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群 陳學遠 馮月娟 韓曉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營養(yǎng)不良,營養(yǎng)不良發(fā)生率約為20% ~60%[1,2]。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因感染、缺氧、焦慮、胃腸道功能降低、呼吸功增加等原因,營養(yǎng)狀態(tài)更加惡化。加強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營養(yǎng)支持治療對促進病情恢復、改善預后極為重要[1]。1998 年Bengmark[3]提出了生態(tài)免疫營養(yǎng)的概念,即在免疫營養(yǎng)支持治療的基礎上,增加生態(tài)制劑來增強營養(yǎng)支持效果。生態(tài)免疫營養(yǎng)已成為21 世紀營養(yǎng)學的研究熱點。本研究通過使用谷氨酰胺、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對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進行治療,觀察生態(tài)免疫腸內營養(yǎng)對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營養(yǎng)、免疫功能、生活質量的影響。
1.對象:2013 年4 ~10 月在筆者醫(yī)院呼吸內科住院的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58 例,其中男性35 例,女性23 例,平均年齡63.5 ±15.8 歲,平均COPD 病史17.2 ±11.5 年。所有患者均因呼吸道感染導致COPD 急性加重。COPD 的診斷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2013 年制定的診斷標準[4]。所有入選病例同時具備下列條件:①既往無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②無惡性腫瘤、活動性結核等疾病,無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③無合并心、肝、腎衰竭;④胃腸道功能基本正常。根據患者病情給予常規(guī)抗感染、祛痰、支氣管舒張劑、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氧療等綜合治療。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2.研究方法:(1)分組:依據數字表法將58 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生態(tài)免疫腸內營養(yǎng)組(EIEN 組)和對照組。EIEN 組29 例,其中男性20 例,女性9 例。對照組29 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1 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身高、體重、體質量指數、血紅蛋白濃度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颊呔舍t(yī)院營養(yǎng)室配制同樣飲食。EIEN 組患者從治療第1 天開始加服L2谷氨酰胺30g/d(每天3 次,每次10g),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培菲康)(每天3 次,每次0.42g),連續(xù)使用2 周。(2)觀察指標:1)COPD 評估測試(CAT):所有研究對象均于治療前1 天及治療2 周后進行CAT 評分。CAT 共分為8 個項目,根據患者情況,對每個項目做出相應評分(0 ~5),CAT 分值范圍是1 ~40 分[5]。COPD 對患者影響的嚴重程度:①CAT 評分0 ~10 分的患者被評定為COPD“輕微影響”;②11 ~20 分者為“中等影響”;③21 ~30 分者為“嚴重影響”;④31 ~40分者為“非常嚴重影響”。2)所有研究對象均于治療前1 天及治療2 周后測量身高、體重,計算體質量指數;測量肱三頭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圍(MAC);計算出上臂肌圍(MAMC),MAMC =MAC -0.314 ×TSF。3)治療前1 天及治療2 周后抽取空腹靜脈血測定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濃度。4)免疫指標:治療前1 天及治療2 周后抽血測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及T 細胞亞群。
3.統(tǒng)計學方法:以SPSS 16.0 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均數比較采用t 檢驗,P <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AT 評分比較:治療前EIEN 組和對照組患者的CAT 評分分別為33. 8 ±5.5、32.5 ±6.1,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 >0.05)。治療2 周后,兩組患者CAT 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均有顯著降低(P <0.001)。EIEN 組治療后CAT 評分亦顯著低于對照組(17. 2 ± 5. 3 vs 24. 6 ± 4. 8,P <0.001,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AT 評分的變化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MI、TSF、MAMC 的變化:EIEN 組患者治療前BMI、TSF、MAMC 與對照組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 >0.05)。治療2 周后兩組患者BMI、TSF 與治療前比較亦無統(tǒng)計學差異(P >0.05)。治療2 周后EIEN 組患者MAMC 較治療前升高(P <0.05),但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體質指數、肱三頭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圍的變化
