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義曉
(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qū)婦幼保健院兒科,河南 南陽 473000)
高危新生兒出院后的隨訪
艾義曉
(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qū)婦幼保健院兒科,河南 南陽 473000)
高危;新生兒;出院;隨訪
高危新生兒(簡稱高危兒)是指在母親妊娠期、分娩期及新生兒期存在有高危因素影響的新生兒群體,可能是有危急癥狀的新生兒,也可能是存在有潛在危險因素的新生兒。高危兒致死致殘率較高。臨床常見高危兒主要有:胎齡<37周的早產兒、出生體質量<2500 g的低體質量兒、宮內窘迫、缺血缺氧性腦病、顱內出血、持續(xù)低血糖、持續(xù)低氧血癥、新生兒溶血癥、敗血癥、高膽紅素血癥、影像學顯示腦異常、分娩時難產等。高危兒出院后,如能早期給予綜合性干預,則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對提高患兒生活質量意義重大。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建立高危兒隨訪管理體系,探討高危新生兒出院后隨訪的意義,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66例高危新生兒,其中男36例(54.5%),女30例(45.5%);出生時體質量1.03~3.88 kg;順產32例(48.5%),剖宮產34例(51.5%);頭胎38例(57.6%),2胎13例(19.7%),3胎9例(13.6%),4胎4例(6.1%),5胎2例(3.0%)。孕周27~40周,其中<37周52例(78.8%),>37周14例(21.2%)。入選病例排除遺傳代謝性疾病和先天性畸形。
1.2 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研究。共發(fā)放《出院高危新生兒家庭需求和關注點問卷》66份,指導患兒家長填寫,當場全部收回。
1.2.1 早期干預與隨訪
實施干預前,要對患兒家長進行宣教,闡明早期干預對患兒預后的重要意義,讓家長能正確理解早期干預,爭取家長的配合;責任護士要熟悉患兒的病情,了解患兒的住院情況,了解患兒的家庭狀況,特別是經濟狀況。了解患兒家長的文化程度,工作性質等基本情況;患兒病情穩(wěn)定出院時,發(fā)放出院手冊,囑咐家長認真閱讀,并妥善保管,來院復查時隨身攜帶,以便護患雙方能針對手冊中的條款進行交流和溝通;第一次問卷后一定要及時評估分析問卷,并針對問卷中反映出的問題,對不同的家庭展開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出院后護理培訓,出院前解答家長的所有疑惑。完成所有培訓項目后,護患雙方在宣教手冊上簽字;在患兒出院前,責任護士和護士長要對住院情況進行總結,必要時邀請患兒家長參加總結,確認已經完成了出院后的護理培訓,明確告知患兒家長咨詢電話號碼;出院后按照鮑秀蘭[1]指定的大綱進行干預;出院兩周后門診隨訪,隨訪期間了解早期干預情況,調整干預措施,并完成《出院高危新生兒家庭照顧能力評估》,智能發(fā)育評估采用Gesell發(fā)育量表評估。
1.2.2 建立高危兒隨訪檔案
要在確診為高危新生兒時及時建立隨訪檔案,并做好檔案的記錄、整理和保存。評價內容主要有:①患兒體格發(fā)育情況。②原始反射情況。③智力發(fā)育情況。④患兒家庭的需求。⑤家庭照顧能力的評估。⑥隨訪過程中的指導情況等。每月1次預約隨訪時間,根據(jù)隨訪患兒癥狀及狀態(tài)可調整隨訪次數(shù)。根據(jù)患兒隨訪結果進行相關輔助檢查。根據(jù)輔助檢查的結果制定個體化早期干預方案。
2.1 高危兒隨訪管理情況
66例高危兒隨訪家庭,隨訪按時完成58例,完成率87.9%;失訪8例,失訪率12.1%。
2.2 高危兒家庭需求情況
問卷顯示家庭需求所占比例前五位依次為:①咨詢電話和隨訪時間,均為100%需要了解項目;②奶粉的配制與喂養(yǎng),占89.1%;③預防窒息,占88.3%;④患兒大便的觀察,占76.5%;⑤胃腸道問題,占68.3%。
2.3 出院高危新生兒家庭照顧能力評估情況
62例(93.9%)家庭能熟練掌握照顧患兒的常識,家長可以獨立順利完成護理工作,護理效果良好;4例(6.1%)家庭基本掌握照顧患兒的常識,家長需要部分協(xié)助完成護理工作,護理效果一般。
隨著先進的醫(yī)療設備不斷應用于臨床,加之新生兒急救技術的日臻完善,高危新生兒的存活率明顯升高。但存活的新生兒出現(xiàn)不良后果的比率明顯較高,其中主要多見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障礙,如視聽障礙、精神發(fā)育障礙、癲癇、腦癱等[2]。如何提高存活新生兒的生活質量是醫(yī)學界廣泛關注的問題。新生兒出生時神經元約有1000億個,但每個神經元細胞的突觸連接較少,在新生兒出生的前3年,神經元細胞生長迅速,尤其是樹突的快速生長使新生兒腦重迅速增加,出生時腦重已經增加了大約3倍[3]。在腦細胞發(fā)育期間給予良性刺激,可以促進細胞發(fā)育,刺激神經元細胞生長。黃真等研究發(fā)現(xiàn),早期干預和早期治療能促進患兒潛能發(fā)揮,是激發(fā)高危新生兒潛在能力有效途徑,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效果[4]。
