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選好品種 以采收早蒜薹為主時(shí),可選用蔡家坡紫皮蒜或洋縣紫皮蒜等葉片寬、生長發(fā)育快的早熟品種;以采收晚蒜薹和蒜頭為主時(shí),可選用葉片窄、生長發(fā)育慢、蒜頭較大的蔡家坡白皮蒜等晚熟品種。
2. 茬口選擇 以小麥茬為宜,忌重茬,已種植過蔥、蒜、韭的地塊,應(yīng)間隔3年以上再種植大蒜。
3. 施肥整地 前作收獲后,畝施腐熟圈糞或炕墻土肥5000千克以上、過磷酸鈣25~30千克、硫酸鉀35~40千克,施后及時(shí)深翻、整地做畦。
4. 播種 適宜播期:早蒜薹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晚蒜薹為9月上中旬。行距15~20厘米,株距10~15厘米,播種深度5~6厘米,每畝播2.5萬~3萬株,畝用種量150千克。
5. 覆蓋地膜 選用幅寬1.4~2米、厚度為0.006~0.008毫米的寬幅地膜,于播種后按照地膜寬度在大蒜行間開溝、覆膜,膜要拉緊、四邊壓實(shí),膜面上每3~5米壓1土帶,以防風(fēng)張損膜。
6. 田間管理 播后15天左右,幼苗出土?xí)r破膜放苗。齊苗后視土壤墑情小水輕澆1次。12月中下旬澆1次越冬水,翌年3月中下旬至4月初澆1~2次水,結(jié)合澆水追施1次速效氮肥。蒜薹露頭時(shí)澆1次水,并葉面噴1次硫酸鉀或草木灰水溶液,采收蒜薹后澆1次水,收獲前1周停止?jié)菜?/p>
7. 采收 蒜薹采收以蒜薹長10~15厘米、彎頭前為宜,此時(shí)采收的蒜薹脆嫩可口,且利于蒜頭膨大;如等蒜薹彎頭后采收,則纖維多、品質(zhì)差且蒜頭小。蒜頭的采收適期在采收蒜薹后約25天,整個(gè)田間有大半植株葉色變?yōu)榭蔹S時(shí)。
(作者聯(lián)系地址:陜西省千陽縣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 郵編:72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