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永 郝濤
“老尤走了。”
2013年9月3日晚上,江蘇省南通市出租車司機張海燕強忍悲痛發(fā)出了一條微博。詢問電話接連打來,“你說是誰走了?”“尤建華,我們的好大哥!”
9月3日中午,南通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隊警長尤建華開完工作部署會,正準備上路執(zhí)勤,突感不適,被同事緊急送往醫(yī)院,卻一去不回。
戰(zhàn)火紛飛的老山前線,他曾“起死回生”,而這次,他永遠地離去,帶著無限眷戀。
下午五時,英雄長逝,生命之鐘在50歲停擺。
在以尤建華命名的“老尤查報站”里, “接待熱情一點、說話溫柔一點、笑容多一點、辦事快一點”幾行大字依然靜靜地掛在墻上,溫暖著每一位來這里辦事的群眾。
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里,他的照片同董存瑞、黃繼光、邱少云等戰(zhàn)斗英雄陳列在一起,感動著千千萬萬的參觀者。
在戰(zhàn)功卓著的“濟南第一團”營區(qū)內(nèi),矗立著5座英雄雕像,他曾是唯一在世的主人,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共和國軍人。
天地嗚咽,大江含悲。
9月5日,尤建華追悼會上,吊唁的人群絡繹不絕。市委書記、市長來了;遠方的戰(zhàn)友來了;他熱心資助的學生、結(jié)對幫扶過的“女兒”來了;他曾經(jīng)幫助過的軍屬、撿到物品的失主來了;查報站附近的群眾、甚至素昧平生的市民也來了……
南通,一座城,為一個人,舉城哀傷。
英雄
——國防部長稱他“老山雷博士”
1963年7月,尤建華出生在如皋市白蒲鎮(zhèn)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1981年12月,18歲的尤建華光榮入伍。1987年4月,尤建華所在部隊開赴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前線,擔負老山地區(qū)防御作戰(zhàn)任務。
尤建華的同鄉(xiāng)、參加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戰(zhàn)友徐新銘告訴記者,在老山防御作戰(zhàn)中,尤建華時任工兵排長,主要擔負我軍前沿排雷開路、破障設障任務。
1987年4月,尤建華帶領一個小組到老山主峰1073陣地東側(cè)執(zhí)行任務。這里溝深坡陡,雜草叢生,環(huán)境十分險惡,小組的同志們都爭著要下去。尤建華說:“我是組長,我去!”
繩子捆在腰上,一頭讓戰(zhàn)友們抓住,尤建華操起排雷工具,一步一步地往前爬行,一針一針地探雷破障。這一次,他冒險前進90多米,排出地雷50多顆、重新布雷326顆。
1987年10月,尤建華在多次執(zhí)行秘密潛伏開路中,先后勇敢突破敵方多個陣地的火力控制,共排除地雷294顆、爆破筒302節(jié)、炸藥400公斤,并于千難萬險中最終炸掉了敵方的屯兵洞——那可是敵人用于偷襲我陣地的跳板??!
