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沒聽清別人的話時,他們會說“???”。這個詞似乎全球通用:它在全世界的各種語言中的形式與功能都非常相似。這是研究人員馬克、弗朗西斯科和尼克共同進行的一項大型跨語言研究的成果之一。他們來自位于荷蘭奈梅亨的心理語言學研究所。
對“?。俊边@樣的詞匯進行科學研究看上去有些小題大做。然而,這種不起眼的詞匯是人類交流不可或缺的工具。要是沒有這樣的詞,當人們沒聽清或沒聽懂別人的話時,就無法表達出來。
研究發(fā)現,所有語言都有一個不論在發(fā)音上還是在功能上都與英語的“?。℉uh)”近乎一致的詞。這是相當不同尋常的,因為在通常情況下,非同源語言的詞匯發(fā)音完全不同。有人或許會反駁說,“啊?”根本不是一個詞。不過,在經過認真的語音學比較后,丁厄曼斯及其同事發(fā)現,它的確是詞匯。它與打噴嚏或哭聲等人類聲音不同,這些聲音是與生俱來的。
在交流當中,當人們有時無法進行適當的回應時,需要一條退路:一種迅速表明交流出現問題的信號。這個詞必須很簡潔,當人們不知道說什么時可以很容易地說出這個詞;這個詞還必須表示疑問,以便讓剛才說話的人明白,他必須再說一遍。由于這些功能性要求在各種語言中基本一致,導致了口語以相同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
在進化生物學中,這是一個基本原則:當不同的物種在類似的環(huán)境中生存時,它們能夠獨立地進化出類似的特征,這一現象被稱為趨同進化。同樣,馬克及其同事認為,當詞匯在極其類似的交流環(huán)境中出現時,它們或許也會趨向類似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