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科 李靜水
(1安徽省碭山縣瓜菜產(chǎn)業(yè)發(fā)展服務(wù)中心,安徽碭山235300;2安徽省碭山縣種子管理站,安徽碭山235300)
青花菜—糯玉米—西芹栽培模式及關(guān)鍵技術(shù)
于德科1李靜水2
(1安徽省碭山縣瓜菜產(chǎn)業(yè)發(fā)展服務(wù)中心,安徽碭山235300;2安徽省碭山縣種子管理站,安徽碭山235300)
于德科,高級農(nóng)藝師,主要從事瓜菜栽培技術(shù)研究及推廣工作,電話:0557-8884655,E-mail: yudeke1964@126.com
大棚蔬菜與玉米輪作可改善土壤環(huán)境,提高肥料利用率,減輕大棚蔬菜病蟲害的發(fā)生,其中以青花菜、糯玉米、西芹輪作模式效益較好,每667 m2純收入1.53萬元。
大棚蔬菜與玉米輪作,由于玉米根系較深,可以改善土壤環(huán)境,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時,通過秸稈還田還可以減輕大棚蔬菜病蟲害的發(fā)生,減少農(nóng)藥、化肥的施用量,有利于生產(chǎn)無公害蔬菜。經(jīng)過近幾年的研究,在蔬菜與玉米輪作的模式中,青花菜—糯玉米—西芹栽培模式效果較好,經(jīng)濟效益較高。
青花菜于12月上旬育苗,翌年2月上旬定植于塑料大棚,5月上旬收獲,每667 m2產(chǎn)量1 800 kg,產(chǎn)值可達6 000元,其中生產(chǎn)投資(種子、肥料、農(nóng)藥及用工等,下同)1 200元左右,每667 m2純收入4 800元左右。糯于4月上中旬營養(yǎng)缽育苗,5月上旬定植,7月上中旬收獲,一般每667 m2鮮穗產(chǎn)量 1 500 kg,產(chǎn)值可達 5 000 元,其中需投資 1 000元左右,每 667 m2純收入 4 000元左右。玉米收獲后,粉碎秸稈及高溫悶棚每667 m2需生產(chǎn)投資1 000元左右。西芹于6月中旬育苗,8月中旬定植,元旦和春節(jié)收獲上市,一般每667 m2產(chǎn)量 6 500 kg,產(chǎn)值 10 000 元左右,其中每 667 m2需投資 1 500 元左右,每 667 m2純收入 7 000 元左右。該模式全年每 667 m2純收入 15 300 元。
2.1 品種選擇 選用早熟、耐寒性強、商品性好及抗病的青花菜品種,如優(yōu)秀、綠秀等進口品種。
2.2 培育壯苗 12月上旬大棚內(nèi)播種育苗,播前用0.1%高錳酸鉀液浸種2 h(小時),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瀝干水分,待播。每平方米苗床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5~6 kg、45%硫酸鉀復(fù)合肥(N∶P∶K 為 20∶8∶17,下同)30~40 g,床面要細、碎、平,苗床寬 1 m 左右、面積 7.5~10.0 m2(每平方米可播種2 g,每667 m2大田用種量15~20 g),播種前苗床用惡霉靈(綠亨1號)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淋濕。播后用細土加牛馬糞沫蓋種,苗床上加拱棚保溫,夜間覆蓋草簾,2片葉時注意間苗,白天溫度要控制在25 ℃以下,防止形成高腳苗。苗齡40~50 d(天)、幼苗6~8片真葉時即可定植。
2.3 整地施基肥 西芹采收后及時耕翻整地,根據(jù)土壤養(yǎng)分狀況及青花菜需肥規(guī)律配方施肥。中等肥力的土壤每 667 m2目標產(chǎn)量 2 000 kg,需施腐熟有機肥 2 000~2 500 kg、45% 蔬菜配方肥(N∶P∶K為 20∶8∶17,安徽中元肥業(yè))50 kg、硼肥 2 kg。細耙做畦,畦寬1.0 m。
