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杏
(廣西北流市人民醫(yī)院,廣西 北流 537400 E-mail:zcx.8069@163.com)
抗菌藥物使用不當會加快細菌耐藥性的發(fā)生,造成二重感 染,導致ADR 發(fā)生率上升。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對減少耐藥細菌傳播、提高醫(yī)療質量、引導新型抗菌藥物的研究和開發(fā)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掌握臨床病原菌的耐藥性,減少細菌耐藥,現對我院2013年上半年住院患者分離的細菌和使用的抗菌藥物分析如下。
1.1 資料來源 收集我院電腦管理系統(tǒng)2013 年上半年全院抗菌藥物出庫數據、住院病房抗菌藥物出庫數據及2013 年上半年病房送檢標本分離到的細菌記錄數據。
1.2 方法
1.2.1 DDD、DDDs的確定 DDD(限定日劑量)值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1992年出版的ATC分類索引的建議值,該書未收載的藥品DDD 來自《新編藥物學》(第16 版)及藥品使用說明書,采用主要適應證的常用劑量,結合臨床用藥習慣而定。用藥頻度(DDDs)=某種藥品的消耗總量/該藥的DDD,該數值越大說明藥物使用頻度越高。
1.2.2 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電腦Excel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類、排序、統(tǒng)計及匯總。
2.1 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2013 年上半年抗菌藥物總收入1897.75萬元,占同期藥品總收入的28.13%,住院病房消耗抗菌藥物1251.94萬元,占同期藥品總收入的18.56%。用量居前十位的抗菌藥物種類見表1,統(tǒng)計結果顯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類、頭孢菌素類、大環(huán)內酯類、喹諾酮類臨床應用最為廣泛。使用量居前15位的抗菌藥物按DDDs排序見表2,以頭孢哌酮舒巴坦用量最高。
2.2 細菌及其分布情況 2013年上半年我院住院病房共分離出細菌492株(剔除同一病例相同部位的重復菌株),其中革蘭陽性 細 菌166 株,占33.74%,革 蘭 陰 性 細 菌326 株,占66.26%。革蘭陽性細菌中肺炎鏈球菌占45.78%(76/166);葡萄球菌占40.36%(67/166),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腸球菌占9.04%(15/166)。革蘭陰性細菌中分離量居第一位的是大腸埃希菌,其次為肺炎克雷伯菌和銅綠假單胞菌。
2.3 常見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 2013年上半年住院患者臨床細菌學送檢標本中分離的革蘭陽性細菌和革蘭陰性細菌及其耐藥率見表3、表4,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與非ESBLs耐藥率見表5。
表1 全院消耗抗菌藥物種類前十位(按DDDs排序)
表2 全院消耗抗菌藥物前15位(按DDDs排序)
表3 臨床分離主要革蘭陽性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
表4 臨床分離主要革蘭陰性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
表5 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與非ESBLs耐藥率 (%)
3.1 抗菌藥物的使用 由表1、表2結果可見,酶抑制劑復合制劑類、頭孢菌素類臨床用量最為廣泛,與其廣譜、高效、低毒及耐青霉素酶等特點有關[1]。大環(huán)內酯類新品種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羅紅霉素等抗微生物作用增強、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給藥劑量減少、不良反應較少、臨床適應證有所擴大,用量也較為廣泛[2]。喹諾酮類藥物具有雙重的殺菌機制,尤其對革蘭陰性桿菌及銅綠假單胞菌具有較強的抗菌作用,且血藥濃度高,組織分布廣,不良反應少,深受廣大醫(yī)生的青睞,故用量也居前列。
抗菌藥物使用DDDs排序前15位中包括4種酶抑制劑復合制劑、7種頭孢菌素,頭孢哌酮舒巴坦的使用頻率最高,說明我院抗菌藥物應用存在起點過高的現象,消耗抗菌藥物金額占同期藥品銷售金額的比例為28.13%,也說明我院存在一定程度的抗菌藥物濫用現象。
3.2 細菌的耐藥性 我院2013 年上半年分離的革蘭陽性細菌中,葡萄球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為主,金黃色葡萄球菌對萬古霉素無耐藥菌株,但對青霉素耐藥率高達70.11%。肺炎鏈球菌對阿奇霉素、苯唑西林有較高的耐藥性。腸球菌是條件致病菌,能引起嚴重的感染如敗血癥、心內膜炎、腦膜炎等,尤其是腸球菌對多種抗生素耐藥性逐年增加,給臨床治療帶來極大的困難[3]。我院檢出的糞腸球菌對氨芐西林舒巴坦及頭孢哌酮舒巴坦較敏感,兩藥可用于糞腸球菌引起的感染,但多數抗菌藥物對屎腸球菌耐藥,僅萬古霉素對屎腸球菌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目前尚未發(fā)現耐萬古霉素腸球菌,也未發(fā)現耐萬古霉素的MRSA 菌株,故MRSA 及腸球菌感染仍首選萬古霉素。
我院2013年上半年分離得到的革蘭陰性細菌中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別占同期革蘭陰性細菌的61.35%(200/326)和14.11%(46/326),銅綠假單胞菌占13.19%(43/326),說明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銅綠假單胞菌是導致院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大腸埃希菌對大部分酶抑制劑復合制劑類、頭孢菌素類和喹諾酮類的耐藥率較高,僅對阿米卡星和亞胺培南的敏感率大于70.00%。非發(fā)酵菌中的銅綠假單胞菌由于具有先天性和獲得性耐藥特性,對大多數抗菌藥物表現出耐藥,僅對阿米卡星保持良好的敏感率。但近年來,隨著亞胺培南使用量逐年增多,對亞胺培南耐藥的銅綠假單胞菌呈上升趨勢。我院分離得到的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的敏感率僅為36.39%,值得臨床醫(yī)生注意。
ESBLs主要在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發(fā)現。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產ESBLs 株分別占44.50%(89/200)和47.83%(22/46),對多種抗菌藥物產生了很高的耐藥性,并產生了明顯的多重耐藥。使用三代頭孢菌素是ESBLs菌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而ESBLs產酶基因(特別是存在于質粒中的基因)可在種間或屬間轉移,引起更多的細菌產生ESBLs[4]。碳青霉烯類對產ESBLs酶的腸桿菌屬細菌有強大的抗菌作用,可用于這種細菌感染的治療,特別是對重度感染者,碳青霉烯類應作為首選藥物。
細菌耐藥性的產生,不僅與耐藥基因有關,還與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有關。我們要采取適當的措施,結合自身情況,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與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實施有效的干預措施,及時掌握致病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藥性特點,制定抗菌藥物應用規(guī)范,調整抗菌藥物的品種和結構并將兩者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減緩耐藥菌株的產生。
[1] 戴自英,劉裕昆,汪復.實用抗菌藥物學[M].2版.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8:12-28.
[2] 汪復,張嬰元.實用抗感染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66.
[3] 韋松曉,龍顯科,湯麗霞,等.294株腸球菌的臨床分布和耐藥分析[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9,31(1):82-83.
[4] 李世巧,韋金花.兒童社區(qū)和醫(yī)院感染性肺炎的細菌學特點和藥敏分析[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2,34(5):646-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