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玫,田穎剛,喬娟娟
1南昌大學(xué) 食品科學(xué)與技術(shù)國家重點實驗室,南昌 330047;2 南昌大學(xué) 科學(xué)技術(shù)學(xué)院,南昌 330029
烏骨雞黑色素是一種大分子的生物功能活性物質(zhì),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1]、延緩衰老[2]、抗誘變和提高機體免疫力[3]等功能,由于烏骨雞黑色素具有黑色素的共性特征,即不溶于水和幾乎所有溶劑且與蛋白質(zhì)緊密相連[4],這對烏骨雞黑色素的深入研究造成極大的影響。目前國內(nèi)外大多對烏骨雞黑色素這一系多聚物進行整體性研究,通過元素分析、ICP-AES 對其C、H、O、N、S 及金屬元素進行分析,通過波譜法(紅外光譜、電子能譜、電子順磁共振波譜、X-射線衍生等)研究其基本結(jié)構(gòu)特征。但這些結(jié)構(gòu)特征及信息仍不能完全闡述烏骨雞黑色素的結(jié)構(gòu)。
近年來,研究者采用化學(xué)氧化降解法[5]、高溫裂解氣相質(zhì)譜法[6]對烏骨雞黑色素進行裂解,并對裂解后物質(zhì)進行相關(guān)研究,期望對烏骨雞黑色素結(jié)構(gòu)進行進一步闡明,其中化學(xué)氧化降解法包括高錳酸鉀氧化降解法、堿性過氧化氫氧化降解法。孫亞真等[7]對烏骨雞黑色素進行化學(xué)氧化降解,并用HPLC 色譜對降解產(chǎn)物酸性乙醚萃取物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降解產(chǎn)物中PDCA 和PTCA;涂勇剛等采用Py-GC/MS 對烏骨雞黑色素進行高溫裂解分析發(fā)現(xiàn)裂解產(chǎn)物中存在苯、苯酚、吲哚、吡咯、氰類衍生物及脂類物質(zhì)。
烏骨雞黑色素作為一個大分子多聚物,實驗室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化學(xué)降解所得降解產(chǎn)物較復(fù)雜,且不同的降解方法對烏骨雞黑色素的降解程度及降解產(chǎn)物的種類是有影響的。本實驗采用四種不同的氧化降解方法對烏骨雞黑色素進行降解,并對降解得率、降解產(chǎn)物分子量進行初步分析,運用GC-MS對不同降解方法所得降解產(chǎn)物乙醚萃取部分進行分析,為指示不同降解方法對烏骨雞黑色素降解程度及降解產(chǎn)物中物質(zhì)的種類的影響,也為進一步研究烏骨雞黑色素結(jié)構(gòu)及彼此間生源關(guān)系提供一定的依據(jù)。
烏骨雞黑色素由實驗室自制。
硅膠G 板,青島海洋化工廠分廠;牛血清白蛋白,上海麗珠東風(fēng)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細胞色素C、還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甘氨酸,購于索萊寶公司;葡聚糖T-10、T-40、T-70、T-500、濃硫酸、高錳酸鉀、亞硫酸鈉、碳酸鉀、過氧化氫(30%)、氫氧化鈉、氨水(25%)、乙醚、硫酸銅、酒石酸鉀鈉、香草醛、硫酸、磷酸、氯化鐵、溴酚蘭、溴百里酚蘭、磷鉬酸、茚三酮、正丁醇、對二甲氨基苯甲醛、丙酮、硅鎢酸等,均為國產(chǎn)分析純。
DHG-9240A 型電熱恒溫鼓風(fēng)干燥箱,上海精宏實驗設(shè)備有限公司;HL-2S 恒流泵,上海青浦滬西儀器廠;旋轉(zhuǎn)蒸發(fā)儀,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SHZ-Ⅲ型循環(huán)水真空泵,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G1314B 型Agilent 紫外檢測器;G1310A 型Agilent 單元泵;Agilent 6890 型氣相色譜與5973 型質(zhì)譜聯(lián)用儀;ZF-2型三相紫外儀,上海安亭電子儀器廠;TGL-16G-A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xué)儀器廠;Precisa XB220A 分析天平;HH-4 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常州國華電器有限公司;PHS-2C 型pH 計,上海理達儀器廠;UV-2000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尤尼柯儀器有限公司;DF-101S 型集熱式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河南省予華儀器有限公司。