2.4 合理密植 青花菜2月上旬帶土移栽,每畦栽 3 行,呈三角形錯穴種植,行距0.5 m,株距0.4 m,每 667 m2定植 3 300 株。
2.5 田間管理
2.5.1 肥水管理 青花菜定植后及時澆定根水。蓮座期每 667 m2追施尿素 10 kg、硫酸鉀 5 kg?;ㄇ蛐纬沙跗?,每667 m2追施硫酸鉀復(fù)合肥25 kg、尿素10 kg?;ㄇ蛐纬芍衅冢?67 m2追施尿素15 kg、硫酸鉀15 kg,以提高花球產(chǎn)量和質(zhì)量。澆水結(jié)合施肥進行,蓮座期后要適當控制澆水,結(jié)球后期控制澆水量,采收前一周停止?jié)菜?/p>
2.5.2 棚溫及光照管理 大棚內(nèi)溫度控制在15~20 ℃,白天溫度超過25 ℃要及時通風(fēng)。陰天也打開部分棚膜,通風(fēng)換氣,提高光合作用,同時防止棚膜內(nèi)表面結(jié)霧,降低棚內(nèi)濕度。通過增加覆蓋物預(yù)防5 ℃以下的低溫凍害。生長后期要折老葉蓋在花球上,一方面防止棚膜霧滴滴在花球上,引起病害使花球腐爛;另一方面防止陽光暴曬,使花球變色,影響青花菜的品質(zhì)和商品性。
2.6 病蟲害防治 青花菜病害主要有霜霉病、黑斑病,發(fā)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劑600倍液噴霧,每隔7~10 d(天)噴1次,共噴2~3次。防治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 000倍液噴霧;防治菜青蟲、甜菜夜蛾可用3%阿維菌素水乳劑3 000倍液噴霧。
2.7 采收 5月上旬花球充分長大,花蕾顆粒整齊、不散球、不開花,品質(zhì)優(yōu),產(chǎn)量最高,此時應(yīng)及時采收。
3.1 品種選擇 應(yīng)選用長勢強、結(jié)實好、無禿尖、抗性好、口感優(yōu)、半緊湊型的品種,如蘇玉糯1號、中糯1號等。
3.2 育苗 營養(yǎng)土用大棚內(nèi)的耕層土壤,加20%腐熟有機肥,并加少許過磷酸鈣。于4月上旬在大棚內(nèi)使用8 cm×8 cm營養(yǎng)缽育苗。營養(yǎng)缽錯開排列,每缽播1粒種子,播后蓋土厚度一致,營養(yǎng)缽上覆地膜保溫保濕,以利出苗整齊。
3.3 定植 青花菜收獲后及時整地施肥,每667 m2目標產(chǎn)量1 500 kg的中等肥力土壤,施入生物有機肥 200 kg、尿素 10 kg、磷酸二銨 20 kg、硫酸鉀 30 kg、硫酸鋅2 kg作基肥。 5月上旬玉米幼苗3~4片葉時移栽,等行距單株順棚向定植,行距0.70 m,株距 0.25 m,每 667 m2定植 3 800 株。定植后澆足定植水,蓋棚膜保溫促長。白天注意放大風(fēng),溫度控制在25~28 ℃,夜間15 ℃左右。5月下旬撤去大棚膜,以增加光照,促進玉米植株生長。
3.4 肥水管理 玉米8~9片葉時追施攻稈肥,每667 m2施尿素10 kg,并結(jié)合中耕培土、灌水,以促進氣生根生長。在大喇叭口期(約12片葉)追穗肥,每667 m2施尿素20 kg,以促進果穗發(fā)育,增加粒數(shù),減少禿頂,提高產(chǎn)量。
3.5 蟲害防治 苗期主要防治螻蛄、蠐螬等地下害蟲,以防缺苗斷壟,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噴霧防治。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可用0.3%辛硫磷顆粒劑灌心,每667 m2用3~4 kg。早春一般不發(fā)生病害。
3.6 適期收獲 一般7月中旬,糯玉米抽雄吐絲23 d(天)后采收鮮穗,3~5 d(天)采收完畢,以確保蒸、煮或炒時玉米粒乳白細軟,甜糯無皮感。
