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yè)部蔬菜標準園創(chuàng)建規(guī)范(試行)第六條要求,蔬菜標準園建設要合理安排耕作制度,現從合理安排茬口,以及科學輪作、有效防治連作障礙和適宜蔬菜全面推行壟或高畦覆蓋地膜栽培幾方面試加闡述,以供菜農朋友參考。
一、合理安排茬口
(一)蔬菜的季節(jié)茬口
1. 越冬茬。俗稱過寒菜、過冬菜,包括越冬根茬菜。一般種植耐寒或半耐寒品種,如東北地區(qū)的越冬菠菜、蔥,華北地區(qū)的根茬菠菜、韭菜、薹菜,華中地區(qū)的紅菜薹、小白菜、芹菜、菠菜、萵苣、甘藍、大蒜、韭菜、芫荽、蠶豆、豌豆、洋蔥等。一般在秋季露地直播或育苗于冬前定植,以幼苗或半成株狀態(tài)露地越冬,翌年春季或初夏上市,是供應早春淡季的主要茬口。早茬菜采收后可種植早春菜及中小拱棚果菜類,晚茬菜可間、套作晚熟夏菜,也可作伏菜的前茬,或者休閑曬垡后種植秋茬菜。
2. 春茬。即早春菜,一般種植耐寒或半耐寒的蔬菜。如生長期短的小白菜、蘿卜、茼蒿、菠菜、芹菜等綠葉菜,春馬鈴薯以及冬季溫室育苗、早春定植的春花椰菜、春甘藍、春白菜等。一般在早春解凍后播種定植,40~60天即可上市供應。春茬菜多作為伏菜的前茬或與晚熟夏菜間、套作。
3. 夏茬。即春夏菜、夏菜。一般是在春季終霜期過后才能露地定植的喜溫好熱蔬菜,如豆類、茄果類、瓜類等,是各地主要的季節(jié)茬口。一般在6~7月大量上市,形成集中上市的旺季。因此,應將早、中、晚熟蔬菜排開播種、均衡上市。夏茬的后茬可種植伏菜或休地曬垡后種秋冬菜、晚熟過冬菜。
4. 伏茬。又名火菜、伏菜,一般種植耐熱的蔬菜,如伏菜地、蕹菜、火莧菜、伏黃瓜、伏甘藍、抗熱大白菜、抗熱蘿卜、秋豇豆和秋茄子等。一般在6~7月播種或定植,8~9月供應。華北地區(qū)把晚茄子、冬瓜延至9月上市,成為晚夏菜、連秋菜。長江流域則把小白菜分期分批播種,作為填補伏缺的主要品種,后茬種植秋冬菜。
5. 秋冬茬。即秋茬,也叫秋菜、秋冬菜,一般種植不耐熱的蔬菜,如大白菜、甘藍、根菜類、綠葉菜及喜溫的茄果類、瓜類、豆類等,是全年中種植面積最大的一茬菜,是冬春儲藏蔬菜的主要茬口。一般在立秋前后直播或定植,10~12月上市。秋茬菜是越冬菜或早春菜、夏菜的前茬。
除了上述五個茬口外,還有間套作的茬口、保護地栽培的茬口等,生產上應根據當地的條件和市場需求情況,科學制定生產規(guī)劃,合理安排茬口,做到蔬菜均衡供應。
(二)蔬菜的土地茬口
土地茬口指在一定土地面積上,一年內種植蔬菜的茬次。土地茬口與復種指數密切相關,南方較北方單位土地面積上栽培茬次多,土地利用率高,復種指數大。目前生產上常用的茬口安排多為一茬栽培、兩茬栽培、三茬栽培和多茬栽培。
1. 以速生葉菜類為主的多茬次栽培。在一塊地上一年內種植速生葉菜4茬以上。上半年從立春起連續(xù)種2~3茬小白菜或蘿卜等,第一茬2~4月種植,第二茬4~6月種植,第三茬6~8月種植,或在第二茬收獲后深翻曬垡休閑;下半年從立秋起連續(xù)2茬白菜(直播或移栽均可),或隨后種植1茬越冬菜,與翌年2月份的茬口相銜接。
