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xiè jìn)是明朝洪武年間的進(jìn)士,也是明朝時(shí)期的大才子,他以急中生智而聞名,深受明太祖朱元璋的賞識(shí)和喜歡。
有一天,解縉陪著明太祖到皇宮的御花園去散步。到了御花園,明太祖看到池塘,忽然想去釣魚。于是,解縉就陪著明太祖去釣魚。
解縉的釣魚技術(shù)很好,很快,他就接二連三地釣到了好幾條魚。身為皇帝的明太祖釣了半天,卻一無所獲,這讓明太祖顯得有點(diǎn)尷尬,而且情緒也一下子低落了下來。
解縉是個(gè)聰明人,他偷偷瞧了一下明太祖,發(fā)現(xiàn)龍顏不悅。靈機(jī)一動(dòng),他恭恭敬敬地對(duì)明太祖說:“陛下,您別看這池塘里的魚很小,但是,它們都是很懂得禮節(jié)的!”
明太祖聽了,疑惑不解地問道:“你因何這樣說?”
解縉微笑著說道:“陛下,臣有詩為證?!?/p>
明太祖急忙問道:“什么詩?”
解縉隨即吟詩一首:“數(shù)尺絲絳落水中,金鉤一拋蕩無蹤。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只釣龍?!边@首詩的意思是:池塘里的魚都是凡魚,沒有資格也不敢朝見明太祖。作為天子的明太祖的漁鉤是用來釣龍的,所以,池塘里的那些魚也都不敢去咬明太祖的漁鉤,明太祖也就釣不到魚了。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身為皇帝的明太祖是不必郁悶的。
其實(shí),這首詩是解縉這位大才子急中生智想出來的,他是在用奉承的話語來讓明太祖開心。
但是,解縉抓住了明太祖的皇帝心理,巧妙地采用詩的形式來奉承,又顯得非常自然,一點(diǎn)也不刻意、做作。
明太祖聽了解縉吟出的這首詩后,當(dāng)下龍顏大悅,臉上的郁悶之色一掃而光。
解縉真可謂是急中生智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