4.1 品種選擇 宜選用高產(chǎn)、質(zhì)優(yōu)、商品性好、適應(yīng)性及耐寒性強,適宜在大棚秋冬栽培的品種,如豫園1號、意大利西芹等。
4.2 培育壯苗 6月中下旬播種育苗,播前進行種子處理,將種子置于15~20 ℃低溫下催芽,催芽過程中要適當見散射光,經(jīng)常翻動種子,每隔3~5 h(小時)翻動 1 次,隔 8~12 h(小時)用 20 ℃清水沖洗1 次,有利于種子發(fā)芽。待50%左右種子發(fā)芽時即可播種。育苗時要加蓋棚膜和遮陽網(wǎng),以防止?jié)a根死苗和遮陽降溫。
4.3 高溫悶棚 玉米收獲后,及時粉碎秸稈,結(jié)合高溫悶棚加快秸稈腐熟,以殺滅土壤中的病菌害蟲。將玉米秸桿切碎成3~5 cm的小段,每667 m2用干雞糞250~300 kg〔玉米秸稈(干質(zhì)量)與干雞糞比例為1.0∶1.5〕、碳酸氫銨50 kg均勻撒施,深翻0.3 m。然后大水漫灌,水面要高出地面3 cm,覆地膜并壓實。密閉大棚,使10 cm地溫達到70 ℃, 20 cm 地溫達到 45 ℃以上,悶棚 30 d(天)以上。悶棚結(jié)束后進行耕翻,晾曬10~15 d(天)即可定植西芹。
4.4 適時定植 高溫悶棚結(jié)束后,整地做成平畦,畦寬 1.2 m,畦長 20 m。每 667 m2目標產(chǎn)量 6 500 kg 的中等肥力大棚,需施磷酸二銨 20 kg、尿素15 kg、硫酸鉀10 kg作基肥?;嗜鋈肫鑳?nèi),然后翻耙土壤。
在8月中下旬,幼苗株高15 cm左右、4~6片葉時定植。西芹主根深、須根多,為了方便起苗,定植前一天要澆透水,上午帶土起苗。將起出的幼苗放在陰涼處用濕布蓋好,下午定植。單株定植,行距 0.30 m,株距 0.25 m,每 667 m2定植 9 000 株,栽后立即澆水。為促進幼苗側(cè)根生長,可折斷主根,并按大小苗分級定植。
4.5 定植后的管理 定植時若陽光充足,覆蓋遮陽網(wǎng)遮陰10 d(天)左右,以利于緩苗。西芹定植25 d(天)后進入新葉生長期,每667 m2追施尿素5 kg、硫酸鉀 5 kg;定植 40 d(天)后進入旺盛生長前期,每 667 m2追肥尿素 10 kg、硫酸鉀 8 kg;定植60 d(天)后進入旺盛生長后期,每667 m2追肥尿素10 kg、硫酸鉀7 kg。追肥同時結(jié)合灌水,保持土壤濕潤。在扣棚前進行1次徹底的防蚜,于10月下旬外界氣溫低于10 ℃時扣棚,白天溫度控制在15~20 ℃,夜間保持在8~10 ℃。注意通風(fēng)換氣,降低棚內(nèi)濕度,即使連陰天也要堅持短時間的通風(fēng)。11月上旬夜間溫度低于5 ℃時開始蓋草苫,早揭晚蓋。同時旺盛生長后期可葉面噴施0.5%磷酸二氫鉀、0.3%硼砂、0.5%硝酸鈣混合溶液2~3次,防止發(fā)生心腐病及植株腐爛、葉柄開裂、空心等。
4.6 病蟲害防治 大棚西芹的病害主要有斑點病、斑枯病。可用64%惡霜·錳鋅(殺毒礬)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腐霉利(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 200倍液交替噴霧防治,每7 d (天)噴1次,連噴3~4次。蟲害主要有蚜蟲、白粉虱。蚜蟲用5%吡蟲啉乳油2 000倍液噴霧防治;白粉虱用25%噻嗪酮(撲虱靈)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噴霧防治。
4.7 采收 西芹從播種至收獲需160 d(天)左右,在元旦、春節(jié)期間可根據(jù)市場行情收獲上市。夜間棚內(nèi)溫度控制在0~5 ℃,可推遲采收期且保證西芹的產(chǎn)量及質(zhì)量。
2013-12-30;接受日期:201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