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祝平
手供一體化器械管理模式是指在手術室使用后的器械由供應室集中收回,進行清點、檢查配套、清洗保養(yǎng)、消毒滅菌,再送回手術室使用以保障每日手術的正常供應[1]。手術室每日手術數(shù)量多,手術器械周轉頻繁,手供一體化是促進各類器械科學管理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器械全面質量管理的基礎模式之一,手術器械管理直接影響到手術能否順利進行[2]。持續(xù)質量改進(CQI)是在全面質量管理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更注重過程管理和環(huán)節(jié)質量控制的一種新的質量管理理論[3]。我院手術室自2011年8月開始采用持續(xù)質量改進對手供一體化器械進行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手術室擁有11個手術間,日平均手術量約40臺次,使用各類大包及單包器械共計120包。供應室每天按照規(guī)定的3個時間點到手術室回收手術器械并進行清點,滅菌后器械包再由供應室分3次通過清潔電梯運送至手術室。
1.2 CQI方法 總結手術器械供應過程中出現(xiàn)的手術器械遺失、手術器械損壞及手術器械晚送等問題的要點及注意事項,并提出規(guī)范可行的管理方法。實施過程運用持續(xù)質量改進方法,對出現(xiàn)問題的環(huán)節(jié)進行詳細記錄,提出整改措施后觀察效果,并對每一項標準按照“調查-研究-改進-再調查-再改進”的程序實施質量管理[4]。
1.2.1 常見問題及分析
1.2.1.1 供應室人員態(tài)度不積極 供應室是醫(yī)院的二線科室,護士平均年齡大,身體素質相對較差,對供應室工作模式的改變不能很快適應,供應室的獎金與器械完好性和業(yè)務量沒有直接關系,因此供應室護士工作缺乏積極性和責任感。
1.2.1.2 供應室人員對手術器械生疏 手術器械復雜、種類繁多,供應室人員在接收和清洗器械時需要銜接多個環(huán)節(jié),參與處理器械的人員較多,又由于缺乏對??剖中g器械的了解,操作時憑主觀記憶進行手術器械的整理、包裝,操作時稍有疏忽即出現(xiàn)錯誤,直接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目前精細貴重手術器械逐漸應用較多,供應室人員對該類器械接觸較少,對手術器械的處理及使用不熟悉造成管理困難。
1.2.1.3 手術器械遺失和數(shù)目不對 手術完畢,器械整理過程中及手術室與供應室人員器械交接過程中麻痹大意,未及時認真清點,可能致手術器械遺失和螺絲脫落,以及不同種類器械包內的器械相互混淆。
1.2.1.4 手術器械損壞和器械完整性、功能狀態(tài)不合格 手術室與供應室之間有一定距離,運輸器械的過程中某些貴重精細器械如眼科剪、整形及耳鼻喉器械以及硬式內鏡等由于運輸途中產生振蕩碰撞導致?lián)p壞。有些特殊器械本身有小螺釘固定,機械清洗過程中可能脫落在清洗槽內。
1.2.1.5 手術器械送達不及時 由于手術室與供應室有一定的距離,在器械的轉運過程中可能由于電梯故障或者運送人員的原因而導致手術器械不能及時送達。
1.2.1.6 手術室方面原因 送洗器械內夾帶異物,個別洗手護士與巡回護士術畢未認真雙人清點,夜間急診手術器械未濕酶保存,造成供應室的清洗困難。
1.2.2 制訂相應的質量改進方案
1.2.2.1 加強與供應室的溝通交流 手術室護士長與供應室護士長每周對雙方近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新的工作標準進行分析交流,同時提出整改措施,通過工休座談會等各種方式加深對雙方科室工作的了解,增進感情。同時手術室選派1名高年資的器械室護士至供應室進行業(yè)務指導及質量控制和科室間的協(xié)調工作。
1.2.2.2 加強相關知識培訓 安排相關專業(yè)人員進行授課,將所有器械包以及器械組合制作成實物圖冊,要求供應室人員熟練掌握各種手術器械的構造、安裝及拆卸方法,強化易脫落、易丟失小部件的維護及管理,注意避免器械墜落損壞,并加強對自我的保護。