早期干預可以提高高危兒存活質量。我國每年新生兒有2000萬,其中屬于高危兒約200萬,占10%左右。不少患兒首診時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家長一般比較年輕,缺少護理經驗,心情焦慮,導致護理不周,誘發(fā)嚴重并發(fā)癥,甚至導致死亡。臨床常見并發(fā)癥[5]:缺血缺氧性腦病、顱內出血、消化道出血、肺出血、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對高危新生兒及其家庭進行保健、醫(yī)療和宣教干預,開展有針對性的干預活動,可以促進患兒潛能發(fā)育[6]。對高危兒的早期干預可望降低腦癱發(fā)生率,對其發(fā)育有明顯促進作用[7]。李璟等[8]通過采用以家庭為中心,與醫(yī)療相結合的干預模式,以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指導父母為主要內容的綜合干預方法,探討高危兒健康教育對提高高危兒隨訪效果的影響,發(fā)現(xiàn)規(guī)范管理,加強宣教,普及科學育兒知識是提高高危兒隨訪效果的關鍵。研究表明[9],對腦性亞健康嬰兒進行中醫(yī)早期干預可有效降低腦性癱瘓、智力低下等圍生期腦損傷后遺癥的發(fā)生率,并能有效促進患兒運動、認知、語言、社交等功能的發(fā)育,其機制可能與促進腦發(fā)育、促進損傷神經元修復有關。本組數(shù)據(jù)顯示孕周<37周的高危兒發(fā)生率(78.8%)明顯高于孕周>37周的高危兒發(fā)生率(21.2%)。提示做好孕前、孕期保健,減少早產發(fā)生率,對降低高危兒發(fā)生率有積極作用。
定期隨訪能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預防后遺癥的發(fā)生,有效改善預后。建立隨訪制度,提高家長的隨訪意識,是提高患兒康復率的有效保障。本組66例高危兒隨訪家庭,隨訪按時完成58例,完成率87.9%;失訪8例,失訪率12.1%。提示個別家長未意識到早期干預的意義所在,家長對高危因素及高危兒潛在風險認識不足,隨訪意識淡漠。我們應該加強隨訪宣傳,與基層社區(qū)保健有機結合,制定有效措施,保證隨訪工作的落實。及早發(fā)現(xiàn)高危兒的異常表現(xiàn)需要專業(yè)檢查,日常生活中家長很難發(fā)現(xiàn),因此規(guī)勸家長主動參與高危兒隨訪是至關重要的,引導高危兒家長正確有效開展家庭干預治療是隨訪管理的核心。建立完善的高危兒隨訪管理機制,通過定期隨訪,了解干預實施落實情況,制定個體化干預治療方案,對提高患兒生存、生活質量,減輕家庭及社會負擔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有計劃的預約高危兒隨診時間,可縮短等候時間,提高高危兒的隨訪率及隨防效果[10]??傊缙诟深A能有效改善高危兒認知發(fā)育[11],提高生存質量。
[1] 鮑秀蘭,孫淑英.挖掘兒童潛能始于零歲-新生兒行為和0-3歲教育[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 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 1998:130.
[2] 劉建新,廖捷,吳東明.高危兒管理模式應用進展[J].醫(yī)學信息, 2011,24(6):3513-3514.
[3] 陳蓮麗,楊江蘭.高危新生兒出院支持及隨訪意義的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2):29-31.
[4] 黃真,席宇誠,周叢樂,等.圍產期腦損傷高危兒早期康復治療的臨床觀察[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5,20(6):426-428.
[5] 陳帆.124例高危新生兒并發(fā)癥相關因素臨床分析[J].兒科藥學雜志,2008,14(4):37-38.
[6] 王慧梅,師曉紅,張紅,等.健康教育對高危新生兒父母養(yǎng)育行為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03,19(10):743-745.
[7] 趙瑞斌.腦癱高危兒的隨訪和早期干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6,27(12):1437.
[8] 李璟,何淑華,高建慧,等.健康教育對高危兒隨訪效果的影響[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16(6):732-734.
[9] 劉振寰.中醫(yī)早期干預對腦癱高危兒的神經發(fā)育及預后的遠期隨訪[C].第七屆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外治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
[10] 李燕娜,何淑華,高建慧.預約就診在高危兒隨訪門診中的作用[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1,19(4):387-388.
[11] 陳玲.早期家庭干預改善高危兒認知發(fā)育的研究[J].寧夏醫(yī)學雜志,2005,27(7):448-450.
R722
:B
:1671-8194(2014)07-00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