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何在千百種的植物中唯獨選取柳樹枝作為送別之物呢?明代的李時珍《本草綱目》云:“楊枝硬而揚起,故謂之楊;柳枝弱而垂流,故謂之柳,蓋一類二種也?!崩顣r珍講的是兩種柳樹,我們通常看到的是楊柳,而入詩的、折柳相送的大都是垂柳。柳的送別之意源于柳的讀音,其諧音“留”。這正是漢字諧音的奧妙所在,明明是送,卻表示希望“留”,一種依依不舍的情愫,一種挽留、苦留的心情都在其中了。中國人的含蓄、委婉由此可見一斑。除諧音外,垂柳的柔長纏綿還契合了離別分手時的難舍難分。
中外童話畫刊2013年11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xiàn)代工業(yè)經(jīng)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yè)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xiàn)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24年10期
關(guān)于參考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