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眾多家長和有識之士在各類媒體上呼吁:請為孩子們提供健康的出版物與網絡內容。這一呼聲可謂振聾發(fā)聵,既是對當今社會文化傳播中淫穢、暴力、拜金、權謀、術數文化等的抨擊,又是對其進行討伐的檄文,更是為人們的良知敲響的警鐘。
“少年強則中國強”,反之,少年弱則中國弱。以什么樣的思想、文化和道德塑造熏陶一代少年兒童,關乎民族和國家的前途。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育人的問題實乃國家、民族的大事,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強國夢的重要保障。
“移風易俗,莫善于樂”,我國先賢歷來重視以禮樂影響人們的思想道德。今天,音樂藝術在對少年兒童的思想教育、文化熏陶和道德建構上同樣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那輕快純真的《讓我們蕩起雙槳》陪伴了幾代人的健康成長;那洋溢著童真的《一分錢》在多少幼小的心靈埋下了拾金不昧的種子;那歡快爛漫的《嘀哩嘀哩》淋漓盡致地抒發(fā)了新時代少年兒童的幸福感。然而,近年來為少年兒童所喜愛、傳唱的好歌越來越少,幾億少年兒童渴望聽到更多適合他們的好歌。難道隨著《一分錢》《嘀哩嘀哩》的曲作者潘振聲先生等一代少兒歌曲作曲家的離世,好的少兒歌曲也一并被帶走了嗎?我們敬重那些仍不計經濟利益埋頭為少年兒童寫歌、寫曲的音樂家和詞作家,如著名作曲家谷建芬,雖年事已高,卻仍在孜孜不倦地為少年兒童譜寫唐詩歌曲,并有《春曉》等佳作流傳。
缺乏好的少兒歌曲似乎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長期存在的一個老問題,只不過有段時期這一問題不太嚴重,有段時期這一矛盾比較突出。后來到了物欲橫流的商品經濟社會,這一問題就更凸顯出來。作曲家、詞作家都是商品經濟社會中的人,他們皆食人間煙火,油、鹽、醬、醋、茶一樣都不能少。相較而言,少兒歌曲、樂曲的創(chuàng)作報酬卻極為低廉,作曲家、詞作家很難以此為生。這就是說,當今少兒歌曲的創(chuàng)作需要激勵機制,如果優(yōu)秀的少兒歌曲、樂曲擁有像十二屆全運會那樣的金牌獎勵措施,那么作曲家、詞作家的創(chuàng)作積極性將會得到極大的提升。這是一個現(xiàn)實問題,并非一句事業(yè)性便可解決一切問題,我們要過河,就要解決橋和船的問題,不是說一些空話便可以奏效的。
當前,要繁榮少兒歌曲、樂曲的創(chuàng)作,首先要解決創(chuàng)作隊伍的問題。專業(yè)的音樂工作者自不待言,全國數量龐大的中小學音樂教師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創(chuàng)作力量。除了要求他們有一顆獻身于少兒音樂事業(yè)之心外,還要加強他們的業(yè)務培訓,畢竟音樂創(chuàng)作除了情感因素外,還要有將內心情感外化為歌曲、樂曲的技術手段。同時,要落實激勵機制,包括合理的稿酬、作品的出版(包括平面媒體與電子媒體)傳播、評獎等等。社會各個層面要形成一個合力,這樣堅持若干年下來,優(yōu)秀少兒歌曲、樂曲將滿天飛,為新一代接班人營造的健康成長的良性局面也必定會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