2. 晚熟兩茬或三茬栽培。一般以種植晚熟冬瓜、茄子、辣椒、豇豆為主,前茬為晚熟白菜、萵苣、洋蔥、大蒜、春甘藍、蠶豆等;后茬為晚熟蘿卜、菠菜等。主要供應4~6月、8~9月、11~12月的市場,為早熟三茬栽培的輔助茬口,重點供應4~5月和8~9月淡季市場。
3. 早熟三茬或四茬栽培。一般夏季種植早熟的茄果類、瓜類、豆類蔬菜;秋季種植蘿卜、大白菜、甘藍、胡蘿卜;冬春種植越冬白菜、蕹菜、蘿卜等,或秋冬栽種兩茬白菜。重點供應3~4月、6~7月、10~12月的市場,經儲藏可延遲供應到翌年1~2月。
4. 一茬栽培。指從秋冬季育苗開始到第二年夏季結束,如黃瓜、西葫蘆、苦瓜、青椒的栽培。
目前由于設施栽培的廣泛應用,基本保證了蔬菜豐富的種類和周年供應。在安排茬口時除了要依據蔬菜生物學特色、自然條件、消費情況外,還要考慮生產情況和土地資源等。要以本地常年供應較多,且價格穩(wěn)定的蔬菜為主。
二、科學輪作
蔬菜輪作是指在同一塊土地上,按一定的年限,有順序地輪換栽種幾種性質不同或親緣關系較遠的蔬菜作物,統(tǒng)稱“換茬”或“倒茬”,是蔬菜穩(wěn)產、高產、高效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手段,是有機蔬菜成敗的關鍵。而有機蔬菜合作社的規(guī)模化種植為輪作提供了充足的條件。發(fā)達國家從事有機農業(yè)多年的農場,進行作物輪作完全是自覺行為,而且他們也確實從中獲得了土壤培肥、土壤結構改良、病蟲草害防治、產量增加、質量提高等多方面的實在利益。中國尚處于有機農業(yè)發(fā)展的初級階段,真正從實踐中體驗到輪作好處的從業(yè)者尚不多。
(一)輪作的優(yōu)點
輪作是合理利用土壤肥力,減輕病蟲害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設施利用率的重要措施。輪作防治病蟲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寄主與非寄主作物的交替,切斷了那些離開寄主作物或嗜好寄主而不能長期存活的專性寄生病蟲的食物鏈,使之饑餓致死。而在同一塊地上連續(xù)種植同一作物或同科作物等于為病蟲害提供穩(wěn)定的寄主,使它們越來越猖獗。輪作也避免了一些植物對自身和同科屬作物的他感作用。
(二)輪作的原則
1. 吸收土壤營養(yǎng)不同,根系深淺不同互相輪作。根系深淺不同,吸收土壤養(yǎng)分的層次不同,因此將根系深淺不同的蔬菜輪作能夠充分利用土壤中不同層次的養(yǎng)分,例如,消耗氮肥較多的葉菜類,消耗鉀肥較多的根莖菜類,消耗磷肥較多的果菜輪作;深根性的根菜類、茄果類、豆類、瓜類(黃瓜除外),應與淺根性的葉菜類、蔥蒜類等輪作。
2. 互不傳染病蟲害。同科蔬菜多年連續(xù)栽培常感染相同病蟲害,使病蟲害加重。例如,黃瓜霜霉病、白粉病和蚜蟲病原菌(蟲)不僅能侵害黃瓜,也能侵害其他瓜類蔬菜。制訂輪作計劃時,原則上應盡量避免將同科蔬菜連作,而每年調換種植管理性質不同的蔬菜,從而使病蟲失去寄主或改變生活條件,達到減輕或消滅病蟲害的目的。糧菜輪作、水旱輪作對于控制土壤傳染性病害(如大白菜軟腐病、瓜類蔓割病、姜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據農民經驗,蔥蒜類后種植大白菜可以減輕軟腐病。
