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磊
古老的泰山,素來以巍峨與莊嚴(yán)著稱。歌頌泰山的詩文,“車載斗量”、“汗牛充棟”,均不足以言其豐茂多樣。但其實,成就了泰山獨異的風(fēng)貌的,水,才堪稱厥功至偉。人們盛贊泰安有三美,曰“白菜、豆腐、水”。其實,前二者之美,亦因后者——水才是美中之最者。
早先的時候,泰安有三大水系,世稱東溪、中溪、西溪。我僅知后兩條——它們流經(jīng)泰安縣城,是這座古老山城的生命線。
先說中溪。中溪從中天門往下,山澗之中,青石之上,便時見溪流潺湲,若隱若現(xiàn)。有時匯為清澈的一潭,藍(lán)天白云一齊攬入明鏡,有時激為飛濺的一線,五光十色映出云影天光。林茂處只聞水聲叮咚,開闊時才見清流款款。到得斗母宮,你若是在聽泉山房小憩,又并不忙著跑官或者發(fā)財,必定能夠聽出房外的三疊山泉一聲比一聲的清越,那可是聽取天籟、蕩滌心胸的絕好去處。
這水一路斗折蛇行,到得王母池中,便化為仙家之水。老太太們每每擲錢其中,以卜禍?!`與不靈,自然唯有卜者自知——但池子左近的臘梅銀杏,端的是經(jīng)霜不凋,繁茂異常,卻是不爭的事實。
然后,這水就經(jīng)八仙洞,入虎山水庫,后轉(zhuǎn)流地下,繞過古樸的岱廟東墻,流向岱廟的正陽門、遙參亭之間的雙龍池中。一路之上,泰安的居民們往往在路邊筑起水池,留下過路的山泉水,匯為一個個小小的潭口。他們的吃飯、喝茶、澆花,乃至洗菜、洗衣、洗澡,無不仰賴于此。雙龍池那青石砌就的井欄,端正大方,造型穩(wěn)重,方方正正。吐水的是雕刻生動的龍頭,吸水的也是靈氣栩栩的龍口。別處的水池一旱就干,唯獨它永遠(yuǎn)清澈如故。暴雨時節(jié),山水怒漲,石滾樹斷,泥沙裹挾,咆哮渾濁。而雙龍池由于經(jīng)過了地下的過濾,依然是清澈如故。只是水位高起來了,它會越過石欄,汩汩地流淌在遙參亭、通天街的青青石板上,儼然就是一幅趵突泉邊的情景。上學(xué)的孩子們最喜歡踩著這片晶亮的水走過,一串水花就蕩漾起一片歡聲笑語。
再說西溪。西溪源于泰山的西麓,因為兼收了地下的泉流與天降的雨水,所以終年涓涓不絕。金人徐琰曾專門說及這西溪:“泰山勝景窈然而深,蔚然而秀者,西溪而已。”元代王旭亦有詩專贊這西溪的好處:“我愛西溪好,披云獨往來。一川煙景合,三面畫屏開。薄俗無高隱,清時有逸才。正巖多隙地,松竹更須栽。”
這西溪之水,從岱頂前的龍山谷源起,經(jīng)黃峴山而下,稱為黃西河。另外,扇子崖的峰頂,歷來有一仙氣氤氳的洞穴,人稱月亮洞。無論多么嚴(yán)重的大旱年景,這里終年都有活活的泉水流出,雖非洶洶,卻也涓涓。終于越過石壁斷崖,由高就下,順帶約合了沿路來自天勝寨、傲崍峰的道道水流,一并興高采烈地下山,與黃西河匯流在馬蹄灣一帶。因為溪谷泉流的浸潤,而蓊蓊郁郁成就了一片竹林。翠綠筆直的竹枝,片片入畫的葉片,山風(fēng)搖處,宛然一派地道的江南風(fēng)韻。因林建寺,小小廟宇,也就叫做竹林寺也。寺外的樹木,也特別高大豐茂,山路兩側(cè)的樹冠,幾乎交疊在一起,給行人提供著蔭涼與舒適,也顯示著水土的格外豐美。
峰回路轉(zhuǎn),便是那高高聳起的長壽橋了。因為下臨深潭,那赤紅的橋欄和白石的橋身,便顯得特別高峻。在橋中前后瞻望,身后是綠樹青山一重重,藍(lán)天與白云俱在山間回旋飄蕩,南天門、十八盤,似在眼前,又在遠(yuǎn)處,一陣云霧涌過,又似置身蓬萊仙境。長壽橋下,乃是由一片相當(dāng)完整的石盤兜底,中間因為湍急的流水日夜不停地沖刷激蕩,已經(jīng)形成深達(dá)尺余的一道極為光滑的水溝。溝的兩岸,則是極平滑、極平展的大片石梁。模仿岳飛手跡的“還我河山”赤紅大字,就鐫刻在山梁的最顯眼處。水溝里流水急急而清清,水溝底遍布著綠色的滑溜苔蘚,誰的手絹正在洗涮,一不留神就給沖得不知去向。當(dāng)?shù)氐娜?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誡這些玩興正酣的游客,一則切莫在溝邊逗留,一不小心滑跌進(jìn)去便有殺身之禍;二則切勿跨越懸崖邊上的鐵欄,欄外一道天然的白色石痕,號稱陰陽界,恰在懸崖的平面與立面的交界處,標(biāo)志著人身安全的最后界限——一腳踩到那邊,就再也沒有生還的希望!
臨近水面處,又有一潭,曰老龍窩。瀑布在這里跌落為飛濺的水花水霧,可以向上升騰數(shù)丈,與下跌的瀑布呼應(yīng)為一體,掩映著兩岸環(huán)合的綠樹,四處散發(fā)著深沉的轟鳴,成為群山環(huán)抱中的一大奇觀!水霧下方,便是舉世聞名的黑龍?zhí)读?。這潭,口小腹大,水深莫測。有人說,在此潭口撒一把麥糠,一個星期后便在濟(jì)南的趵突泉中浮現(xiàn)——是耶非耶,姑置不論,但潭之幽深,大概可以想見矣!黑龍?zhí)妒⑾呐c隆冬水位幾乎持平,也是諸潭中的獨特之處。水質(zhì)尤美,名傳遐邇,只有這里的水,才能長養(yǎng)那名貴的赤鱗魚。潭西有壁立千仞的西百丈崖,與南百丈崖遙遙相對。每值雨季,三掛瀑布一齊飛瀉,古城“云龍三現(xiàn)”,歷來是泰山名勝之一。
以上的印象,主要來自往昔的記憶。無緣親近這一脈多情的水,已經(jīng)有許多年了。海天長憶,應(yīng)該是更加清澈,更為明亮,湯湯汩汩,源遠(yuǎn)流長!呵,愿古老和青春融為一體,傳統(tǒng)和革新互動雙贏,在我記憶中的山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