]。應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可協助患兒保持氣道通暢,改善缺氧癥狀;應用安全的降溫方式給予降溫,避免藥物降溫引起的副作用;解除患兒及家屬心理負擔,使其輕松面對疾病,積極配合治療;保證充足營養(yǎng)支持,有利于患兒早日康復,得到患兒及家屬的認可。
[1]郭翠芳.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的護理體會[J].中醫(yī)兒科雜志,2012,01:0064-02.
[2]楊積愛.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小兒肺炎的體會[J].安慶醫(yī)學,1996,17(1):52.
[3]曹叢.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護理干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6(8):226-227.
[4]肖承云.綜合護理干預在小兒肺炎治療中的應用[J].長江大學學報,2014,4(12):60-61.
[5]劉春艷.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的護理干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33):34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