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琍敏]
飛機接二連三地出事。我最近要去俄羅斯時,親友都閃過一絲微妙表情。但凡發(fā)生飛機事故,機場客流常會銳減。不過在我看來則相反,如果非得出外旅行,這時候乘飛機反而最安全。因為航空公司會倍加謹慎,安全系數大增。其次,凡事無論好壞,都有個發(fā)生概率。這架飛機出了事,但從失事率僅五百萬分之一的飛行來看,這不也意味著再度失事的概率,相對更低了嗎?
對于許多事,我的反應常和人擰巴。比如人們趨之若鶩買彩票,我向來付之一笑。倒不是我不垂涎那大獎,只是我更清楚,中大獎者只是上億彩民中的僥幸者而已。
美國心理教育家卡耐基提醒我們,應多想想“平均率”:我們擔憂的事情,99%不會成真。比如根據統(tǒng)計,一般戰(zhàn)爭的傷亡率,與平時50~55歲人口的死亡率幾乎是相同的!而一個人死于雷擊的概率不到三十八萬分之一,死于飛機失事或火車失事的概率更低。所以卡耐基反復強調,世界上最賺錢的保險公司,利用的就是人們普遍的萬一心理總是賠少賺多,財源滾滾??突脑瓌t就是:遇到讓你煩惱不安的事時,先查查紀錄,再對照平均率好好想想,給你帶來恐慌的事情,發(fā)生的可能到底有多大。
沒錯,當我轉變思維方法,并勇于實踐后,果然獲益匪淺。至少,在天上飛來飛去已不在話下,想發(fā)財也決不打彩票主意——某種程度上看,人生于世活的就是個概率,并無絕對安全。
摘自《深圳特區(qū)報》2014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