3. 改良土壤結構。在輪作制度中適當配合豆科、禾本科蔬菜的輪作,增加有機質,以改良土壤團粒結構,提高肥力;在豆科、禾本科作物收獲后,種植需氮較多的白菜類、茄果類、瓜類等;再次種植需氮較少的根菜類和蔥蒜類,而以需氮最少的豆類放在最后,亦為其他蔬菜的良好前作。薯芋類因其耕作較深,需中耕增土,施大量有機肥,雜草少,余肥多,也是改進土壤肥力的作物。根系發(fā)達的瓜類和宿根性韭菜,較根菜類遺留給土壤較多的有機質,并有利于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
4. 注意不同蔬菜對土壤酸堿度的要求。不同蔬菜作物對土壤酸堿度的影響不同,如種植南瓜、甜玉米、菜苜蓿后,可降低土壤酸度,而種植甘藍、馬鈴薯后,則增加土壤酸度。因此對土壤酸度敏感的洋蔥作為南瓜后作可增產,作為甘藍后作則減產。豆類的根瘤菌給土壤遺留較多的有機酸,連作常致減產。
5. 考慮前作物對雜草的抑制作用。前后作物配置時,要注意到前作物對雜草的抑制作用,為后作物創(chuàng)造有力的生產條件,一般胡蘿卜、芥菜等生長緩慢,抑制雜草的作用小,蔥蒜類、根菜類也易遭雜草危害,而南瓜、筍瓜、冬瓜等因生長期間側蔓迅速布滿地面,抑制了雜草生長,甘藍、馬鈴薯、蕪菁等抑制雜草的作用也較大。所以,易受雜草危害的胡蘿卜、芹菜、蔥蒜類等蔬菜,就應選南瓜、筍瓜、冬瓜、甘藍和馬鈴薯等抑制雜草作用較大的蔬菜為前作。
除以上原則外,還要根據蔬菜種類、品種和發(fā)病情況來確定是否需要輪作和輪作的年限。百合科、傘形科、禾本科蔬菜較耐連作,茄科、豆科、菊科等對連作敏感。馬鈴薯、山藥、黃瓜、辣椒和生姜等需要間隔2~3年栽培;番茄、茄子、芋頭、豌豆、香瓜和大白菜等需要間隔3~4年;西瓜則要間隔6年以上。
(三)輪作的方法
實踐中常按照蔬菜植物的農業(yè)生物學分類方法將蔬菜分成幾大類,按類分塊輪作:如白菜甘藍類、蔥蒜類、根菜類、茄果類、瓜類、豆類和薯芋類等,將同類的蔬菜集中在同一區(qū),考慮輪作時將其視為同種作物。水生蔬菜和多年生蔬菜占地時間長,一般單獨設計輪作。輪作是菜田規(guī)劃的重要內容,應把輪作情況記入“田間檔案”。
1. 一年二熟地區(qū)三區(qū)輪作。第一年茄果類(含馬鈴薯)、白菜類;第二年瓜類、根菜類;第三年豆類、綠葉菜類。
2. 一年二熟地區(qū)四區(qū)輪作。第一年茄果類(含馬鈴薯)、白菜類;第二年瓜類、根菜類;第三年豆類、綠葉菜類;第四年白菜類、蔥蒜類。
3. 一年三熟地區(qū)三區(qū)輪作。第一年綠葉菜類、茄果類(含馬鈴薯)、白菜類;第二年蔥蒜類、瓜類、根菜類;第三年白菜類、豆類、蔥蒜類。
4. 一年三熟地區(qū)四區(qū)輪作。第一年綠葉菜類、茄果類(含馬鈴薯)、白菜類;第二年蔥蒜類、瓜類、綠葉菜類;第三年白菜類、豆類、根菜類;第四年綠葉菜類、白菜類、蔥蒜類。
第一作者簡介:王迪軒 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qū)蔬菜局副局長,農業(yè)技術推廣研究員,郵編:4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