徐新銘清楚地記得,剛接防陣地來到某部工兵連二排,吃飯時發(fā)現(xiàn)全排才做了幾個人的飯。人呢?誰也不回答。飯后才知道,這個排先前上來27個工兵,最后只剩下7個人。甚至陣地上養(yǎng)的狗,大多也帶有雷傷。
當時在老山前線有這樣一句口頭禪“地雷一響,國家來養(yǎng)”;而對于工兵來說,則是“地雷一響,立即火葬”。
在執(zhí)行任務中,尤建華多少次與死神較量,而他總是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作戰(zhàn)中,尤建華始終做到“第一條路先走、第一顆雷先排、危險時刻先上”。令人難以置信地是,他多次把戰(zhàn)友從“死亡線”上拉回來,而他自己卻經(jīng)歷“死”過一次,差點兒回不了人間。
徐新銘至今還清楚的記得,那是1988年4月的一天,尤建華沿著我1073陣地,通過地道攻入敵604 陣地后,在一處不便偽裝的暴露地段被敵人發(fā)現(xiàn),來自敵方的炮火足足轟炸了三十分鐘。身邊50多位戰(zhàn)友一個個倒下,頭部遭受重傷的尤建華也被炸昏過去,炮彈掀起的泥土將他的身軀掩埋在深深的彈坑中。
那一次殘酷戰(zhàn)斗,我方整個戰(zhàn)場幾乎全軍覆沒,戰(zhàn)友中帶著重傷存活下來的只有3 人。陣地上,為國捐軀的戰(zhàn)友尸體橫陳,慘不忍睹。有的身首異處,有的粉身碎骨,根本無法辨認。當時,前線傳回消息,都說尤建華“犧牲”了……
同鄉(xiāng)戰(zhàn)友們得知尤建華戰(zhàn)死沙場,一個個灑酒相祭;部隊發(fā)出了陣亡通知書,并為尤建華建了墓碑;消息傳到家鄉(xiāng),親人們設靈堂,為他立了牌位,操辦了喪事,砌好了墳墓。
奇跡發(fā)生在三天之后。我方人員清理戰(zhàn)場把尤建華挖上來的時候,竟然發(fā)現(xiàn)他的眼睛還能眨動。
抬回戰(zhàn)地醫(yī)院搶救了6天,尤建華奇跡般的“復活”了。待他傷愈出院歸隊,部隊首長和戰(zhàn)友驚詫萬分,一開始竟沒有敢與他握手的,他們不約而同地問:“你犧牲幾個月了,怎么又回來了?”
尤建華說:“是的,我‘死過一次,又活過來了”。
至于尤建華的親人們,直到地方政府通知其家人收看電視上關(guān)于尤建華的這段傳奇記錄時,才知道尤建華那一回沒有死,遂將他的“遺像”從墻上拿掉,并鏟平了他的“墳墓”。
此后,尤建華本人受到時任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的親切接見,而時任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視察老山前線接見尤建華時,稱他為“老山雷博士”。
1988年5月6日,鄧小平簽署命令嘉獎老山防御作戰(zhàn)部隊全體將士,并以中央軍委名義授予戰(zhàn)功卓著的5名個人榮譽稱號,其中步兵第79師237團工兵連排長尤建華被授予“排雷英雄”。
據(jù)統(tǒng)計,尤建華在對越防御作戰(zhàn)中,不畏艱險,機智勇敢,與戰(zhàn)友共同執(zhí)行任務176次,單獨執(zhí)行任務62次;親手排除地雷1100多顆、84火箭筒爆破器10具,破障開路2800余米;27次冒敵炮火執(zhí)行設障任務,埋雷1200多顆、設置爆破筒250多節(jié)。
去世前幾天,尤建華接到一個電話后,興奮異常地告訴大隊長黃建華:我最近要回麻栗坡看看!
原來,中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紀念館原定近期搞一次重大的紀念活動,特邀曾參加越戰(zhàn)的英雄人物出席,老尤作為當年的“排雷英雄”名列其中。
那里無邊無際的叢林,那里鮮血染紅的土地,那里長眠著的曾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這一切,怎么能不讓他魂牽夢繞!
