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付杰
山東單縣中心醫(yī)院骨科,山東單縣 274300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腰間軟組織疾病,普通人群中該病的發(fā)病率高達15.2%[1]。目前該病的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和收拾,保守治療主要采取推拿、中藥熏蒸、理療、針灸等,短期治療效果較好。若保守治療未能達到預期治療效果則可選擇手術治療。保守治療方法雖然短期療效較好,但其治療復雜、步驟繁多、勞動強度大等缺點,阻礙了其在臨床上的廣泛推廣。近幾年脊柱康復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已有報道,且治療效果好,操作簡便。本文通過采取脊柱康復床對5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治療,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齡為28~68歲,平均年齡(46±5.5)歲,病程為 3~13年,其中重度患者 2例,重度患者43例,輕度患者5例;治療組: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齡為30~67 歲,平均年齡為(44±6.2)歲,病程為 2~13年,其中重度患者1例,重度患者41例,輕度患者8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依據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5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的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2],所有入選患者均符合以下標準:①腰部向臀部及下肢放散;②病變部位棘旁壓痛并向下肢放散;③腰部活動受限;④受累脊神經及其后支支配區(qū)感覺麻木;⑤直腿抬高試驗陽性;⑥CT顯示:腰椎間盤突出。
治療組:患者俯臥于牽引床上,并將腳踝固定。采用X光機定位患部,并用黏貼磁貼做標記,然后將按摩棒按在磁貼上,按壓力度調至5~10kg。調整牽引床角度至20~30°做自然重力牽引,每次牽引治療20min,1次/d,10 d為1個療程。心血管疾病患者或65歲以上患者,只做機械下肢牽引,牽引力為8~20kg。對照組患者則采取傳統(tǒng)推拿方法進行治療[3]。
療效判斷標準[4]:①痊愈:腰腿疼痛、大腿內側疼痛、下肢麻木發(fā)涼等癥狀基本消失;②顯著:疾病癥狀、體征基本消失;③有效:疾病癥狀、體征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④無效:疾病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或加重;有效率為治愈率為顯著率之和。
比較患者接受治療前后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等指標變化情況,判斷脊柱康復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安全性。
采用SPSS 14.0統(tǒng)計軟件包,對各組數據的統(tǒng)計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有36例患者治愈,治愈率為72%,而觀察組僅28例治愈,治愈率為56%,兩組患者治愈之間相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病例數為47例,總有效率為94%;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病例為39例,總有效率為78%,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之間相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治療組共出現3例不良反應,其中2例為血常規(guī)異常,1例為肝功能異常,總不良反應率為6%;對照共出現2例不良反應,其中1例為血常規(guī)異常,1例為肝功能異常,總不良反應率為4%;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之間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腰間軟組織疾病,普通人群中該病的發(fā)病率高達15.2%,其通常采用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方法主要包括理療、針灸、中藥熏蒸、推拿等,并輔以不同方式的牽引治療,當前這兩種治療方法都很難取得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5]。杜杰等人采用脊柱康復床對2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進行治療,總有效率達99.4%[6]。脊柱康復床是依照正骨推拿法為核心技術設計生產的,并輔以熱療,具有牽引、正骨、推拿、溫筋通絡的綜合治療方法,從而消除骨性壓迫、糾正小關節(jié)錯位、消除無菌性嚴重、促進血液循環(huán),達到消腫、止痛、整復、消炎的作用。脊柱康復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時,在對患者進行牽引的同時,還可以對患者腰椎兩側進行熱療和按摩,這有利于患部得到放松,能提高牽引治療的效果[7]。
傳統(tǒng)中醫(yī)觀點認為,脊柱兩旁是膀胱經,腰椎進行滾揉按摩能調節(jié)患者的內分泌、心血管系統(tǒng)功能,增強抵抗力,提高身體素質,有利于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康復治療及療效鞏固[8]。以往采取傳統(tǒng)腰椎牽引聯合正骨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取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但傳統(tǒng)治療方法存在治療復雜、步驟繁多、勞動強度大等缺點,阻礙了其在臨床上的廣泛推廣。脊柱康復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大大簡化了治療步驟,明顯降低了勞動強度和治療時間,操作簡單,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9]。通過臨床試驗證明,脊柱康復床依據腰椎間盤突出癥發(fā)病機理,融合中醫(yī)經絡理論并與現代醫(yī)學理論作為治療的方法的理論基礎,綜合多種物理治療因子于一體,同步實施對因對癥治療,因此其在治療過程中能顯著緩解腰部疼痛,下肢麻木,局部壓痛等癥狀,顯著改善自身活動能力和進而體征[10]。
本研究通過對5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取脊柱康復床治療,患者腰痛、下肢麻木肌肉麻痹等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總治療有效率達94%,僅出現3例輕微不良反應,這與之前的報道基本一致,進一步驗證了脊柱康復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有效性和安全性。由此可見,脊柱康復床腰椎間盤突出癥較傳統(tǒng)治療方法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為增加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1]謝恩,羅卓荊,張子如,等.應用不同術式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手術前后免疫學變化并與單純脊柱手術患者比較[J].中國臨床康復,2005,9(18):29-31.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備案登記號為94-0080.
[3]楊曉峰.脊柱康復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及安全性[J].醫(yī)藥前沿,2013(29):185.
[4]孔祥泉,趙永光,高宇,等.脊柱康復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及安全性[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1,39(1):96-97.
[5]楊濱,馬華松,鄒德威.腰椎間盤突出癥概述[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1,39(1):18-21.
[6]杜杰.脊柱康復床在臨床中的應用[C].中國針灸學會經筋診治專業(yè)委員會2010學術年會暨第二屆中華經筋醫(yī)學論壇論文集,2010:197-201.
[7]張燕,楊會生,姜國華.腰椎間盤突出癥非手術治療方法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信息,2012,29(3):132-135.
[8]張葆欣,張佰強,王剛,等.應用電腦牽引康復床治療64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體會[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8):160.
[9]王竹.非手術脊柱減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康復護理研究與進展[J].安徽醫(yī)學,2013,34(10):1576-1578.
[10]張燕,楊會生,姜國華.腰椎間盤突出癥非手術治療方法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信息,2012,29(3):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