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濃度的變化:治療前EIEN 組患者血清ALB、PA 與對照組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 >0. 05)。治療2 周后,EIEN 組患者血清ALB、PA 較治療前均有顯著升高(P <0.001);對照組患者血清PA 較治療前亦有升高(P <0. 05)。兩組比較,治療后EIEN 組患者血清ALB、PA 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表3)。
4.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體液免疫、細胞免疫指標的變化:治療前EIEN 組患者血清IgA、IgG、IgM 與對照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 >0.05)。治療2 周后,EIEN組患者血清IgG、IgM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 <0.01,P <0.001),對照組患者血清IgM 較治療前亦有升高(P <0.05)。兩組治療后比較,EIEN 組血清IgG、IgM 高于對照組(P <0.05,表4)。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濃度的變化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變化(g/L)
治療前EIEN 組患者血清CD3、CD4、CD8、CD4/CD8 與對照組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 >0.05)。治療2 周后,EIEN 組患者血清CD3、CD4/CD8 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 <0.001),CD8 較治療前降低(P <0.05),EIEN 組與對照組患者CD4 較治療前亦有升高(P <0.05)。兩組治療后比較,EIEN 組患者血清CD3、CD4/CD8 顯著高于對照組,而CD8 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治療后CD4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細胞亞群的變化
COPD 是一種全身性疾病,不僅累及肺臟,還可以引起全身的不良效應[6]。隨著近10 年來臨床研究的進展,越來越多的臨床及科研工作者開始關注如何識別和處理COPD 引起的全身不良效應。針對COPD 的管理,也由以往單純的氧療、支氣管舒張劑、抗生素等治療方式,逐漸進展為綜合評估、多器官功能支持、長期隨訪、營養(yǎng)供應等多層面的處理原則。COPD 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營養(yǎng)障礙普遍存在。COPD 患者營養(yǎng)不良的發(fā)生機制,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7,8]:①患者年齡往往偏大,消化功能降低,食欲下降;②患者氣道重構,管腔狹窄,通氣阻力增加,引起呼吸肌做功增加,能量消耗增多;③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因感染、細菌毒素、炎癥介質、缺氧、焦慮、機械通氣等因素的存在,機體處于明顯的應激狀態(tài)。體內促分解代謝的激素,包括兒茶酚胺、糖皮質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增加,而胰島素分泌減少或相對正常,致使糖原分解與糖異生均增加,同時伴隨胰島素抵抗,導致葡萄糖利用障礙。此外,體內分解激素增加,導致機體蛋白質分解加劇,出現負氮平衡。分解代謝的持續(xù)進行,直接導致機體能量消耗的增加,是COPD 患者營養(yǎng)不良發(fā)生的重要機制;④抑郁、吸煙、缺乏營養(yǎng)知識等在COPD 患者營養(yǎng)不良發(fā)生中也可能起著重要作用。
營養(yǎng)不良可損害機體的免疫功能,尤其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合理的營養(yǎng)支持治療對促進病情恢復、改善預后極為重要。與腸外營養(yǎng)相比,腸內營養(yǎng)更符合生理狀態(tài),并有費用低、并發(fā)癥少、實施方便等優(yōu)點,在防止腸黏膜萎縮、維持免疫活性、保持腸道正常菌群、降低應激反應等方面存在優(yōu)勢[9]。普通腸內營養(yǎng)在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維持腸道正常菌群方面作用有限。隨著研究的日益深入,近年來在腸內營養(yǎng)理論及實踐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由普通腸內營養(yǎng)逐漸發(fā)展到免疫營養(yǎng)、生態(tài)營養(yǎng)、生態(tài)免疫腸內營養(yǎng)。研究發(fā)現,在傳統(tǒng)腸內營養(yǎng)中添加特殊營養(yǎng)素,如谷氨酰胺、精氨酸、ω -3 多不飽和脂肪酸、核苷酸等,可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應答,減輕有害或過度的炎癥反應,進而改善機體免疫功能。這種組成營養(yǎng)方式稱為腸內免疫營養(yǎng)。免疫營養(yǎng)可改善機體免疫功能,但在改善腸道微生態(tài)方面作用有限,于是逐漸出現了腸內生態(tài)營養(yǎng)。生態(tài)營養(yǎng)在傳統(tǒng)腸內營養(yǎng)基礎上添加微生物制劑,如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益生菌或益生素,調節(jié)腸道菌群平衡,利用腸內有益菌群拮抗致病菌過度生長,從而改善腸內微環(huán)境,減少腸道細菌移位及腸源性內毒素血癥。1998 年Bengmark 總結以前的相關文獻,提出了生態(tài)免疫營養(yǎng)的概念,即在免疫營養(yǎng)支持治療的基礎上,增加生態(tài)制劑來增強營養(yǎng)支持的綜合效果[3,10]。生態(tài)免疫營養(yǎng)已成為目前臨床營養(yǎng)學的研究熱點。