“誰曾想到,如今老尤自己也長眠九泉,永遠地失約麻栗坡了……”黃建華滿懷悲痛地說。
警察
——“因為有你,我的車輪上鐫刻了平安”
1999年,不愿“躺在功勞薄上‘的尤建華主動申請轉(zhuǎn)業(yè),選擇當一名人民警察。作為戰(zhàn)斗英雄,尤建華本可以跟組織提要求,選擇一個更好的單位,但他不愿給組織添麻煩。還有一個很少提及的原因是,他要幫一個戰(zhàn)友實現(xiàn)遺愿。
當年在老山前線,尤建華和一名河南籍戰(zhàn)友同住一個貓耳洞,兩人在聊將來的愿望時,戰(zhàn)友告訴他退伍后想回老家當警察,“警察能抓壞人,跟軍人一樣,還能繼續(xù)穿制服……”聊到盡興處,河南籍戰(zhàn)友看到尤建華的軍裝已經(jīng)破舊,執(zhí)意把自己的軍裝脫下來換給尤建華。不料幾天后的在一次戰(zhàn)斗中,這位戰(zhàn)友不幸壯烈犧牲。尤建華暗暗發(fā)誓:“兄弟一路走好,有機會我一定替你完成遺愿,當好一名警察?!?/p>
收起軍功章,深藏功與名,尤建華到南通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隊查報站當了一名普通的交警。從警后,他從頭開始潛心鉆研道路交通管理業(yè)務、拜師苦練治安查報技能,在繁華的城鄉(xiāng)道路上,在邊遠的城郊卡口,無論白天黑夜、嚴寒酷暑,他堅持從查報站最基礎的工作做起,從違法犯罪每一個嫌疑查起,總結(jié)出了“一看、二查、三問、四追”工作法,筑牢交通治安管理的屏障。
2008年12月16日凌晨三點多鐘,尤建華在外出巡邏和糾違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名男子神色慌張,遂主動出擊,依法盤查,抓獲剛剛在一建設工地盜竊 4 麻袋金屬扣件價值3000元的沐陽籍犯罪嫌疑人張某。
工作較真的尤建華,身體早就發(fā)出了“預警”。在查報站工作14年,無論是盛夏酷暑,還是寒冬臘月,他都堅守在一線執(zhí)勤。盡管長期患有高血壓,也很少請假或讓同事代班。2009年“五一”期間正值車流高峰,而查報站當時只有4名民警,人手一時忙不過來,尤建華主動放棄休息,堅持工作。由于長時間勞累,導致血壓升高,滿臉漲紅,腿部一按就是一個深深的凹陷……這一幕恰巧被到站巡查的徐建華支隊長發(fā)現(xiàn),立即叫人強制性將尤建華送到醫(yī)院檢查,一量血壓,血壓達到200,當即被留院治療。
但當同事們離開后,尤建華也偷偷溜回了查報站,堅持一只胳膊打著針,吊瓶掛在墻壁上,另一只胳膊仍堅持正常工作。影響工作,我站在這里,路上就會多一份平安?!庇冉ㄈA說。
考慮到尤建華的身體狀況,組織決定將他調(diào)離查報站,到任務相對輕松的機動中隊工作,這也是尤建華生前的最后一份工作。機動中隊的任務是路面巡邏,尤建華的工作比在查報站時還有辛苦,機動中隊中隊長陸漢清感同身受。
“老尤干工作太拼命,說實話我都有點吃不消?!标憹h清說,他和尤建華一個班組巡邏,尤建華基本上不休息,從來沒有午休過,今年夏天南通市對大型重型車輛開展集中整治,陸漢清被尤建華拉著大中午上街巡邏?!爸形缃稚系木Ρ∪?,大車司機也會趁這個時候多拉快跑,路面隱患大大增加?!庇冉ㄈA說。
“如果不讓他去,他就會跟我急眼?!标憹h清說。沒辦法,陸漢清擔心尤建華的身體,每次都會犧牲午休時間,跟著尤建華一起去午間巡邏。
從警14年間,尤建華先后查糾各類交通違法1.8萬余起,協(xié)破案件453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498人,查扣嫌疑車輛近百輛,被譽為“特別能戰(zhàn)斗的查控能手”。他創(chuàng)造了南通公安交巡警系統(tǒng)查處違章車輛最多、破獲案件最多、得到錦旗最多、群眾“零投訴”的奇跡。
2009年10月,南通市公安局破例將尤建華所在的教育路查報站命名為“老尤查報站”。
“不簡單!不簡單!不簡單!”前往考察的公安部副部長楊煥寧連聲感嘆道:“你值得我們大家好好學習!”
2010年1月,首屆“江蘇省十大愛民警察”評選結(jié)果揭曉,深受人民擁戴的尤建華以高票當選其中。
頒獎晚會上,主持人深情朗讀了組委會給尤建華的頒獎詞:“你用赤誠,紡織暢通的路網(wǎng),守護城市的大門;你用微笑,疏解我的疲憊,吹落車身的風塵。因為有你,我的車輪上鐫刻了平安!交巡警,我們向你致敬!”
