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打擊網(wǎng)絡謠言正酣:先是秦火火和立二拆四被刑拘,后是官方媒體高調(diào)助陣,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清理網(wǎng)絡謠言之風。
秦火火等人確是故意傳播虛假或未經(jīng)證實的信息以吸引人氣,或是借助社會矛盾炒作以謀取商業(yè)利益。對于秦火火們的行為,新浪網(wǎng)截至8月29日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約78%的人持否定態(tài)度,但與此同時,超過57%的人認為他們不應被依法處理。
這就提供了一個多角度討論的空間:一方面,秦火火等人的行為確實稱得上惡行,至少在道義上——某些事件中甚至是在法律上超越了言論自由的限度,但另一方面,我們應該以何種方式、由誰來追究這種惡行。應當商榷。
公安機關目前以涉嫌非法經(jīng)營和尋釁滋事兩項罪名拘捕秦火火和立二拆四。從法律界到公眾輿論,對此都有些不同意見,認為以這兩項罪名拘捕二人于法理上有些勉強,以涉嫌誹謗罪拘捕似更合理。但另一個問題是,在秦火火炮制的一系列謠言事件中,如果被造謠的當事人沒有站出來起訴,公權力是否有權或有必要主動干涉?公安部2009年4月就下發(fā)過通知,強調(diào)侮辱、誹謗案件一般屬于自訴案件,應當由公民個人自行向法院起訴,只有在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時除外。
造謠傳謠侵犯他人利益固然不對,每一位公民在自由言論的同時也要堅守道義底線,這是理性民主的基石,但公權力用社會治理的思維而非法治思維處理傳謠者也值得警惕,后者是程序規(guī)范的,更重要的一點,是長遠的、可持續(xù)的,不圖一時之快。說白了,不管是秦火火造謠張海迪有日本國籍,還是造謠鐵道部前發(fā)言人王勇平全家是領導,都屬社會事務,最合適的方式是由社會自理,如果當事人提出起訴,司法機關的職責是公正審理。而在另一些不是以公民個人為對象的造謠事件中,則要把握好“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這根紅線,不能把它們當作萬能筐,什么都往里裝。美國最高法院前首席大法官霍爾姆斯曾提出的著名的“明顯而即刻的危險”原則,是美國法律先驅(qū)們在司法過程中對平衡言論自由與國家利益不斷探索的結果。
我們還需厘清,以法律手段懲治傳謠者只是治理謠言的一種方式,且非治本之策。謠言為什么會產(chǎn)生?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院教授李若建在一本研究謠言的書中提出,謠言來源之一是集體記憶,即對以往集體記憶的一種變異反應。美國人類學家斯圖瓦德也曾表達過類似觀點,“謠言之所以流行,正是因為它們迎合了人們的偏見和期望?!庇^照當下現(xiàn)實確實如此,那些被海量轉發(fā)的網(wǎng)絡謠言都有其社會基礎,利用的是公眾對現(xiàn)實的不滿,正所謂“謠言其實如同病菌一樣,只有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才能孳生”。從這個角度來說,重塑社會規(guī)范可在一定程度上去除謠言傳播的溫床。
另一方面,謠言的殺傷力與信息不透明程度正相關。與其說謠言止于智者,不如說謠言止于透明,公開信息則謠言自滅。在這方面,國外有很多探索可資借鑒。比如在英國,謠言治理是社會危機管理的一部分,各社區(qū)都有由政府設立的公民咨詢局,主要職責是向民眾答疑解惑。該局與政府、議會聯(lián)系密切,以保證咨詢的權威性。西班牙巴塞羅那市政府則設立“抵制謠言代理人”崗位,招募和培訓工作人員專門從事破除謠言和傳播真相的工作,讓民眾遇到謠言時有辨析的渠道。越是遮遮掩掩,謠言聽上去就越像真理。所以,政府要打擊造謠,也要定下心來正本清源。
(摘自《經(jīng)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