1.2.2.3 設計專科手術器械包標識牌 手術室根據(jù)《消毒技術規(guī)范》《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清洗及滅菌技術操作規(guī)范》的要求,采用不銹鋼和耐高溫的材質,設計了??破餍蛋鼧俗R牌,用于標識??破餍蛋Q,供應室在污染區(qū)接收器械進行核對時,根據(jù)器械清點單上名稱掛上與之相對應的標識牌,以示區(qū)別,然后隨器械包直接進全自動清洗機。不銹鋼標識牌隨器械清洗,符合潔污分開原則,克服了憑主觀記憶手術器械的局面,使手術器械包包裝準確率達100%。
1.2.2.4 嚴格手術器械交接及運輸管理 根據(jù)手術室對手術器械的需求,制定具體器械的接收和送達時間,要求運輸人員準點到達,并對其進行檢查督促。對因電梯等客觀原因造成的器械不及時送回等問題及時與醫(yī)院后勤部門溝通解決,確保運輸過程無障礙。
手術器械運輸與回收人員同手術室護士交接時,認真核對器械名稱與滅菌方式,不同滅菌方式的手術器械分別放置,交接后雙方于《手術器械交接記錄》簽字確認并再次核對滅菌方式,避免滅菌方式錯誤。要求手術間護士使用器械后以及供應室護士進行器械包裝后在包外要簽名,以便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落實到責任人,從而保證器械的數(shù)目和完整性。
1.2.2.5 加強部門之間的有效溝通與交流形成良好的質量改進意識 嚴格完善器械交接流程,供應室建立器械質量監(jiān)控本,發(fā)現(xiàn)失誤及時溝通的同時及時記錄在器械質量本上,每月進行分類整理和質量分析。器械室護士每周對供應室護士工作情況進行測評,每月定期召開工休座談會就存在的問題進行交流分析,同時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
1.3 效果評價 分別收集2010年8月~2011年7月CQI前手術室器械46 390件以及2011年8月~2012年7月實行CQI后手術室器械50 720件,觀察改進前后器械遺失率、損壞率及晚送率。制作滿意度調查表,持續(xù)質量改進前后分別對手術醫(yī)護人員進行滿意度調查,改進前共調查150名醫(yī)護人員,發(fā)放150份問卷;改進后調查了180名醫(yī)護人員,發(fā)放180份問卷,均有效回收。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CQI前后手術器械管理情況 件(%)
表2 CQI前后醫(yī)護人員滿意度調查情況 名(%)
持續(xù)質量改進是增強和滿足質量要求能力的循環(huán)活動,在質量管理體系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5]。應用持續(xù)性質量改進的方式,在發(fā)現(xiàn)手供一體化手術器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后,收集數(shù)據(jù)并針對問題分析原因,制訂相應的質量改進方案,制定嚴格的操作流程,對科室人員明確責任,定期或不定期對相關人員進行監(jiān)督、檢查及整改。隨著手術量的不斷增加,手術器械使用效率明顯提高,手術器械的遺失率、損壞率及晚送率顯著降低,醫(yī)護人員對手術室-供應室器械管理的滿意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加強了部門之間的有效溝通與交流,形成了科室良好的工作氛圍,不僅提高了供應室和手術室的工作效率,還保證了手術器械的及時供應,提高了外科醫(yī)師滿意度,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為廣大病患服務。
[1]姜慕雅.整形外科器械手術供應一體化模式管理中的存在問題及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11(26):62-63.
[2]高秀丹.手術室-供應室一體化管理模式探討[J].中國護理管理,2007,7(3):33-34.
[3]李加平,胡秀鳳.持續(xù)質量改進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吉林醫(yī)學,2011,32(28):6042-6043.
[4]吳錦梅.淺談持續(xù)質量改進[J].中國醫(yī)院管理,2006,26(11):43.
[5]王 心,王 琳,張日欣.質控信息本在護理文書持續(xù)質量改進中的應用與效果評價[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0,16(25):3060-3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