好人
——“把簡單的事辦好了就不簡單,把平凡的事做好了就不平凡”
2013年9月5日下午4點30分,靈車載著尤建華的遺體駛往南通市烈士陵園安葬。通往陵園的鐘秀路兩側(cè)整齊地停放著100多輛出租車,司機們下車拉開條幅:“老尤愛民,民愛老尤,我們永遠懷念你”……
他們永遠無法忘記,每到夏天,尤建華都會用保溫桶泡滿一缸茶葉水,為過往司機解渴;平時查報站配有打氣筒、膠水、電源插座給過往群眾補胎、充氣、充電……
靈車駛近,百余輛出租車集體鳴笛,用尤建華熟悉的汽車喇叭聲,送英雄最后一程。
出租車司機張海燕是送別隊伍中的一位,回想起與尤建華的相識,眼淚不住在眼眶里打轉(zhuǎn)。他告訴記者,六、七年前一個隆冬的深夜,一個罵罵咧咧的醉漢爬上車來,要求出城前往僻遠的觀音山。張海燕有點害怕,行至老尤查報站時,想丟下醉漢回頭。尤建華理解張海燕的擔憂,也放心不下醉漢的安全,便主動上車陪著張海燕把那個醉漢送到家。
從此,兩人成了好朋友。尤建華經(jīng)常應邀到張海燕為隊長的愛心車隊傳經(jīng)送寶;愛心車隊里哪家有個紅白喜事,也有了尤建華親切的身影;哪個愛心隊員有個大痛小病,尤建華也會帶上慰問品前來探望……
2010年,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和平年代》采訪尤建華并錄制了30分鐘的專題片。尤建華說:“與過去相比,我實在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事跡,但我牢記住這句話:‘把簡單的事辦好了就不簡單,把平凡的事做好了就不平凡。只有扎扎實實把這些事關(guān)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小案、小事辦好,才能實實在在地密切警民關(guān)系,進一步樹立人民公安的良好形象”。
尤建華在查報站工作十余年,工作頻繁調(diào)動,每調(diào)動一次,都使駐地老百姓難舍一次。
“老尤為我們做的好事實在是太多了……”三里墩村村民馮瑞寶一提到尤建華的名字就流淚,他清楚地記得,2008年春節(jié),一場百年不遇的大雪侵襲了南通這座濱江臨海的城市,路面上的積雪足足有一尺多厚。
這天早上,馮瑞寶早早來到村里的低保戶葛門閂家。這是村里有名的困難戶。葛門閂本人有智障,父親是抗美援朝老戰(zhàn)士,幾年前去世了;母親年近九十,家中一貧如洗。
馮瑞寶一到葛家門口,就看到老尤正揮動手中的鏟子,使勁地將房頂上的積雪往下扒,只見汗水夾雜著冰冷的雪水早已模糊了他的臉。馮瑞寶這才意識到,剛才一路走來,周邊群眾的家門前、出路口的雪都沒有了,原來都是老尤帶領查報站的人一早來鏟掉的,為的就是讓村里的老百姓們出行方便。
老尤對前來致謝的馮瑞寶說:“葛門閂的父親是參加抗美援朝的老軍人。我也是軍人,軍人之間都是兄弟般的戰(zhàn)友,我不忍心看著自己的兄弟過得這么艱苦。以后只要有我在,決不讓他們娘倆兒餓著、凍著?!?/p>
大雪過后,老尤就給葛家送來了色拉油、水果和1000元現(xiàn)金。此后,老尤多次奔走于相關(guān)部門之間,牽頭協(xié)調(diào)有關(guān)部門,幫葛家蓋上了三間新房。在新房完工之際,老尤帶領查報站民警將湊齊的5000元錢塞到葛母手中。從此以后,老尤就將葛家作為重點幫扶對象,每到逢年過節(jié),都會登門看望,送些錢物,幫助添置生活必需品。
驚聞老尤去世的消息,91歲高齡的葛母老淚縱橫地呼嚎“我少了一個好兒子??!”
