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輝 葉智生
(泰興市根思鄉(xiāng)畜牧獸醫(yī)站,江蘇泰興 225433)
豬傳染性胃腸炎又稱幼豬的胃腸炎,是由冠狀病毒科的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急性腸道傳染病,秋末至早春寒冷季節(jié)發(fā)病較多,不同年齡的豬都可發(fā)生,以2周齡內的仔豬病死率最高,成年豬較少死亡。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入侵機體。病毒經(jīng)口、咽、食管、胃進入消化道,在小腸上皮細胞發(fā)生感染,導致空腸和回腸的絨毛顯著萎縮。感染的上皮細胞受到破壞脫落,破壞了小腸上皮細胞吸收功能,使腸道水解乳糖和吸收其他營養(yǎng)成分的功能下降,腸腔內高滲,導致嚴重腹瀉脫水。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經(jīng)鼻腔進入呼吸道,在鼻黏膜和肺中增殖,然后,經(jīng)血液進入小腸。
本病的潛伏期很短,一般為12~18 h,仔豬發(fā)病后往往表現(xiàn)為嚴重脫水而死亡。
仔豬突然發(fā)生水樣劇烈腹瀉,部分病豬伴有嘔吐黃色粘稠乳塊或不消化的食物。糞便為白色、黃綠色或灰色,混有未消化的凝固乳塊,惡臭。個別呈灰白色,嘔吐,迅速全身脫水,鼻鏡干燥,眼睛凹陷,舌頭起皺褶,行動搖擺或臥地不起,病初口渴貪飲,食欲廢絕,體溫起初正常或升高至40℃左右;發(fā)病的中后期,由于脫水,糞稍粘稠,病豬迅速消瘦,喜臥,行走搖擺,食欲廢絕,四肢下部、鼻尖等青紫,體溫降至常溫下,終因頻繁腹瀉,機體嚴重脫水,心力衰竭而死亡。初生仔豬發(fā)病2~7 d死亡,死亡率達100%;在2~3周齡的仔豬,死亡率在0~10%。斷乳豬感染后2~4 d發(fā)病,在5~8 d后腹瀉停止,極少死亡,但體重下降,常表現(xiàn)發(fā)育不良,成為僵豬。本病傳播迅速,數(shù)日內可蔓延全群。
仔豬嚴重脫水消瘦,皮膚無彈性,結膜發(fā)紺,主要的病理變化為急性腸炎,從胃到直腸可見程度不一的卡他性炎癥。胃腸充滿凝乳塊,胃粘膜充血或有點狀出血;小腸充滿氣體。腸壁彈性下降,管壁變薄,呈透明或半透明狀;腸內容物稀少呈泡沫狀、黃色、透明;腸系膜淋巴結充血腫脹,呈紫紅色,腎皮質有點狀出血。心,肺等未見明顯的病理肉眼病變。
(1)隔離患豬:食槽嚴格清洗消毒,1~2次/d,槽內按比例配好口服補液鹽和電解多維或葡葡糖粉,自由飲水。
(2)一般治療:可用穿心連針劑,本品既對大腸桿菌有效,對病毒也有療效,仔豬注射2~4 ml/只,2次/d??诜盀a立停”,1~2 ml/只,2次/d,具有扶正固體、理氣止痛、溫中利濕、潤腸止瀉功能。仔豬服藥時要平放,四肢朝上,保定好頭部灌服。另外,可選擇以下藥物治療,維生素C2 ml、維生素B11 ml、維生素B121 ml、三磷酸腺苷1 ml,混合,1次肌注,體溫升高、抽搐的仔豬,可加地塞米松2~3 ml。
(3)對癥治療:嘔吐的仔豬每頭肌肉注射維生素B1注射液2~5 ml,2次/d,連注射2 d。耳、鼻、四肢下青紫者,肌肉注射10%磺胺嘧啶鈉注射液2~5 ml,2 次/d,連注2 d。對不吃不喝而脫水的仔豬,及時灌服葡萄糖、氯化鈉水溶液,補充液體,20 ml/次,5次/d,肌肉注射,阿托品0.2 ml。
(1)堅持自繁自養(yǎng):非購入不可時,則應嚴格檢疫,隔離觀察1個月以上,確實無病時方可合群。平時加強飼養(yǎng)管理,定期用30%來蘇水、火堿溶液消毒,做好欄圈防寒保暖,墊草干燥柔軟,保持豬舍干燥、清潔衛(wèi)生。豬舍溫度最好保持在25℃左右,勿使仔豬受涼,不喂霉爛變質的飼料,不飲冷水。
(2)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每天清掃欄圈糞便,妊娠母豬耳后肌肉注射仔豬三痢菌苗,具體用法是:5 ml/次,頭胎孕豬產前1個月注射1次,產后半個月再注射1次;2胎或2胎以上孕豬產前半個月注射1次即可。這樣就讓哺乳仔豬通過吃母乳獲得抗體,產生被動免疫,效果良好。
(3)隔離消毒:一旦發(fā)現(xiàn)本病,立即嚴格隔離消毒。常用以下藥物中任一種進行消毒,1%~2%燒堿溶液、10%漂白粉溶液、10%~20%新鮮石灰乳、10%~20%熱草木灰水及0.5%~2%甲醛溶液,效果均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