2.1.1 碳酸鉀-過氧化氫氧化法
[8]并做改進,精密稱取100 mg 烏骨雞黑色素,加入100 mL 1 mol/L K2CO3,以一定流速連續(xù)通入4 mL 30% H2O2(可稀釋處理),100 ℃加熱回流反應(yīng)。反應(yīng)結(jié)束后流水冷卻,取1/4 反應(yīng)液離心(6000 rpm,5 min),沉淀用蒸餾水洗滌兩次后,合并上清,上清與沉淀置于恒重后坩堝中,于105 ℃恒重,以計算降解得率。剩余反應(yīng)液用重蒸后乙醚進行萃取,每次5 mL,萃取5 次,萃取液合并后用無水硫酸鈉除去水分,濃縮至1 mL 用于GC-MS(降解產(chǎn)物中揮發(fā)性成分)分析;萃取后剩余液濃縮后定容到50 mL 以用于降解產(chǎn)物成分及分子量分析。樣品編號為A。
2.1.2 高錳酸鉀氧化法
參考文獻[9]并做改進,精密稱取100 mg 烏骨雞黑色素,置于500 mL 圓底燒瓶中,加入200 mL 1 mol/L H2SO4,混勻后,加入3% KMnO4,每次200 μL,高速磁力攪拌反應(yīng)至紫色消失時,立即再次加入200 μL,直到紫色不消失,靜置10 min 后,加入10% Na2SO32 mL 除去剩余的KMnO4和MnO2。取1/4 反應(yīng)液離心(6000 rpm,5 min)用于得率分析,剩余反應(yīng)液用重蒸后乙醚進行萃取,每次5 mL,萃取5次,萃取液合并后用無水硫酸鈉除去水分,濃縮至1 mL 用于GC-MS(降解產(chǎn)物中揮發(fā)性成分)分析;萃取后剩余水相縮后定容到50 mL 用于降解產(chǎn)物成分及分子量分析,樣品編號為B。
2.1.3 氫氧化鈉-過氧化氫氧化法
精密稱取烏骨雞黑色素100 mg,置于50mL 反應(yīng)釜內(nèi),加入pH 12 的NaOH 溶液20 mL,以0.2 mL/min 流速通入30%的H2O23.4 mL(可稀釋處理),90 ℃保溫攪拌冷凝反應(yīng),反應(yīng)20 h,反應(yīng)結(jié)束后流水冷卻。降解液定重至40 g,取混勻的降解液10 g 用于得率分析,剩余反應(yīng)液用重蒸后乙醚進行萃取,每次5 mL,萃取5 次,萃取液合并后用無水硫酸鈉除去水分,濃縮至1mL 用于GC-MS(降解產(chǎn)物中揮發(fā)性成分)分析;萃取后剩余液濃縮后定容到50 mL 以用于降解產(chǎn)物成分及分子量分析,樣品編號為C。
2.1.4 氨水-過氧化氫氧化法
參考文獻[10]并做進一步改進,精密稱取100 mg烏骨雞黑色素,按固液比10∶3(W∶V)加入pH 值為10 的氨水溶液,勻速通入30%的H2O22.5 mL(可稀釋處理),70 ℃水浴攪拌反應(yīng)8 h,流水冷卻后,定重,反應(yīng)液混勻后取1/4 用于得率分析,剩余反應(yīng)液用重蒸后乙醚進行萃取,每次5 mL,萃取5 次,萃取液合并后用無水硫酸鈉除去水分,濃縮至1 mL 用于GC-MS(降解產(chǎn)物中揮發(fā)性成分)分析;萃取后剩余液濃縮后定容到50 mL 以用于產(chǎn)物成分及分子量分析,樣品編號為D。
2.1.5 得率計算
運用凝膠色譜柱測定不同方法降解所得烏骨雞黑色素降解產(chǎn)物的分子量分布,用已知分子量標準品作分子量與時間的標準曲線來衡量各降解產(chǎn)物的分子量分布情況,從而比較不同方法所獲降解產(chǎn)物分子量大小,為后期研究提供依據(jù)。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烏骨雞黑色素降解產(chǎn)物紫外全波長掃描圖中最大吸收峰在205~215 nm 之前,故本實驗吸光度測定選用210 nm。
2.2.1 色譜條件
2.2.1.1 分子量范圍100~7000 Da
儀器:Agilent131 型高效液相色譜儀;色譜柱:Superdex peptide 10/300 GL(10 mm×300 mm I.D.,13-15 μm);檢測器:Agilent G1314B 型紫外檢測器;檢測波長:210 nm;流動相:0.01 mol/L 磷酸鹽緩沖液,含0.01 mol/L 氯化鈉,pH 為6.96;流速:0.8 mL/min;進樣量:20 μL。
2.2.1.2 分子量范圍>7000 Da
