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覽.觀點
2月12日上午,河南省寶豐縣馬街書會在當?shù)刂腥A曲藝展覽館舉行開館儀式,儀式結束后有關領導和少部分群眾進入館內參觀游覽,大門隨即關閉,引發(fā)現(xiàn)場其他等候群眾的強烈不滿。
追溯過往,我們發(fā)現(xiàn),“讓領導先看”其實是“讓領導先走”的還魂。多年前克拉瑪依那場大火,一句“大家坐下,不要動!讓領導先走!”久久刺痛國人的心。在一些人眼中,領導干部就應該高人一等,就應該享受特權,讓領導干部與普通群眾混在一起就是不尊重領導。為了討好領導干部,他們不惜得罪普通群眾。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這些行為不是在幫領導樹權威,恰恰是“坑官”——被媒體曝光,讓領導干部下不了臺。
當然,也不排除是享受閉館參觀待遇的“領導”授意。身為黨員干部,理當走群眾路線,與群眾打成一片,成為群眾的貼心人。高高在上,脫離群眾,擺官架,耍官威,則是封建時代的老爺作風??上?,個別黨員干部直到今天仍未意識到這一點,對特權情有獨鐘,處處都要顯示自己有別于老百姓的身份。
對閉館接待領導行為,有關部門不妨把它作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麻雀”來解剖,看看究竟是哪些人不把普通群眾當作一回事,并通過適度懲戒達到以儆效尤的效果。
(廣州日報)
一般地說,傳統(tǒng)媒體要發(fā)布的信息,都需要經(jīng)過調查核實、領導事先審查等環(huán)節(jié)。微信上的各種信息,大多沒有經(jīng)過調查核實,更沒有領導事先審查,發(fā)不發(fā)由你個人負責,信不信也由你個人負責。
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同樣的道理,盡信微信還不如沒有微信。
微信的真實性充滿了不確定性,這就成為一個刺激、培養(yǎng)人們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問題能力的大課堂。過去,在學校讀書、考試,最終都會獲得教科書和老師給出的完全正確的標準答案。而微信上的所有信息,都沒有也不可能有最終的正確標準答案。經(jīng)常有朋友通過微信問我,某某信息是否可信?有些我可以回答其可信度,有些我也是剛剛知道,無法作出回答。但我要感謝所有的微信信息提供者,不僅僅是職業(yè)習慣使然,也確實是通過微信讓我們看到了大千世界豐富多彩的一面,一個世界多種聲音的一面。如同一個森林,什么鳥兒都有,唱出各自的歌聲。假如森林里面只有一種鳥聲,這將是多么單調,多么無趣。
“知道了”不一定就要相信。微信讓人們對很多過去不知道的事情“知道了”,總比什么都不知道蒙在鼓里活一輩子強得多。這一點,我不是微信,而是堅信。
(北京晚報)
距離地球38萬公里之外,月夜是否已經(jīng)過去?之前故障的月球車玉兔,能否熬過這個月夜,重新在微博上歡蹦亂跳地賣萌呢?
當然,那個在微博上自我介紹為“月球是目的地,地球是家鄉(xiāng)”、反復強調“人家是男孩子”的“月球車玉兔”,并非本尊;從飛向月球之前4個小時發(fā)出的第一條微博,到故障之后向地球道“晚安”,背后是一個或一群地球人的努力。但“他”的26萬多粉絲,以及更多關心玉兔的人,一定早就把這個微博塑造的一邊勤懇工作、一邊使勁賣萌的可愛“兔子”形象,和遙遠星空中的那臺月球車融合在了一起。
“大家好,我是月面巡視探測器玉兔,你可以叫我@月球車玉兔。我來自中國,4個小時后將和嫦娥三號一起飛向月球。我長得有點普通,但能探測和考察月球,會收集、分析樣品。這是我第一次發(fā)微博,希望接下來幾個月,能和大家分享太空的樣子。其實我有點緊張……希望這次能完成任務?!?/p>
“早上好!走了一晚上的路,我終于可以休息一下了,但是每當想到那么多前輩走過那么遠的路,壓力就很大呢。這張圖里是月球和火星上的其他車輛走過的路,有些是大型的載人車,有些和我一樣是無人操縱的漫游車。走得最遠的是(前)蘇聯(lián)的月球車2號,足足跑了37公里。我也要加油了!”
探月,實在是一次難得的科普機會。更新微博、寫“月球車日記”、發(fā)表文章,既要科普探月知識,又要與粉絲熱情互動,“月球車玉兔”忙得不亦樂乎。不知多少人被“他”的科學精神感染,被“他”永不放棄而又坦然面對挫折的態(tài)度打動。讓科學與大眾的距離更近些,讓科學散發(fā)出溫暖氣息、洋溢著人文精神,從月球車的“兔腳印”中,應該可以想到很多吧。
(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