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師范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0)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物質生活的逐步提高,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受到普遍關注。生活飲用自來水是人們賴以生存物質之一,我國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規(guī)定,在出廠水中氯氣及游離氯制劑 (游離氯)的余量≥0.13mg/L,管網末梢水中的余量≥0.105mg/L[1]。然而,這個標準并沒有規(guī)定自來水中余氯的上限,過量的余氯不僅會影響水的口感和品質,更具有危害性的是由于氯與水中殘余有機物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多種鹵代物,醫(yī)學研究表明這些物質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的致癌、致突變作用[2,3]。
余氯測定的方法主要有化學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化學分析法檢測限較高,僅適合于水中高濃度余氯的測定,且操作比較麻煩;分光光度法是利用余氯與顯色劑生成有色物質,其吸光度在一定條件下與余氯濃度遵守比爾定律,常用的顯色劑有對氨基-N,N-二乙基苯胺(DPD法)、鄰聯(lián)甲苯胺(DMB法)等,此類方法簡單快速,便于現(xiàn)場快速測定,是常用的生活飲用水中余氯的檢測方法[4,5]。
儀器:751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試劑:磷酸二氫鉀、磷酸二氫鈉、乙二胺四乙酸二鈉、N,N-二乙基對苯二胺均為分析純,實驗用水為無氯純水。
1.1.1 磷酸鹽緩沖溶液的配制:將24gNa2HPO4、46g K2HPO4和0.8gEDTA-2Na溶解在純水中,轉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定容。
1.1.2 DPD溶液的配制:按1∶3(體積比)配制98%濃硫酸和蒸餾水的混合溶液8mL,加入0.2g乙二胺鹽酸鹽和1gN,N-二乙基對苯二胺鹽酸鹽溶解,定容至1000mL容量瓶中,儲存于棕色瓶中冷暗處保存。
1.1.3 余氯標準溶液配制:稱取次氯酸鈉1.00g,溶解后,轉入250mL容量瓶中定容。依次向碘量瓶中加入上述溶液5mL、2mol/L硫酸10mL、10%碘化鉀溶液10mL,用0.05mol/L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游離碘,待溶液呈淡黃色時加入0.5%淀粉溶液10滴,滴定至藍色消失,記錄所用硫代硫酸鈉的總量。所用1mol/L硫代硫酸鈉1mL相當含有0.0355g有效氯,使用時逐級稀釋至所需的質量濃度。
1.1.4 自來水的處理
水樣采集按(GB/T5750-2006)《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中有關規(guī)定進行。
DPD溶液與水樣中游離余氯反應變紅,在510 nm處具有最大吸收。
1.2.1 標準曲線的測定
分別取 0,0.1,0.2,0.3,0.4,0.5,0.6,0.7,0.8,1.0,2.0,3.0mL余氯標準溶液于10mL比色管中定容。然后向各管依次加入0.5mL磷酸鹽緩沖溶液和DPD溶液,混合均勻,以純水為參比,在510nm下測定吸光度。
1.2.2 樣品的測定
取10 mL水樣,按照標準曲線測定方法進行,并計算出測定結果。
標準曲線見圖1,其線性方程為Y=1.0520X-0.0002,R2=0.9999,在余氯含量 0~3mg/L 測定范圍內呈良好的線性關系,符合分光光度法的測定要求。
圖1 測定余氯含量的標準曲線
圖2 兩種濃度標準溶液顯色后測定時間對吸光值的影響
由圖2可知,低濃度水樣的吸光值會隨放置時間延長而略有升高,高濃度水樣的吸光值隨時間延長反而下降。所以實驗過程要控制在10min內。
圖3 兩種濃度標準溶液溫度對吸光度的影響曲線1和曲線2分別為0.2 mg/L和1 mg/L的余氯標準液
由圖可知,隨標樣溫度升高,測定的吸光度值都有不同程度的衰減,說明余氯的衰減主要是次氯酸及其鹽的自身分解,水溫升高加速了分解過程。因此適宜測定溫度定為20℃。
根據以上研究對某地進行采樣檢測,實驗過程在適宜測定條件下進行,結果區(qū)見表1。每個水樣重復三次測定結果取平均值。從表1中可以看出,管網供水中的余氯達標項目6個,合格率為60%,其中不合格水樣都來自遠離自來水廠的管網末梢小區(qū),這說明余氯衰減與輸送距離有關。二次供水的余氯含量更低,合格率僅40%,這反映出二次供水中受水溫和放置時間的影響,同時可能含有一些懸浮水生物及有機物,會消耗水中部分的余氯,加速二次供水中余氯的衰減。
表1 飲用水余氯檢測結果(1-10水樣來自管網供水,11-20二次供水)
采用DPD分光光度法對某地生活飲用水余氯進行檢測,確定了適宜的生活飲用水余氯的檢測條件,時間為10min以內,溫度為20℃。不合格的水樣都來自遠離水廠管網未稍的小區(qū)。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GB/T 574922006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2]Anthony B.DeAngelo,F(xiàn).Bernard Daniel,Bernard M.Most,et al.The carcinogenicity of dichloroacetic acid in the male Fischer 344 rat[J].Toxicology,1996,114(3):207-221.
[3]何爭光,蔡春光,蔡偉民,等.自來水中氯消毒副產物MX的形成、轉化和致突變性研究進展[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4,22(3):322-323.
[4]陳佼驕,杜敏,韓冰.DPD比色法測定電解海水產生的有效氯濃度[J].工業(yè)水處理,2006,26(8):66-69.
[5]MoberyL,KarlbergB.An improved N,N-diethyl-ρ-phenylenediamine(DPD)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ree chlorine based on multiplewavelength detection[J].Analytica Chimica Acta,2000,407:1327-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