儀器:Waters515 二元高壓高效液相色譜儀;色譜柱:Ultrahydrogel Linea 7.8 ×300 mm column;檢測器:視差檢測器(RID-10A 型);流動相:超純水;檢測溫度:35 ℃,柱溫箱:35 ℃;流速:0.6 mL/min;進樣量:20 μL。
2.2.2 分子量標準曲線的繪制
分子量范圍100~7000 Da:將分子量標準品用流動相配制成0.5 mg/mL 的溶液,充分溶解混勻后用0.45 μm 水系膜過濾,按“2.2.1.1”色譜條件進樣分析。分子量標準品分別為:細胞色素C、氧化型谷胱甘肽、還原型谷胱甘肽以及甘氨酸。
分子量>7000 Da:將系列分子量標品用超純水配制成2 mg/mL 的溶液,充分溶解后用0.45 μm 水系膜過濾,按“2.2.1.2”色譜條件進行分析,葡聚糖標品分別為:T-2000(2000000 Da)、T-70(7000 Da)、T-40(4000 Da)、T-10(10000 Da)和葡萄糖(180 Da)。
2.2.3 不同降解產(chǎn)物的分子量測定
將A、B、C 樣用流動相配制成濃度為0.5 mg/mL 的溶液,0.45 μm 的水系微孔濾膜過濾,按“2.2.1.1”色譜條件進樣分析;D 樣配制為用超純水4 mg/mL 溶液,按“2.2.1.2”色譜條件進行分析。
2.3.1 GC-MS 分析條件
色譜條件:Agilent HP-5 毛細管色譜柱(30 m ×250 μm,0.25 μm);自動進樣,進樣量1 μL,不分流模式,進樣口溫度250 ℃;程序升溫:初始溫度60℃,保留3 min,以5 ℃/min 的速率升至300 ℃,保留15 min;檢測器溫度250 ℃;載氣He,流速1 mL/min。
質(zhì)譜條件:EI 電離源;電子能量70 eV;離子源溫度230 ℃;接口溫度250 ℃;掃描周期2.84 次/s,掃描范圍33~500 u;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MSD Chem Station;標準質(zhì)譜譜庫:NIST02。
2.3.2 樣品分析
取“2.1”所制備乙醚萃取物過膜進行GC-MS 分析。
由圖1 可看出,在高錳酸鉀條件下,降解產(chǎn)物得率最高,達到82.5%;碳酸鉀-過氧化氫降解得率次之,為61.5%;氫氧化鈉-過氧化氫(pH 12)及氨水-過氧化氫(pH 10)得率分別為56%和53.6%,這表明在強堿及強氧化條件下,烏骨雞黑色素降解產(chǎn)物得率較中低強度堿性條件下要高,推測可能由于強堿條件下黑色素舒展溶解性增強,更易被過氧化氫氧化斷裂所致。
圖1 不同降解方法所得可溶性產(chǎn)物得率Fig.1 Yields of soluble components of BSFM degradation products using different degradation methods
但由于強酸強堿條件,降解產(chǎn)物中酸及鹽的含量較高,使后期水溶性降解產(chǎn)物的分離程序變復(fù)雜,且對水溶性降解產(chǎn)物分析也造成了較大的影響;與其相比,較弱的條件降解得率可達到50%以上,且雜質(zhì)含量少,分析水溶性產(chǎn)物較便利。
3.2.1 分子量標準曲線的制作
3.2.1.1 分子量范圍100-7000 Da 標準曲線
表1 為甘氨酸、還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和細胞色素C 在凝膠柱上的保留時間,根據(jù)此表得出分子量標準曲線方程為:logMw=-0.2272x +7.1626,R2=0.9957。
表1 分子量標準品保留時間min 及l(fā)ogMwTable 1 The retention times and logarithmic values of molecular weight markers
3.2.1.2 分子量>7000 Da 標準曲線
運用凝膠色譜測定物質(zhì)分子量的依據(jù)是凝膠的分子篩原理,即對于某一型號的凝膠,其要求的分子量范圍內(nèi),物質(zhì)分子量的對數(shù)(LogMw)與其在凝膠柱上的洗脫體積(Ve)及分配系數(shù)(Kav)存在線性關(guān)系,根據(jù)關(guān)系式Kav=(Ve-V0)/(Vt-V0),Ve=abLogMw(其中V0為藍色葡聚糖的洗脫體積,Vt 為葡萄糖的洗脫體積)計算出Ve 和Kav,以LogMw 為橫坐標,Kav 為縱坐標做標準曲線,分子量標準曲線方程為 Kav=-0.2383LogMw+1.5498,R2=0.9909。
