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
他喜歡打獵,每年休假都外出上山打獵,有時一個人獨自去,但大部分時間是和朋友結(jié)伴而去。這一年,正好他的堂兄和他一起休假,他們倆就約好一起去打獵。他們準備好行裝,乘車去了北部大森林。
這是一片原始森林,一望無際,樹木茂密,每一棵樹木都比他們的年齡長,是非常好的打獵地,有許多野兔、山雞之類的小動物,引來許多游人。但是據(jù)當?shù)厝苏f,林子里也有虎、狼之類兇猛的動物,所以來這里打獵的人一般都結(jié)伴而行,不去林子深處。
他和堂兄進到林子里,一路上,兩人結(jié)伴而行,尋找獵物。進山的第三天,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只野兔,可是野兔也發(fā)現(xiàn)了他們,撒開腿拼命地奔跑,他們就在后面追,和野兔在大森林里賽跑。追了很遠,最后他們累得實在跑不動了,才停下來。坐在地上休息了一會兒,然后順著原路返回。到了中午時分,他們還沒有回到宿營地,按走的時間推算,他們早該到了,一定是走錯路了!他們又返回去找,憑著記憶,走過一片片樹林,尋找他們的宿營地??墒侵钡教旌冢麄冞€沒有找到,他們知道自己徹底迷路了。他們帶的指南針、水和食物都在宿營地的背包里。在這樣的原始森林,如果沒有指南針,是很難走出去的!
天已經(jīng)完全黑下來了,他們相互依偎著在樹下熬過難挨的夜晚,想著如何走出大森林。他們內(nèi)心很清楚,他們現(xiàn)在唯一的財產(chǎn)就是早晨出來時每個人隨身帶的一壺水,要走出大森林就全靠它了!第二天他們早早起來,看著日出,辨別方向,然后開始向南走。他們希望這是真正的南向,因為只有向南走,才可能走出這片大森林,才可以回家。
中午的時候,兩個人又累又渴又餓,坐下休息一會兒,喝了一口水,然后繼續(xù)走。走了一會兒,看到前面不遠處的大樹旁有一團黑乎乎的東西,走過去一看,發(fā)現(xiàn)是一個人。一個滿臉皺紋,和他們父親年紀相仿的老人。老人緊閉著雙眼,躺在大樹下。他蹲下身把手放到老人的鼻孔前,發(fā)現(xiàn)他還活著?!翱礃幼邮呛臀覀円粯觼磉@里打獵迷路了,大概是餓昏了?!彼仡^對堂兄說。然后拿出身上的水壺,想扶起老人給他水喝,堂兄攔住了。
“不能給他喝。我們只有這點水,還不知道能維持幾天。再說,你知道他是什么人?你知道我們救了他,他會不會把我們倆殺了搶我們的水喝?你沒聽說過農(nóng)夫和蛇的故事嗎?我們還是走吧?!?/p>
堂兄起身拉著他就走。他回頭望了老人一眼,想想堂兄說的話也有道理,就跟著堂兄走了。可是,他越走腳步越沉重,眼前總是浮現(xiàn)出昏倒在樹下的老人那布滿皺紋的臉。每向前走一步,他的心就像被什么東西割一下似的難受。終于,他再也忍不住了,停下來,對堂兄說:“我們應(yīng)該回去救那個老人,我們遇到他不去救他,就等于是我們殺死了他?!?/p>
“可是我們自己還不知道能不能活著走出去。我們救了他,就算他不會害我們,也會拖累我們,最后可能大家都得死?!?/p>
“可是如果我不回去救他,即使能活著出去,我的良心也會譴責我,我一輩子都會為這件事受折磨。我決定還是回去救他?!?/p>
“要回去你一個人回去吧,我是不會回去的。”堂兄堅定地說。
他看了堂兄一眼,轉(zhuǎn)過身,堅定地沿著剛才走過的路往回走,找到那個昏倒在樹下的可憐的老人,輕輕地扶起他的頭,把壺里的水一滴一滴地倒進他干裂的嘴里。
過了很久,老人終于醒過來了。他慢慢睜開眼,充滿感激地望著他。
接下來發(fā)生的事,出乎他的意料:老人不是從別處來這里打獵的,而是一名向?qū)?。他從小就生活在這片大森林里,熟悉這里的每一棵樹木,為許多來這里考察的地質(zhì)學家、游人帶過路,他是這里唯一一個不用帶指南針卻能穿越這片大森林的人!
老人醒來后,帶著他很快就走出了大森林。而他的堂兄卻永遠地留在了這片大森林里,他再也沒有見到他。
(選自《洛陽佛教》)
賞析
“他”和堂兄基本上代表了兩類人,前者心地善良,道德感強,后者為人世故謹慎,遇事先考慮自身利益。文章的主旨很明了:一個人的良心,就是他最可信賴的指南針。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我們按照良心指引的方向前進,就肯定不會迷路,肯定會有光明的前途。
(選自《兒童文學·選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