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針對性心理護理模式對接受手術治療的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術后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 方法 96例接受手術治療的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平均每組48例。采用常規(guī)術后心理護理模式對對照組患者在術后實施護理;采用針對性心理護理模式對觀察組患者在術后實施護理。 結果 觀察組患者創(chuàng)傷性骨折手術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心理護理前后SAS和SDS評分改善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術后出現(xiàn)不良心理狀態(tài)的人數(shù)明顯少于對照組。 結論 應用針對性心理護理模式對接受手術治療的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在術后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針對性心理護理;手術;創(chuàng)傷性骨折;術后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12-150-02
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大多數(shù)都是由于意外事故導致受傷入院接受治療,該類骨折主要具有病情突發(fā)、病態(tài)緊急、伴有失血等特點,患者的身體變化非常突然且劇烈,患者在思想上沒有任何準備,肉體上承受痛苦較大,因而生理應激的程度較強,對機體造成極為不利影響,甚至會對臨床正常治療造成影響[1]。本研究對接受手術治療的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在術后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的效果進行研究?,F(xiàn)對整個研究過程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抽取96例接受手術治療的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21例;年齡18~84歲,平均(56.3±1.5)歲;發(fā)病時間1~17 h,平均發(fā)病時間(3.7±0.9) h;觀察組患者中男29例,女19例;年齡17~86歲,平均(56.5±1.4)歲;發(fā)病時間1~19 h,平均發(fā)病時間(3.5±0.8) h。抽樣研究對象在年齡、性別、發(fā)病時間等幾項自然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一步進行科學比較研究。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護理方式 采用常規(guī)術后心理護理模式在術后實施護理。
1.2.2 觀察組護理方式 采用針對性心理護理模式在術后實施護理,主要措施包括:(1)心理支持:及時發(fā)現(xiàn)情緒及心理變化,給予患者足夠的支持、理解和同情。根據(jù)患者不同特點,啟發(fā)其面對現(xiàn)實讓其將自身感受及心聲進行充分表達,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疾病,面對人生。(2)健康宣教: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有關知識,利用健康教育資料提供治療和康復知識,增強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使由于認知缺乏導致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減少或消除。(3)社會及家庭支持:及時作好患者家屬、親朋好友、單位同事的思想工作,最大程度上爭取其配合作,使患者處于良好的和諧氛圍中,盡可能讓其親人多陪伴在身邊,使其有安全感和信賴感,以對康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2-4]。
1.3 觀察指標
將兩組研究對象的創(chuàng)傷性骨折手術治療效果、SAS和SDS改善幅度、術后不良心理狀態(tài)等情況作為觀察指標進行對比。SAS(焦慮自評量表)共計20個項目,1:沒有或偶爾;2:有時;3:經常;4:總是如此,分越高癥狀越嚴重。按照中國常模,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以上為重度焦慮。SDS中(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沒有(0分)、少有(1分)、常有(2分)、一直有(3分)。評定時間為1周。主要統(tǒng)計指標為總分≤15分為無抑郁癥狀,16~19分為可能有抑郁癥,≥20分為抑郁癥。
1.4 治療效果評價方法
臨床治愈:出血、創(chuàng)傷等癥狀完全得到控制,骨折部位的外觀和生理功能基本會徹底恢復正常;有效:出血、創(chuàng)傷等癥狀得到控制,骨折部位的外觀和生理功能存在輕度異常;無效:出血、創(chuàng)傷等癥狀控制效果不理想,骨折部位的外觀和生理功能仍然存在嚴重異常[5]。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資料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處理,以()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對比進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創(chuàng)傷性骨折手術治療效果
對照組經手術治療后14例治愈,21例有效,13例無效,創(chuàng)傷性骨折治療有效率73.0%;觀察組經手術治療后18例治愈,26例有效,4例無效,創(chuàng)傷性骨折治療有效率91.7%。兩組患者創(chuàng)傷性骨折手術治療效果組間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 術后不良心理狀態(tài)
對照組患者與觀察組患者在抑郁、緊張、恐懼以及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方面比較,組間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2.3 SAS和SDS評分改善幅度
兩組患者護理前SAS和SD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5.6987,P>0.05);對照組患者實施干預前與干預后的SAS和SDS評分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1.2374,P<0.05),觀察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與干預前相比,SAS和SDS評分有明顯改善,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7.3987,P<0.01);護理后兩組患者SAS和SDS評分比較有差異性,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x2=5.32,P<0.05),見表3。
3 討論
由于骨折患者患病比較突然,因此其心理特征相對比較復雜。對手術患者實施合理心理護理,是系統(tǒng)化整體護理的一個重要延伸,充分體現(xiàn)了對患者人格的尊重,使“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理念更加突出。作為一個合格的護理人員,不但應有崇高的道德修養(yǎng)和精湛業(yè)務技術,還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學知識。在骨折圍術期應對充分把握其心理特征,實施有效的合理的心理護理措施,護理過程中應該保持足夠的耐心、熱情,給予其足夠的關心和尊重,減輕其郁悶、孤獨感、憂慮感等不良情緒,讓患者始終處于最佳心理狀態(tài),以便能夠積極配合手術治療。
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的心理變化通常具有急驟而復雜等兩大主要特點,護理人員應該努力對骨折患者的個性化心理特點進行掌握,對骨折患者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護理,使患者能夠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結束治療,康復出院。本次研究中,對照組創(chuàng)傷性骨折治療有效率73.0%;觀察組創(chuàng)傷性骨折治療有效率91.7%。兩組患者創(chuàng)傷性骨折手術治療效果組間差異顯著(P<0.05);對照組患者與觀察組患者在抑郁、緊張、恐懼以及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方面比較,組間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由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知,實施護理干預不僅可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同時還可以緩解患者心中的不良情緒。護理后兩組患者SAS和SDS評分比較有差異性,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x2=5.32,P<0.05),此更能說明,對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實施心理干預可以顯著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把針對性心理護理模式貫穿于對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進行手術的整個治療和康復階段,將使患者疾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得到顯著改善,因此臨床應該高度重視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的術后心理護理[6]。
[參考文獻]
[1] 閆淡,趙鳳娥,王蘭香.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華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雜志,2010,12(4B):20-21.
[2] 何璨.60例股骨骨折患者心理狀態(tài)調查與護理對策[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8,12(1):192-193.
[3] 李愛娣,胡玉燕,葉露花,等.高齡骨折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12(1):13-14.
[4] 李雪英.PTSD的認知理論及認知行為治療[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17(12):124-125.
[5] 吳渭虹,張立紅,陳欣怡,等.護理行為對住院病人心理影響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9,34(12):114-115.
[6] 黃津芳,劉玉瑩,楊春梅,等.外科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特點及施教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9,34(15):194-195.
(收稿日期:201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