本研究中筆者根據生態(tài)免疫營養(yǎng)的理論,在普通腸內營養(yǎng)治療的基礎上,加服谷氨酰胺及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觀察其對COPD 急性加重患者的營養(yǎng)支持治療效果。結果顯示,治療2 周后,EIEN 組患者上臂肌圍較治療前明顯升高,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濃度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表明生態(tài)免疫腸內營養(yǎng)對COPD 急性加重患者營養(yǎng)狀況的改善要優(yōu)于普通腸內營養(yǎng)。COPD 急性加重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減低。本研究中,治療2 周后,EIEN 組患者血清IgG、IgM 高于對照組。EIEN 組患者CD3、CD4、CD4/CD8 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CD8 較治療前顯著減低,與對照組比較這種改變更為明顯,這表明生態(tài)免疫腸內營養(yǎng)對COPD 急性加重患者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功能的改善要優(yōu)于普通腸內營養(yǎng)。
COPD 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其全身不良效應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它可加劇患者的活動能力受限,使生活質量下降,預后變差,因此評估COPD 患者的癥狀、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是判斷患者全身狀況和療效的重要方面。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的創(chuàng)始人Jones教授于2009 年研發(fā)的COPD 評估測試(CAT)是目前比較簡便實用的測試問卷[5]。研究顯示,CAT 擁有與復雜的SGRQ 問卷非常相似的評估能力,適用于所有確診COPD 患者的生活質量評估。CAT 也是GOLD 2011 推薦的評估問卷之一[11]。本研究中筆者采用CAT 問卷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結果顯示,治療前EIEN組和對照組患者的CAT 評分分別為33.8 ±5.5、32.5 ±6.1,提示COPD 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非常嚴重。治療后,隨著病情好轉,兩組患者CAT 評分均有顯著下降,生活質量改善。在生態(tài)免疫腸內營養(yǎng)組患者,這種改善更為明顯,CAT 評分為17.2±5.3,提示COPD 對患者生活中度影響。而在對照組患者,CAT 評分為24.6 ±4.8,COPD 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仍然嚴重。
綜上所述,對COPD 急性加重患者,采用生態(tài)免疫腸內營養(yǎng)這種新型的營養(yǎng)支持模式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免疫功能及生活質量,療效優(yōu)于普通腸內營養(yǎng)制劑,值得進一步研究并在臨床推廣應用。
1 Collins PF,Elia M,Stratton RJ.Nutritional support and functional capacity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Respirology,2013,18(4):616 -629
2 Varraso R,Camargo CA Jr. More evidence for the importance of nutritional factor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 J Clin Nutr,2012,95(6):1301 -1302
3 Bengmark S. Ecoimmunonutrition:a challenge for the third millennium[J].Nutrition,1998,14(7 -8):563 -572
4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 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36(4):255 -264
5 Jones PW,Harding G,Berry P,et al.Development and first validation of the COPD Assessment Test[J]. Eur Respir J,2009,34(3):648 -654
6 Huertas A,Palange P. COPD:a multifactorial systemic disease[J].Ther Adv Respir Dis,2011,5(3):217 -224
7 Günay E,Kaymaz D,Selcuk NT,et al.Effect of nutritional status in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undergoing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J].Respirology,2013,18(8):1217 -1222
8 Itoh M,Tsuji T,Nemoto K,et al. Undernutrition in patients with COPD and its treatment[J].Nutrients,2013,5(4):1316 -1335
9 DeBellis HF,Fetterman JW Jr. 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patient[J]. J Pharm Pract,2012,25(6):583 -585
10 Wang G,Wen J,Xu L,et al.Effect of enteral nutrition and ecoimmunonutrition on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and cytokine pro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 J Surg Res,2013,183(2):592 -597
11 GOLD Executive Committee.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Revised 2011)[EB/OL].[2012 -11 -16]. http://www. goldcopd.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