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吃回頭草,肯定是職場老馬們經常面臨的選擇。就像復婚一樣,愛過又離開的人和初墜入愛河的人肯定有所不同。知根知底,沒有驚嚇或驚喜固然美麗,但離開肯定有離開的理由。
上周與舊同事聚會,席間,他們都不無得意地提起前公司正在盛邀他們回去工作,他們中的一個正面臨現公司讓他從上海搬到香港、熱愛上海的他卻不想走的困局,接到電話,心中暗喜,討價還價后,工資升了一倍有余,半推半就地在離開不到半年后欣欣然回去上班了;另一個情況有所不同,兩年前因老板嫉賢妒能,鬧得很不開心地離開,現在事過境遷,無德老板也早被炒了魷魚,但傷痕依舊,加之現在所處行業(yè)較好,工作環(huán)境也不錯,對這樣強烈的邀約斷然拒絕。
吃不吃回頭草,肯定是職場老馬們經常面臨的選擇。理論上,良禽擇木而棲,就像復婚一樣,愛過又離開的人和初墜入愛河的人肯定有所不同。知根知底,沒有驚嚇或驚喜固然美麗,但離開肯定有離開的理由,當初的不開心、不習慣,或者那些無法忍受的理由,也許會改變,也許因距離變得不那么明顯,但并不會完全消失。如果不是現在的環(huán)境更為惡劣,要不要重回當初逃離的地方,真要想清楚才行,所謂“好馬不吃回頭草”,當然有它合理的理由。
吃回頭草的好馬我也接觸過不少,一種情況是千帆過盡,才發(fā)現自己喜歡的是最初的那一個,終點又回到起點,源于對世界和自己期望和認知的不斷調整,逐漸成熟所致。另一種情況是開始心比天高,最后發(fā)現之前的高度,原來已是自己能力所及的最高高度,無可奈何地回歸。兩種情況,對雙方來說,都未嘗不是一種好的結局。
對于吃回頭草的馬,不同公司不同老板有著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有的公司和老板視離開為背叛。在一個著名CEO的演講中,他把這種態(tài)度藝術地詮釋為:“我們尊重成年人作出的決定和選擇,猶豫不決或首鼠兩端是不成熟的表現,不成熟的人要為他們不成熟的決定付出代價,代價就是永不錄用?!倍宜姷拇蟛糠止净蛘呃习?,不會如此極端,他們更實際,只要是好馬,吃回頭草又何妨?有意思的是,好多公司,不但愿意接納各種吃回頭草的馬,他們還往往在一匹好馬離開的時候,信誓旦旦地說:“不管如何,我們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
英文諺語有云,對岸的草更綠。翻譯成中文就是這山望著那山高。這是所有跳槽人的心態(tài),和所有跳槽人的愿望。如果對岸的草不如想象中綠,那山也不是那么的高,那剩下的選擇就是再找一彼岸,或再上一高山,或回頭吃草,只要馬和草都兩廂情愿,回不回頭無可厚非。
上個月見了一個來應聘高級經理的女孩,自訴由于種種奇怪的管理文化和匪夷所思的老板,急于離開現在的公司,一切談妥開出Offer后,幾天沒有消息,追問之下,說公司和老板在使勁留她,到了該最后做決定的周末,她致電我說,老板哀求她留下,說她如果現在離開,將會給他的職位帶來危機,來來去去了幾輪,她竟然在沒加工資、一切不如意都沒有改變的情況下決定了留下!放下電話,我想起那些狗血劇情里被苦苦哀求留下來的男女朋友們,還有那些要死要活之下結婚的人們。比起頭腦清醒的“回頭草”愛好者們,這些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不是好馬,也不是壞馬,他們是真正的癲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