在南通,與尤建華一起參軍入伍的戰(zhàn)友中有19位長眠在老山前線。每逢春節(jié)、清明、中秋,尤建華總要到這些戰(zhàn)友家中看望慰問,在戰(zhàn)友墳墓旁或遺像前點根煙,敬杯酒,磕個頭。
南通市公安局在整理尤建華檔案時,發(fā)現(xiàn)他生前一直在資助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諸多犧牲烈士的親屬。2013年9月7日,就在尤建華犧牲后的第4天,交巡警支隊法宣科副科長劉軍和六大隊二中隊隊長繆志剛一行開始了尋訪之旅,所見所聞無不令人動容。
家住南通市下原鎮(zhèn)花元頭村15組2號的冒萬才,大兒子冒新建烈士,是尤建華的戰(zhàn)友,當年犧牲在老山前線;6年后,二兒子不幸患病去世;此后不久,老伴也因病撒手人寰;三年前,三兒子又因車禍離開人間。可憐的冒萬才老人只能和兩個孫女相依為命,艱難度日,是轉(zhuǎn)業(yè)后的尤建華和其他戰(zhàn)友的經(jīng)常探望和及時資助,給冒萬才老人送去了兒子般的溫暖和精神的撫慰。
尤建華生前曾經(jīng)資助廣西河池市東蘭縣素未謀面的小女孩黃夢飛,每學期300元,一直堅持了3年。如今小夢飛就讀于縣城中學,已經(jīng)是初中二年級的優(yōu)秀學生。尤建華追悼會現(xiàn)場,14歲的黃夢飛淚如雨下。她泣不成聲地說,聽到噩耗就一路趕來,無論如何也要與恩人“尤爸爸”相見第一次、也是最后一面。據(jù)悉,除了黃夢飛之外,尤建華生前還資助了另外4個貧困孩子就學。
凡人
——用清貧的精神家園守護英雄的陣地
2013年11月29日上午,記者來到尤建華生前住過的家——南通市百花軍宅苑71幢604室。90平方米的房子,裝修陳舊,斑駁的墻壁四周有多處脫落;環(huán)視屋內(nèi),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沒有成套的家用電器,客廳僅有一臺舊彩電。而這套簡陋的房子,還一段頗費周折的故事。
據(jù)原交巡警支隊副支隊長保曉沖回憶:2011年秋,他接到尤建華所在七大隊大隊長張進電話報告:“尤建華轉(zhuǎn)業(yè)后帶著老婆孩子租房居住,三天兩頭搬家?,F(xiàn)在住的租住房,其產(chǎn)權(quán)單位限期7天,過后將被強行收回……他可是中央軍委授予的‘排雷英雄??!”
原來,戰(zhàn)斗英雄尤建華,不僅服從組織分配甘當一名普通交巡警,而且在住房等福利待遇上也從來不張口,不伸手。眼下,他一家三口擠住在南通監(jiān)獄一處閑置的小套房里。
保曉沖放下老面子,親自向南通監(jiān)獄副監(jiān)獄長求情,如實介紹了尤建華的英雄事跡,懇請這位分管后勤的老同學幫忙。與此同時,保曉沖又向時任支隊長倪正炎作了匯報,征得同意后即與時任市人事局副局長、軍轉(zhuǎn)辦主任尹建新取得聯(lián)系,邀請他參加七大隊舉辦的慶“八·一”軍轉(zhuǎn)干部座談會。
就在這次座談會上,也參加過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尹建新,被尤建華居功不傲、有難不張口的高尚情操感動。并當即表態(tài):近期解決,不能再讓英雄受委屈!三天后,尤建華終于通過貸款形式拿到這套房子的鑰匙。
百花軍宅苑是南通市委市政府專門為安置軍轉(zhuǎn)干部建造的。那一次,盡管仍然享受到先前的房價優(yōu)惠,但對尤建華一家來說,也是一筆很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直到去年才還清了房貸,而其中有兩萬元還是從親友處分別借來的,至今尚未償還。
