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阿勒泰地區(qū)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新疆 阿勒泰 836500)
黃泥灘灌區(qū)供水工程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阿勒泰地區(qū)富蘊縣喀拉布勒根鄉(xiāng)境內,距富蘊縣118km,距216國道72km,距福海至恰庫爾圖公路10km,富蘊縣至杜熱公路穿過工程區(qū),現(xiàn)有的簡易公路直達施工場地,交通便利。
黃泥灘灌區(qū)供水工程主要任務為:使已完建的峽口水庫發(fā)揮效益,充分利用該水庫調節(jié)能力,保障水庫北岸灌區(qū)的灌溉及其他用水,為重點工程喀臘塑克水利樞紐淹沒區(qū)移民安置提供水源保證。供水工程隧洞設計流量為8.2m3/s,加大流量為10.2m3/s,總長度6.20km,下游控制的灌溉面積為0.93萬hm2。
該工程主要建筑物引水隧洞級別為4級,臨時建筑物圍堰和豎井建筑物級別為5級。
項目區(qū)多年平均氣溫3.4℃,極端最低氣溫-42.7℃, 極端最高氣溫39.6℃,多年平均降水量114.1mm,多年平均蒸發(fā)量1844.4mm,多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2873.4h,多年平均風速3.0m/s,最大積雪深度0.28m,最大凍土深度150cm。
烏倫古河發(fā)源于阿爾泰山東段海拔3350m的達拉大板。該河由大青河、小青河、查干河以及源自蒙古國的布爾根河匯流而成,自北向南流,在二臺水文站上游折向西北流,流經青河、富蘊、福海三縣,最終注入吉力湖。從河源至湖口全長821km,其中烏倫古河干流全長523.0km,流域總面積3.79萬km2??祭崭恼究刂屏藶鮽惞藕尤刻烊粡搅鳎嗄昶骄鶑搅髁繛?0.4億m3。
由于河水主要以融雪水補給,因此懸移質含沙量較少,其年平均含沙量為0.001~0.28kg/m3,年輸沙量為1.12萬~46.4萬t,輸沙率最大月出現(xiàn)在5~6月。推移質取懸移質輸水量的10%,故多年平均推移質量為3.6萬t/年。
該工程區(qū)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對應地震基本烈度為VI度區(qū);工程區(qū)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0s。
引水洞線地質構造相對復雜,在第三系巖層覆蓋區(qū)存在一個明顯的古風化殼,厚度5~15m,古風化殼下巖石完整性差,洞室?guī)r類別主要為Ⅱ、Ⅲ、Ⅳ類,巖性以安山巖、凝灰?guī)r和花崗巖為主。工程區(qū)無活動性斷層和孕震構造存在,屬地震和地質構造穩(wěn)定區(qū)。
進口布置在峽口水庫上游3.5km的河道大拐彎處,出口位于黃泥灘平地。地形總的特征是兩端低洼,中間部位為沖積平臺,地勢較高,呈馬鞍形。根據(jù)地形地質條件選擇了A、B、C三條洞線進行比選論證,綜合比較后將B線作為該設計階段推薦洞線,縱坡取1/1520。引水洞進口位于烏倫古河河道大拐彎,出口位于黃泥灘臺地,后接南線方案引水干渠至黃泥灘灌區(qū)。
a.引水洞。根據(jù)黃泥灘灌區(qū)所控制的地面高程,反推總干渠首端渠底高程,確定黃泥灘引水隧洞箱涵段進口底板高程731.40m、出口底板高程727.46m。根據(jù)水量平衡計算,在保證南岸與北岸黃泥灘灌區(qū)用水、下游河道及生態(tài)用水前提下,按正常蓄水位737.50m、加大流量10.2m3/s進行設計,設計工況下洞內流態(tài)為無壓流,洞身斷面為城門洞形。
b.上游引水渠段。上游引水渠段總長275m,主要包括箱涵段、重力式擋土墻段和進口扭面段。樁號0+100~0+275段采用箱涵,斷面為矩形,斷面尺寸2.8m×3.2m,鋼筋混凝土結構,混凝土等級C25F200W6,箱涵以上開挖邊坡取1∶1.2;樁號0+50~0+100段采用重力式漿砌石擋土墻和漿砌石扭面連接,漿砌石均采用C20F200細?;炷凉纯p砌筑;樁號0+000~0+050段采用1∶2.5邊坡開挖。
c.閘室段。閘井段設一平板事故門、一道平板工作門,孔口尺寸2.8m×3.2m,閘室底板高程731.28m,全長8.9m,寬5.2m,閘井頂高程742.28m,閘井頂部設11.0m長的平臺。
d.洞身段。洞身段長5816m,其中樁號0+284~0+300.9段為消力池段,邊墻為80cm厚鋼筋混凝土結構,底板為65cm厚鋼筋混凝土結構;樁號0+300.9~0+450段大開挖,斷面為城門洞形,底寬2.8m,高3.2m,縱坡1/1520,以上開挖邊坡為1∶1.0, 設計工況下洞內流速1.572m/s。
