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聽到身邊的人會這樣說:“真后悔啊……如果當初這件事那樣做就好了……如果不是因為怎么樣,我可以如何如何……”
生命中很多的時候,人們很容易在遺憾和后悔中度過。
一家比利時雜志針對60歲以上老人做了一份關(guān)于“你最后悔什么”的調(diào)查問卷。結(jié)果顯示,72%的人后悔年輕時不努力;67%的人后悔選錯了職業(yè);58%的人后悔不重視鍛煉身體;47%的人后悔孝心不夠;41%的人后悔選錯另一半;32%的人后悔一生過得平淡;11%的人后悔沒能賺到更多的錢……
通過這個調(diào)查,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人都是因為沒有努力而后悔。明代大學士文嘉寫了一首《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泵魈旌孟窨雌饋砗芏啵覀兛傉J為以后的日子用不完。但當你真正回想起來,幾十年光陰一晃而過,就如同看了一部電影一樣。
實際上,一個人的生命真正講起來就是三天——昨天、今天、明天。人們往往認為所有事都是明天的事,把今天當成明天,把所有事一直往后推,今天就不想好好用功了。
有的人,回想起昨天,因為昨天很多事情都沒有去做,所以很后悔;對今天來說,今天的時間又沒有用好,今天也很失望;對明天呢,好像又很有希望,覺得,我明天一定要如何如何,似乎又有些信心。于是就產(chǎn)生了這樣的循環(huán)模式:后悔——失望——希望……
為什么會有希望呢?他把希望寄托于明天,僅此而已。但問題是,如果不去努力,明天是不可能有希望的。每個人對未來都要充滿希望,但不能一直活在等同于幻想的希望當中。希望跟我們的努力是相結(jié)合的,只有努力才有希望。
后悔是一個果。我們往往因為這個果,不斷自責,越來越?jīng)]有力量。要想不后悔,只有努力。更主要的是,我今天一天空過了,過得不好了,要總結(jié)、要反省,認識到為什么這一天過得不好?原因在哪里?然后通過自己內(nèi)心主觀原因的改變,去影響外在客觀因素的改變。從當下去改變因,果自然就會改變。
盧旺達的貧寒場面可能對于一般人是無法想像的。
一位中國義工下了卡車后,看到一個瘦骨嶙峋,衣不蔽體的黑人男孩朝自己跑來,可能是因為男孩很少看到這樣的大卡車。頓時,義工動了憐憫之心,轉(zhuǎn)身就去拿了車上的物品,向小男孩走去。
“你要干什么?”身旁的美國義工大聲呵斥,“放下!”
中國義工愣住了。他不知道這是怎么了,我們不是來做慈善工作嗎?
只見那位美國義工朝小男孩俯下身子,說道:“你好,我們從很遠的地方來,車上有很多東西,你能幫我們搬一下嗎?我們會付報酬的?!?/p>
小男孩在原地遲疑著。這時又有不少孩子跑上來。美國義工又對他們說了一遍相同的話。有個孩子就嘗試著從車上搬下了一桶餅干。
美國義工拿起一床棉被和一桶餅干遞給他,說:“非常感謝你,這是獎勵你的,其他人愿意一起幫忙嗎?”
其他孩子也都勁頭十足一擁而上,沒多久就卸貨完畢,義工給每個孩子都發(fā)了一份救濟物品。
這時又來了一個孩子,看到卡車上已經(jīng)沒有貨物可以幫忙搬了,覺得十分失望。
美國義工對他說:“你看,大家都干累了,你可以為我們唱首歌嗎?你的歌聲會讓我們快樂?!?/p>
孩子唱了首當?shù)氐拿裰{,義工照樣也給了他一份物品:“謝謝,你的歌聲很美妙?!?/p>
中國義工看著這些若有所思。
晚上,美國義工對他說:“對不起,我為早上的態(tài)度向你道歉。但你知道嗎?這里的孩子陷在貧窮里,不是他們的過錯,可如果輕而易舉就把東西給他們,讓他們以為貧窮可以成為不勞而獲的謀生手段,那就是你的錯了!”
義工們把東西發(fā)給孩子,可要求他們以勞動獲取。上帝把恩典和愛白白給我們,但要求我們努力奔跑。(據(jù)《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