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對高中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教學的方法進行總結,介紹了筆者6年來的奧林匹克教學心得,同時對高中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并針對沒有基礎的高一學生,提出了“四階段”式的教學培訓方法。在此,衷心希望本文能夠對奮戰(zhàn)在教學一線的同行們有些小小的啟發(fā),也盼望與各位同行進行交流與溝通。
關鍵詞: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四階段
中圖分類號:G424.1
在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的計算機普及工作就成為了關乎國家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性工作。全國各地都掀起了普及計算機的熱潮,中國計算機發(fā)展協(xié)會還舉辦了 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也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共同重視,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開始投入到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教學研究中。筆者從事信息學奧林匹克教學工作已達六余年,主要是對沒有任何基礎的高一學生進行競賽培訓與指導,前后共培養(yǎng)了三名全國金牌、五名銅牌,若干名省一等獎獲得者。在本文中,筆者將自己的教學方法與大家分享,由于水平有限,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評與指正。
1 重視培養(yǎng)對象的選擇
筆者在進行培訓對象選擇時,一般都會選擇剛入學的高一學生。之所以選擇高一新生進行競賽培訓,主要原因有兩點。首先,在高一就開始培養(yǎng),學生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學習;其次,高一學生沒有任何基礎,這樣的學生將來的可塑性較強,有利于今后競賽培訓工作的開展。
具體來說,在選擇培養(yǎng)對象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對學生進行細心地觀察,考察學生是否具有探索精神,對于信息學競賽來說,具有探索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其次,關注學生的自然學科基礎,尤其是數(shù)學、物理,對于參加信息學競賽的學生來說,具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至關重要;最后,要看學生是否有興趣,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導師。
2 按部就班地實施教學計劃
在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中,筆者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學計劃及教材選擇計劃,該計劃主要分為如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與學習興趣
此階段大多數(shù)學生都沒有入門,對信息學沒有任何的基礎與認識,所以需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此階段,可以選擇普通的信息學教材,主要在于積累學生的信息學常識。在教學方面,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情境,讓學生處于一個探索與懷疑的情境之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可以主動地獲取知識。這樣不僅可以降低學生對信息學的神秘感,還可以激發(fā)他們的鉆研興趣,讓學習變得更快樂。
第二階段:編程入門
在具備了信息學基本技能之后,此階段要讓學生接觸一門編程語言。多年來,筆者都是采用C語言作為競賽編程語言對學生進行培訓,選擇的教材是譚浩強編著的《C程序設計》。對于知識點的講述,筆者采用的方法與數(shù)學教學方法較為相似,一般都通過具體實例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比如,為了讓學生明白變量與常量的概念及區(qū)別,先讓學生判斷在程序運行過程中值是否會發(fā)生變化。例如數(shù)學中的“π”,它的值是固定不變的,所以是常量;代數(shù)式中的“x”,如果賦給定值則是常量,如果能在某個范圍內(nèi)取不同的值就是變量。此外,還可以讓學生結合其他所學學科中的概念舉例,因為在學習其他學科時,學生已經(jīng)理解了相關概念,這樣通過對比與聯(lián)想,學生就很容易舉一反三,掌握新的概念及區(qū)別。
第三階段:放手讓學生自學
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必須放棄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式,采用老師盡量少說或者不說,學生盡量多做或者全做的新型教學模式。此階段,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老師只需要給予方向性的指導即可。比如,筆者會根據(jù)學生個人特點與知識結構,推薦他們參考一些書目,比如數(shù)據(jù)結構、算法相關類的書籍。這樣不僅可以彌補學生在知識結構上的缺陷,還可以鍛煉其自我學習,自我思考的能力。
在高中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必須坐在座位上安靜地聽老師講述知識,但是對于信息學教學來說,需要的是一個活躍的課堂,不僅需要學生外在行為的活躍,更需要思維上的活躍。為了營造活躍的課題氛圍,筆者允許學生可以適當?shù)淖杂勺邉?,也會?jīng)常讓學生上機調(diào)試程序與修改代碼。起初,筆者采用的這種模式似乎沒有得到很好的效果,因為學生已經(jīng)完全適應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所以很多學生都不敢上臺調(diào)試或者是講解程序。但是筆者依然不斷實踐,首先,讓學生表述自己的想法,然后其它學生進行反駁,如果學生之間發(fā)生“爭執(zhí)”,就請學生各自上臺進行演示以驗證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如此一來,不僅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氛圍,還達到了師生互動、人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目的。
第四階段:多方位展開教學互動,提高課堂效率
此階段是信息學奧林匹克教學的最后一個階段,通過前面三個階段的積累,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扎實的基礎,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如果想要在競賽中脫穎而出,此階段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知識面,縱觀歷年來在全國競賽中獲獎的學生,無一不是知識面極廣的學生;其次,幫助學生做好賽前知識準備工作,筆者一般會將近10余年的所有全國競賽試題進行篩選,然后形成一個賽前模擬題庫,每次培訓之前會隨機抽取一套讓學生獨立完成,并且限制好做題時間,然后再詳細講述每道題的知識點、考點、解題技巧以及解題陷阱等;最后,在參賽之前要對學生的心理進行輔導,鼓勵學生以平常心應對,不能給學生太大的壓力,以免影響學生的正常發(fā)揮。
3 博覽群書,掌握競賽趨勢與動態(tài)
從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培訓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培訓時,由于高考大綱的限制,導致很多知識點學生沒有學習,所以信息學教師會經(jīng)常性的需要給學生補充數(shù)學、物理以及經(jīng)濟等多學科基礎知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只有教師具備了全面的知識,學生才會信服教師,才能跟著教師更加努力的學習。
信息技術本身就是一門飛速發(fā)展的技術,對于高中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要求來說,也是時刻發(fā)展與變化的。在對學生進行培訓時,切不可采用閉門造車的培訓方法,教師應該多關注全國各地的競賽培訓工作,同時關注競賽委員會發(fā)布的競賽信息與考綱等,深入分析與研究競賽趨勢及變化。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只有充分掌握了整個競賽的變化趨勢,才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培訓,這樣才可以提高培訓的效率。
4 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
筆者特別重視參賽學生之間的交流,思維只有經(jīng)過分享之后才能更加成熟與具有價值。因此,筆者會經(jīng)常舉辦一些小型比賽,比如同年級之間的知識競賽、程序設計競賽,還會在不同年級之間進行比賽。通過舉辦各類比賽,不僅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學習,還可以幫助學生在競賽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缺點。當然,這種賽事的舉辦僅僅依靠信息學教師是不夠的,需要取得教研組的同事、各班班主任以及年級組長和學校相關領導的支持。
5 結論
筆者從事信息學奧林匹克教學工作6年,也算是小有成就。在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的中,筆者輔導的學生有3人獲得全國金牌,5人獲得全國銅牌,若干人獲得省級一等獎。在今后的工作中,筆者將再接再厲,努力在今后的競賽教學中取得更大進步。
參考文獻:
[1]吳文虎,王建德.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指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施伯樂.信息技術高中第四冊[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3]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專刊.
[4]陳國強.淺談高中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輔導的幾點反思[J].中小學電教,2011.
作者簡介:李晶(1981.7-),女,河北石家莊人,教師,中教一級,本科,研究方向:計算機教學。
作者單位:石家莊市第二中學,石家莊 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