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順,陳 力,魏躍鋼
(1.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江蘇 南京210029;2.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江蘇南京210029)
跖疣是指足跖部因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皮膚病。中醫(yī)學有“疣目”“枯筋箭”“牛程蹇”等不同名稱,因其病程較長,治療棘手,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激光、冷凍、外用藥膏等是現(xiàn)代醫(yī)學常用的治療方法,但多因療程、使用禁忌癥等難有滿意療效。本病求助中醫(yī)治療的患者甚多,而中藥浸泡治療常獲良效。但目前該病外治尚缺乏明確的理論指導,查閱文獻,發(fā)現(xiàn)療效報道甚多,總結歸納組方思路較少,筆者試圖從臨床實踐和文獻中,探索出本病遣方用藥的規(guī)律。
早在春秋時期《五十二病方》中即有“疣”的記載,在《靈樞經》中就有“虛則生疣”的說法,曰:“手太陽之別,名曰支正……實則節(jié)弛肘廢,虛則生肬(通疣)。小者如指痂疥,取之所別也?!薄吨T病源候論》記載:“疣目者,人手足邊忽生如豆,或如結筋,或五個,或十個,相連肌里,粗強于肉,謂之疣目。此亦是風邪搏于肌肉而變生也。”“此多由風邪客于皮膚,血氣變化所生。故亦有藥治之瘥者,亦有法術治之瘥者,而多生于手足也?!薄锻饪普凇吩?“牛程蹇,程途奔急,熱腳下水受風,以致氣滯血枯,結成頑硬,皮肉榮衛(wèi)不滋,漸生腫痛,腫高突起,支腳難行,久則破裂,膿水相流?!薄翱萁罴藨n郁傷肝,肝無所養(yǎng),以致筋氣外發(fā)?!薄夺t(yī)宗金鑒》中提及了對疣的治療,曰:“贅疣諸痣灸奇穴,更灸紫白二癜風,手之左右中指節(jié),屈節(jié)尖上宛宛中?!?/p>
古代文獻中對跖疣外用藥物的治療提及甚少。現(xiàn)代文獻報道中外用中藥以清熱解毒類藥物為主,使用頻率較高的藥物有木賊、馬齒莧、板藍根、大青葉、敗醬草、薏苡仁、蒲公英、紫草、蚤休等。臨證中各家自有用藥習慣,無絕對配伍。此類藥物幾乎是治療本病的必選,大部分醫(yī)家均會配伍活血化瘀藥,如當歸、赤芍、紅花、三棱、莪術等。以下4 類藥物在報導中較常出現(xiàn),但醫(yī)家選擇不一,常出現(xiàn)的藥物有祛風濕藥,如威靈仙、透骨草、伸筋草、虎杖、豨薟草;軟堅散結藥,如穿山甲、牡蠣、昆布、夏枯草、芒硝;平肝熄風藥,如紫貝齒、靈磁石、珍珠母;攻毒殺蟲止癢藥,如蜀椒、蛇床子、百部、大風子、明礬、苦參、露蜂房。
跖疣的病因病機可歸為風濕熱邪侵犯肌膚;或因肝旺血燥,血不榮筋;或局部氣滯血瘀;或腠理不密,復感毒邪,蘊結肌膚而成。內外因均可導致本病的發(fā)生,感染毒邪是致病的主因,病理產物可能存在瘀、毒、濕等。筆者認為:本病臨床思路以局部辨證為主,因治療以單純外用藥,所以辨證認清局部病理因素尤為關鍵,可忽略以肝火為主的內因,口服用藥則另當別論。
外用藥組方中,清熱解毒藥為首選。此類藥物藥性偏涼,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清熱解毒藥可能具有抗病毒作用,而對哪些中藥是誘發(fā)跖疣HPV1,2,4 的研究尚少?;钛?、軟堅散結藥為輔,可助上藥走散吸收。軟堅散結藥,以及祛風濕藥外用是否具有類似藥效,尚缺乏研究證實。如果對肝火誘發(fā)的內因可以忽略,臨證中平肝熄風藥的外用值得商榷。此外,臨床中可結合患者足部微環(huán)境用藥:腳汗明顯,可酌情加用祛濕、收斂干燥藥,如生石膏、麻黃根、明礬、烏梅、爐甘石、土茯苓;足部平素偏涼、怕冷,酌情外用溫性藥物,如艾葉、蜀椒、蛇床子;有足癬可配伍具有抗真菌作用藥物,如土荊皮、大黃、鳳仙花、醋等。
外用中藥的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機制是抗病毒、以酸性物質軟化角質(如馬齒莧、烏梅)、藥物的刺激作用、溫熱效用(建議患者泡藥水溫40 ~50 ℃)。研究[1]表明:角質形成細胞的凋亡隨溫度增高而增加,尤其是42 ℃以上,誘導細胞凋亡是溫熱發(fā)揮作用的機制之一;局部皮損艾炙在臨床中奏效或許正是此機制。當然臨床的療效還與每次浸泡的時間、用藥的劑量、治療的療程、個人體質等密切相關。中藥浸泡治療療效值得肯定,但對其機制的研究尚需進一步探討。
[1]王曉琴.局部溫熱對HPV 感染角質形成細胞的促凋亡作用及促炎癥細胞因子的影響[D].沈陽:中國醫(yī)科大學,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