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亭
(長春高新區(qū)合作醫(yī)療管理辦公室,吉林 長春 130012)
胃部分切除手術對早期胃癌的臨床療效分析
李會亭
(長春高新區(qū)合作醫(yī)療管理辦公室,吉林 長春 130012)
目的分析胃部分切除手術對早期胃癌的臨床療效,為臨床治療早期胃癌提供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案。方法選擇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治療的早期胃癌患者136例,根據患者手術的方式不同將其分為兩組,每組68例,治療組采取胃部分切除手術,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胃癌根治術進行治療,分析并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患者術后胃排空時間低于對照組,經統(tǒng)計學處理,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術后6個月的體質量增加量高于對照組,經統(tǒng)計學處理,有顯著性差異(P<0.05);比較兩組患者2年后的復發(fā)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胃部分切除手術可顯著提高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復發(fā)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故值得在臨床上推廣與應用。
胃部分切除術;早期胃癌;臨床療效分析
早期胃癌是指癌組織浸潤僅限于黏膜層及黏膜下層者,早期胃癌的判斷標準不是癌組織浸潤面積的大小和是否有局部淋巴結的轉移,而是癌組織浸潤的深度。胃癌是我國常見的癌癥之一,其病死率僅次于肺癌、肝癌和腸癌[1]。而80%以上的早期胃癌患者無明顯的臨床癥狀,故胃癌又稱為“隱形殺手”。因此,胃癌的早發(fā)現、早治療是降低該病病死率的關鍵。其實稍加觀察胃癌還是有征兆可尋的,如胃部疼痛、食欲減退、消瘦、乏力、惡心、嘔吐、嘔血、便血等。目前早期胃癌的治療仍以開放性手術為主,目前臨床上常用的為胃部分切除手術,由于該方法可以保留患者的幽門及迷走神經,因此越來越多的早期胃癌患者選擇該手術方法進行治療[2]。我院為了分析胃部分切除手術對早期胃癌的臨床療效,選擇了68例早期胃癌患者對其進行胃部分切除手術,結果去的了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將其具體的臨床資料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治療的早期胃癌患者136例,根據患者手術的方式不同將其分為兩組,治療組68例患者采用胃部分切除術進行治療,其中男性42例,女性26例;年齡38~69歲,平均年齡53.5歲;病變位置胃體36例,胃角15例,胃竇7例,胃底10例。對照組68例患者采用常規(guī)胃癌根治術進行治療,其中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齡37~69歲,平均年齡53.3歲;病變位置胃體35例,胃角16例,胃竇6例,胃底1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治療組:采用胃部分切除術進行治療,對患者進行硬脊膜外阻滯麻醉,取上腹部中線切口,確定病灶的位置,在距離其病灶上緣5 cm以及到幽門3 cm處,切除該部分胃體,手術中應保留迷走神經肝支、迷走神經幽門支、迷走神經腹腔支和迷走神經的前后干,然后把胃周圍的相關淋巴結清除,并實施胃胃端吻合。術后做好相應的處理。
1.2.2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根治術進行治療,根據患者癌的部位及病灶大小的不同,可采用近端或遠端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具體操作按照常規(guī)手術步驟進行。
1.3 觀察指標:對所有患者術后進行隨訪2年,觀察兩組患者的胃排空功能、術后6個月的體質量、2年的生存率及術后胃癌的復發(fā)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觀察記錄并比較兩種治療方法所得到的數據,對兩組患者術后胃排空時間、術后6個月的體質量、2年后的復發(fā)率進行卡方檢驗,然后采用SPSS11.0軟件來完成對數據的統(tǒng)計與處理。若最終得P<0.05,即經統(tǒng)計學處理后其差異具有顯著性,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術后胃排空時間及6個月體質量增加情況比較:治療組術后胃排空時間為(19.3±2.7),治療組術后胃排空時間為(33.8±5.3),經卡方檢驗得P<0.05,即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6個月后體質量增加(0.8±0. 09)kg,對照組6個月后體質量增加(0.4±0. 06)kg,經卡方檢驗得P<0.05,即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術后2年患者的生存率與復發(fā)率比較:治療組68例患者,術后2年生存62例,生存率為91.17%;對照組68例患者,術后2年生存61例,生存率為89.71%;比較治療組與對照組2年后的生存率P<0.05,即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68例患者中術后復發(fā)3例,對照組復發(fā)4例,比較兩組額復發(fā)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故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早期胃癌是臨床上常見的癌癥之一,若能夠早發(fā)現、早治療,該病的治愈率也是很高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各種檢測儀器的使用,大大的提高了早期胃癌的診斷率,從而提高了早期胃癌術后2年的生存率,降低了其病死率[3]。早期胃癌的治療一般采用常規(guī)根治術進行治療,雖然其術后2年患者的生存率可以達到90%,但是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而胃部分切除術的臨床療效與常規(guī)根治術相當,但由于該方法可以在切除病灶的同時保留患者的胃部的幽門及迷走神經,從而縮短了患者的胃排空時間,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我院為了分析胃部分切除手術對早期胃癌的臨床療效,特在我院外科選擇了136例早期胃癌患者,將其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采用胃部分切除術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根治術進行治療,結果治療組的胃排空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術后6個月體質量增加哦治療組大于對照組,術后2年兩組生存率與疾病復發(fā)率相當[4]。綜上所述,胃部分切除手術可顯著提高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復發(fā)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1] 王剛.胃部分切除手術(PPG)對早期胃癌的臨床療效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2,33(9):1809.
[2] 路緒紅,路云翔.胃部分切除(PPG)對早期胃癌臨床療效的分析[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2,10(5):547.
[3] 胡澤華,牛永強. 胃部分切除手術在早期胃癌中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6):21-22.
[4] 徐雪東.胃部分切除術治療早期胃癌的療效觀察[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3,20(4):383-384.
R735.2
B
1671-8194(2014)36-00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