與尤建華同鄉(xiāng)的郭愛萍,1988年8月與當時還是軍官的尤建華完婚?;楹筇旄饕环降?年中,妻子郭愛萍以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重擔,辛勤種地養(yǎng)家糊口,終日操持繁雜家務,精心服侍一家老小,嘗盡了軍人夫妻兩地分居的酸甜苦辣。
1997年,郭愛萍隨軍到部隊,1999年隨丈夫轉(zhuǎn)業(yè)來到南通。最初,郭愛萍被安排在瀕臨倒閉的第二化工廠,由于效益不好,被長期“借”在醋酸化工廠做“臨時工”,5年中,每月只能拿到不足500元的工資。直到2005年企業(yè)改制,她才被醋酸化工廠聘為正式職工,每月工資也不過千元。
有人對尤建華說:“你干嗎不幫老婆找個好點的工作?你是英雄,找政府一定管用?!笨墒牵冉ㄈA天生就是個死心眼,從來不為私人的事情去麻煩組織,他自始至終沒有為妻子的工作問題找過任何人。
“沒有人比我再了解他了。他骨子里心地善良,沒有私心,也是個要面子的男子漢。雖然我曾經(jīng)做過婦科大手術(shù),身體一直不好,家里的日子也過得緊巴巴的,但我從不想讓他為難。”郭愛萍深知尤建華的秉性,她自己的工作再苦再累,回家后也不提一個字。惟有一次,因為兒子的工作問題,她向丈夫開了口。
那是2009年年底,他們的兒子尤明來到離家較遠的某船廠實習。數(shù)九寒冬,尤明獨自去上夜班,路上騎電動車也要有30分鐘的行程,父母很不放心,剛剛胃出血病愈出院的尤建華便騎著摩托車與妻子一同護送。途中,看著父子倆如此辛勞,郭愛萍實在忍不住,便給丈夫提出“老公,你可不可以去找找領導,為兒子安排一個好一點的工作?”
“老婆,你給我添亂啊?再說了,也不能為了我們的兒子去搶了別人的機會呀!”尤建華當即回絕了妻子的請求。
尤明理解父親的選擇。大二暑期的一天,天氣非常炎熱,尤明在南通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當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志愿者,一天外出辦事時看到父親正在路面上執(zhí)勤,辛苦地打著手勢指揮交通。當時的氣溫高達40℃,父親制服的前襟后背已經(jīng)被汗水濕透。尤明見狀立即讓司機停車,他下車給父親遞上一瓶礦泉水,可父親說什么也不肯喝,硬是讓尤明喝,并囑咐兒子注意多喝水,別中暑。
“他是一個英雄,對自己還這樣嚴格,我有什么理由讓父親為我托人、說情?”尤明說,父親從小就教育他要獨立,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原來,自轉(zhuǎn)業(yè)從警的那天起,尤建華就定下三條“鐵律”:不向組織伸手要官,不給組織添麻煩,不用職權(quán)謀私利。2007年3月的一天,有一東臺籍的駕駛員因交通違法被尤建華扣了證,也不知當事人從哪里知道他家的地址,晚上拎著好酒好煙來找上門,請尤建華放他一馬。老尤拒收了禮品,講清危害,說得違章者答應第二天就去處理。
在交巡警崗位上工作14年,尤建華當?shù)摹白畲蟮墓佟本褪遣閳笳菊鹃L。朋友們總是關(guān)心地勸他:“老尤,你真傻,你是獲得過全軍‘排雷英雄稱號的英雄,為什么不找找領導,換一個輕松一點的工作,而成天站在馬路上曬太陽,喝西北風”。尤建華卻總是笑笑說:“不管自己生活得怎么樣,但我還活著,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有一個完整的家,同死去的戰(zhàn)友比,我幸福多了。”
南通有一位名叫顧曉斌的詩人,驚聞尤建華不幸殉職,悲痛之余作了一首題為《江城子·憶老尤》的詞:
鐵馬驚雷浮云秋。功名淡,似水流。礪山帶河,風雨不言愁。從容人生話知足,境如水,少欲求。世間生死本無休。駕鶴去,萬里游。秋冷月殘,江海歲月遒。丈夫不知名已就,鴻飛冥,人心留……
責任編輯 陳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