e.出口連接段。該段總長度100m,采用矩形斷面,縱坡1/1520,糙率0.015,加大水深2.32m,設計水深1.95m,鋼筋混凝土結構,襯砌厚度30cm,混凝土等級均采用C20F200W6。矩形斷面以上開挖邊坡取1∶0.75,高程735.56m處設1.5m寬的馬道,隧洞出口矩形斷面與下游渠道梯形斷面采用10m的扭面連接。
對于城門洞斷面的鉆爆法施工段,采用一次噴錨支護與二次鋼筋混凝土襯砌相結合的復合式襯砌。一次噴錨支護作為永久襯砌結構的一部分,根據(jù)地質情況的不同,在洞周一定范圍內打系統(tǒng)錨桿并掛網、噴混凝土,使洞體圍巖成為一個承載結構,這樣可以減少作用在二次支護結構上的荷載,充分發(fā)揮圍巖的承載能力。
3.3.1 一次噴錨支護
Ⅱ類圍巖:自穩(wěn)條件好,開挖后變形很快穩(wěn)定,不做噴錨支護。Ⅲ類圍巖:噴8cm厚的混凝土,頂拱掛網φ8@20cm×20cm。Ⅳ類圍巖:噴10cm厚的混凝土,布設系統(tǒng)錨桿φ22,入巖長度為1.50m,間、排距為@1.00m×1.00m,頂拱掛網φ8@15cm×15cm。Ⅴ類圍巖:噴12cm厚的混凝土,布設系統(tǒng)錨桿φ22,入巖長度為1.5m,間、排距為@1.00m×1.0m,全周掛網φ8@10cm×10cm,并架設H125型鋼支撐,排距0.50m。其中對Ⅲ、Ⅵ、Ⅴ類圍巖段進行固結灌漿處理,排距宜采用2.0~4.0m,每排不宜少于6孔,孔位宜作對稱布置,孔深為3.0~5.0m,灌漿壓力0.4 ~0.8MPa,為避免鉆灌漿孔時碰到鋼筋,襯砌體內須預留灌漿孔,孔徑50mm。錨桿采用普通砂漿錨桿,若遇掛網支護段,錨桿須與鋼筋焊接。
對隧洞工程來說,工程地質的準確性至關重要。由于該工程隧洞線路長、埋深較大,不可能把地質條件探測得一清二楚,在施工期,應根據(jù)不同洞段的地質條件、地質預測與施工過程中的圍巖監(jiān)控量測成果,分析及選擇支護形式和支護時間,判斷圍巖的穩(wěn)定性,隨時調整支護設計參數(shù)。通過適時噴錨支護 ,充分發(fā)揮圍巖的自承作用,依據(jù)現(xiàn)場量測采用反演理論來指導隧洞的設計及施工。
3.3.2 二次襯砌
根據(jù)計算結果選擇最不利工況配筋,并進行限裂驗算,通過分析確定混凝土襯砌厚度:0+450~1+250段,巖性為晶屑巖屑凝灰?guī)r,圍巖類別劃分為Ⅲ類,采用模筑鋼筋混凝土,厚度40cm;1+250~3+000段,巖性為晶屑巖屑凝灰?guī)r,圍巖類別劃分為Ⅲ類,采用模筑鋼筋混凝土,厚度40cm;3+000~3+066.5段,受F3斷層破碎帶影響,巖體呈鑲嵌碎裂結構或碎裂結構,圍巖總體評價為Ⅳ~Ⅴ類,采用模筑鋼筋混凝土,厚度40cm;3+066.5~3+555m,巖性為晶屑巖屑凝灰?guī)r,圍巖類別劃分為Ⅲ類,采用模筑鋼筋混凝土,厚度40cm;3+555~5+480段,巖性為安山巖,圍巖類別劃分為Ⅱ類,采用模筑鋼筋混凝土,厚度40cm;5+480~6+100段,巖性為花崗巖,圍巖類別劃分為Ⅲ~Ⅳ類,采用模筑鋼筋混凝土,厚度40cm。隧洞鋼筋混凝土襯砌一般按10m長設伸縮縫,縫內設瀝青木板,中間放置橡膠止水帶。在頂拱90°~120°范圍內進行回填灌漿,回填灌漿的排距宜為2.0~6.0m,灌漿壓力為0.3~ 0.5MPa,灌漿孔應深入圍巖5cm以上。
a.導流方式。黃泥灘灌區(qū)供水工程不承擔防洪任務,防洪任務由峽口水庫承擔,烏倫古河洪水大小不影響黃泥灘灌區(qū)安全。峽口水庫蓄水后,引水隧洞進口在庫內正常蓄水位737.5m以下,需修筑圍堰,以確保引水隧洞和閘井段的正常施工。引水明渠段在枯水期開始施工,9月15日以后峽口水庫水位可降至730.0m以下,在入冬以前可完成引水明渠段的修建,故不影響其正常施工。施工期間需在圍堰下游設置排水溝和集水坑,以排除施工期間圍堰滲水。
b.施工進度。該階段施工總工期為19個月。其中工程準備期2個月,主體工程施工期15個月,工程完建期2個月。
富蘊縣黃泥灘灌區(qū)供水工程于2007年3月開工建設,2010年5月正式投產。實踐證明:該工程已發(fā)揮效益,運行情況良好,建設以來沒有出現(xiàn)任何引水隱患。工程的建設為人、畜、草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目前已開發(fā)灌溉面積0.93萬hm2,為人工飼草料地,定居游牧人口1.4萬人。工程的建成,改變了牧民生活方式,由游牧轉變?yōu)槎粱虬攵?即夏天高山放牧,冬季在農區(qū)以舍飼為主、放牧為輔),每年游牧時間可從365天縮短至182.5天左右??芍脫Q天然草場75.22萬hm2,保護草原生態(tài),保護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