表2 系列葡聚糖的保留體積Ve 和KavTable 2 The retention volume and Kav of Dextrans
對四種不同降解產(chǎn)物水溶性部分的分子量分布進行初步測定,降解產(chǎn)物分子量分布不僅可以間接評估降解方法的劇烈程度,同時也對烏骨雞黑色素在不同方法下的降解程度進行了指示。通過對降解程度不同的掌握,為降解產(chǎn)物進一步的分析做了基礎(chǔ)鋪墊。水溶性產(chǎn)物分子量分布結(jié)果如圖2,烏骨雞黑色素各方法降解產(chǎn)物分子量如表3 所示。氨水-過氧化氫降解分子量最大,且分子量跨度也較大為一千到幾萬道爾頓,次之為碳酸鉀-過氧化氫降解,氫氧化鈉-過氧化氫與高錳酸鉀降解樣圖譜保留時間相當(dāng),分子量相當(dāng),均在1000 Da 以下,這表明不同降解方法對烏骨雞黑色素的降解程度不同,其中強酸性環(huán)境下高錳酸鉀氧化降解烏骨雞黑色素程度最大,而氨水-過氧化氫的降解程度最小,進一步表明強酸、強堿介質(zhì)中黑色素更容易被氧化斷裂。
表3 烏骨雞黑色素各方法降解產(chǎn)物分子量Table 3 The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degradation products
圖2 樣品A、B、C、D 的分子量分布圖Fig.2 The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sample A,B,C and D
烏骨雞黑色素的化學(xué)氧化降解過程亦是一個復(fù)雜的過程,且產(chǎn)物亦是復(fù)雜混合的未知物。采用GC-MS 對四種不同氧化降解方法獲得的降解產(chǎn)物乙醚萃取部分進行物質(zhì)定性分析。圖3 為四種樣品總離子流圖,由圖可以看出A、B、C 樣乙醚萃取物中物質(zhì)含量較D 樣多,且A、B 樣物質(zhì)含量相當(dāng);從種類數(shù)來看,D 樣物質(zhì)種類數(shù)最少,其他三種樣品相當(dāng);從物質(zhì)成分來看,A 和B 樣中物質(zhì)主要以有機酸和脂類物質(zhì)為主,其中A 又以脂類為主,還含有少量萘、醛、酮、醇、菲、唑及胺類物質(zhì),B 則以有機酸類物質(zhì)為主,含有少許烴類及吡喃、呋喃、吡唑衍生物,C 樣中主要成分為脂肪族與不飽和烴類、酮及醛類,還含有少量吡啶、呋喃、吖啶、少量有機酸及醚類物質(zhì);D 樣中成分為酚類衍生物、烴類、芴、酰胺以及喹啉衍生物。
四種不同氧化降解樣品乙醚萃取物中的物質(zhì)種類和含量有差異與降解條件有很大的關(guān)系,碳酸鉀降解提供了強堿性環(huán)境,為過氧化氫的氧化提供了一個有利的條件;盡管黑色素不溶于酸性介質(zhì),但高錳酸鉀在強酸性條件下有極強的氧化能力,故在降解產(chǎn)物中存在許多被徹底氧化的有機酸類物質(zhì);氨水-過氧化氫由于對黑色素的斷裂程度最低,降解產(chǎn)物分子量較大,故其萃取物中的物質(zhì)種類及含量較少。
圖3 樣品A、B、C、D 乙醚萃取物GC-MS 總離子流圖Fig.3 GC-MS total ion chromatograms of ethereal extracts of BSFM degradation products A,B,C and D
烏骨雞黑色素經(jīng)四種不同化學(xué)氧化降解方法降解后,降解產(chǎn)物中產(chǎn)物得率、分子量分布及乙醚萃取物存在的揮發(fā)性成分進行分析。結(jié)果顯示:降解方法不同,降解產(chǎn)物各指標也存在相應(yīng)差異。降解產(chǎn)物得率隨降解條件強度的增加而增大,強氧化條件下得率較中低強度堿性條件下要高,其中高錳酸鉀法最高為82.5%,碳酸鉀-過氧化氫次之為61.5%,其余均在50%以上;降解產(chǎn)物分子量以氨水-過氧化氫法最高,高達12265.5 Da,碳酸鉀-過氧化氫次之為1572.8 Da。
