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 CREATION+創(chuàng)意家》雜志有幸采訪到這位澳大利亞版畫大師,了解到他鮮為人知的創(chuàng)作人生。
創(chuàng)造出傳統融入當代的版畫神話
1961年出生于澳大利亞南部卡普達的Michael Kempson(邁克爾·坎普森),現任澳大利亞南威爾士大學藝術學院版畫系主任教授、悉尼斯柯達版畫工作室主任。此外,他還是國際版畫展策展人之一、2008云南國際版畫雙年展國際評委。Michael善于探索社會諷刺并用自己的體驗來描繪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復雜性和對抗性。其作品不僅可以看到高超的純粹的版畫技藝,更能讓人領略到驚人的智慧和鮮明的藝術主張。作為澳大利亞藝術長河里當代版畫的中流砥柱之一,他不僅維護了版畫的純正和持續(xù)繁榮,還創(chuàng)造著傳統融入當代的版畫神話。
在此次“印跡·2013”外國著名版畫家作品展中,Michael共展出了《智能設計》、《出類拔萃》、《體面的禮物》、《準備好了嗎?READY OR NOT》、《慢和快》、《枝與石》6幅作品。從《體面的禮物》、《準備好了嗎?READY OR NOT》兩幅作品中,可以看到鮮明的中國元素——熊貓。對于將中國元素融入到畫作中,Michael說,“從2008年開始,我陸續(xù)和北京、西安等中國很多城市的藝術家進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我越來越多地感覺到中澳觀念的差異和對比?!?/p>
Michael的作品中有很多層次的隱喻,直指各種矛盾,并上升到哲學高度?!拔业慕诎娈嬜髌飞钊胨樾?,通常使用在有序的環(huán)境里被丟棄的空罐子。例如鋁罐、瓶子和莢果等,我希望可以改良這些東西,重視這些微不足道的東西,讓它們充當廣義的戲劇性的環(huán)境里的隱喻角色。使用間接的引注和普遍的矛盾可以表現人類互動性的各種方式:從個人生活里的復雜關系,現今全球和地區(qū)環(huán)境政策的懦弱進展,信仰體系下的原教旨主義分子和以商業(yè)和政府行為里令人質疑的道德準則的危險的體現?!?/p>
在1980年代末,一種代表澳洲植被長青樹的莢果“班克西”(Banksia)出現在坎普森的作品中,另外逐漸長期出現在他作品中的還有廢棄飲料瓶,班克西莢果與廢棄飲料瓶,一種擁有自然的美,一種是擁有人工設計的美,這兩種在澳洲十分平常的東西逐漸成為他版畫藝術的主要符號。Michael說:“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對象:一個空的可樂瓶,象征著美國企業(yè)優(yōu)勢和一個圖標二十世紀的工業(yè)設計,世界工業(yè)的產物,具有全球性,也具有爭議性的美麗的象征;松果這一天然生長的自然產物,這些非凡的‘自然’設計使人聯想起受人熱愛的澳大利亞代表植物的遺物。創(chuàng)造對于人類來說究竟是好還是不好?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讀,不同的想法。我的作品只是提供一個線索、一個問題,至于從這幅畫中,你看到了什么,我覺得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我只是想借用一個對比引導看畫人的思考,至于從畫中你究竟有怎樣的感受,我覺得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思考,這樣已經足夠?!?/p>
“印跡·2013”集合西方版畫中堅力量
美蓮社藝術空間一直致力于當代版畫的推廣,是一家位于中國中部城市武漢的,集學術交流與收藏于一體的藝術機構。每年金秋時節(jié),美蓮社都會舉辦名為“印跡”的年度版畫作品展,此次“印跡·2013”外國著名版畫家作品展已是這個系列的第八屆,展覽多年的成功舉辦不僅奠定了其行業(yè)內的學術地位,同時也獲得了廣泛的社會認可。近年來美蓮社逐漸把目光投向國際,并與觀瀾版畫原產業(yè)基地精誠合作,此次舉辦的國際版畫藝術展可謂是開啟了武漢真正具備國際性的“純西方”高端版畫作品展的序幕。
第一次到武漢,Michael顯得十分開心,對于這次版畫展,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說,“進入二十一世紀,每個國家有了更多聯系,更多的東西需要互相學習。版畫藝術尤其如此。不難理解,‘世界和平’和‘地球可持續(xù)發(fā)展’成為這次展覽中很多作品的主題。這些作品有些關注外部世界,思索藝術家和當地環(huán)境的關系,城市變化、日新月異的生活和日益復雜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一些作品關注內心世界景象,表達對潛在威脅的恐懼,和對未來和平世界的向往。以不同形式描繪‘風景’一直是世界各國藝術創(chuàng)作中一個重要觀念。我們都會積極解決這些錯綜復雜的問題,藝術家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將會成為提供建設性解決方法的一部分,這一觀點在本次展覽得以充分證明?!?/p>
作為版畫創(chuàng)作藝術家,Michael十分欣賞此次參展的其他11位藝術家。他說,“雖然不可否認所有的關注都有利于版畫的推廣,但更能促進版畫拓疆向前健康發(fā)展的,還是英格里德和塞西莉亞那樣從版畫開始成功切入當代后,仍在繼續(xù)版畫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除了英格里德,身為高校教授的著名版畫家還有伊凡·薩默爾、邁克爾·哥羅,他們藝術風格和個性截然不同,但都善待傳統,而又真正關注當代,并有著各自深刻的哲學見解。職業(yè)版畫家米歇爾、尤里、伯約恩都有數十年的創(chuàng)作歷程,他們穿越了傳統和技術,脫離拘泥和匠氣,讓藝術回到自發(fā)和天然的狀態(tài),從而擁抱詩歌一樣的藝術情境。大衛(wèi)弗拉澤用傳統的方式講述風景的故事,獨自尋找當代人的心靈家園。后起之秀娜塔莉亞向心靈深處的叩問凸顯版畫藝術上的學術高度,宣誓了新銳藝術家的鋒芒。還有朱利安和維利科夫,總是心無旁騖地沉浸在自己的藝術里,無論國際藝術界如何風起云涌,無論新媒體、新觀念如何變幻;他們都堅持在傳統觀念和版畫技法的準則下,如行者般虔誠地刻畫作品,這種內心的沉靜傳達的是作品神話般的震撼,讓人肅然起敬?!?/p>
TIPS:
版畫 (print) 是視覺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廣義的版畫可以包括在印刷工業(yè)化以前所印制的圖形普遍具有版畫性質。
當代版畫的概念主要指由藝術家構思創(chuàng)作并且通過制版和印刷程序而產生的藝術作品,具體說是以刀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后印刷出來的圖畫。
版畫藝術在技術上是一直伴隨著印刷術的發(fā)明與發(fā)展的。古代版畫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數銅版刻和套色漏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