四種降解產(chǎn)物乙醚萃取物揮發(fā)性物質(zhì)分析發(fā)現(xiàn)氨水-過氧化氫降解產(chǎn)物中揮發(fā)性成分較少,可能與其降解產(chǎn)物程度較小產(chǎn)物、分子量較大有關(guān);其他方法所得產(chǎn)物中揮發(fā)性成分均較多,其中氫氧化鈉-過氧化氫降解物中以烴類物質(zhì)為主,也存在少量的酸類物質(zhì),而碳酸鉀和高錳酸鉀降解產(chǎn)物中以脂肪酸和酯類物質(zhì)為主,含有少量烴類物質(zhì)。這表明降解方法的不同對影響到降解產(chǎn)物各方面的性質(zhì)差異。烏骨雞黑色素是大分子生物多聚物,其降解過程較復(fù)雜且存在各種不確定性,故控制好降解條件對其結(jié)構(gòu)成分的研究有一定的幫助,通過初步確定化合物種類亦可為后期相應(yīng)產(chǎn)物分離奠定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 Tu YG,Sun YZ,Tian YG,et al.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melanin from the muscles of Taihe Black-bone silky fowl (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Food Chemistry,2009,114:1345-1350.
2 Xu XL(徐幸蓮),Zhuang S(莊蘇),Chen BX(陳伯祥),et al.The wffect of white silky fowl on antiaging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Food Sci (食品科學(xué)),2000,21:134-136.
3 Yuan Y(袁纓),Yuan X(袁星),Bai QY(白慶余).The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chicken melanin anti mutagenic effect.Chin J Chin Mater Med(中國中藥雜志),1995,5:301-303.
4 Cesarini JP.Melanins and their possible roles through biological evolution.Adv Space Res,1996,18(12):35-40.
5 Liu Y,Kempf VR,Nofsinger JB,et al.Comparison of the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human hair eumelanin following enzymatic or acid/base extraction.Pigment Cell Res,2003,16:355-365.
6 Tu YG,Xie MY,Sun YZ,et al.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melanin from Black-bone Silky Fowl (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Pigment Cell Melanoma Res,2008,22:134-136.
7 Sun YZ(孫亞真),Xie MY(謝明勇),Tu YG(涂勇剛),et al.Determination of melanin from Black-bone Silky Fowl(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by HPLC.J Instru Anal,2008,27:1363-1366.
8 Sun YZ(孫亞真).Study on the determina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melanin from Black-bone Silky Fowl.Nanchang:Nanchang University College,MSc.2008.
9 Napolitano A,Vincensi MR,d’Ischia M,et al.A new benzothiazole derivative by degradation of pheomelanins with alkaline hydrogen peroxide.Tetrahedron Lett,1996,37:6799-6802.
10 Tu YG(涂勇剛).Study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aihe Silky Fowl Melanin.Nanchang:Nanchang University College,PhD.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