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路山體因在新建中遭到開挖,形成如今的邊坡,并常年在年雨水侵蝕、巖體風化、凍融作用等因素的影響下,大部分山體巖石較為松動,多處巖石存在即將滑落的危險,給行駛在此路段的車輛造成極大的威脅,基于此路段山體進行噴錨網防護施工。
【關鍵詞】山體,公路,施工,噴錨網
1、噴錨網作用
巖層風化破碎嚴重、節(jié)理發(fā)育,在破碎巖層較厚的情況下,如果繼續(xù)風化,將導致墜石或小型崩塌,從而影響整個邊坡的穩(wěn)定性。噴錨網具有較高的強度,較好的抗裂性能,能使坡面內一定深度內的破碎巖層得以加強,并能承受少量的破碎體所產生的側壓力。
2、設計方案及材料要求:
2.1 結構設計方案
(1)為防止坡面水的沖刷,沿噴漿(噴射混凝土)坡面頂緣外側設置一條小型截水溝。
(2)錨固深度視邊坡巖層的破碎程度及破碎層的厚度而定,用1:3的水泥沙漿固結。
(3)噴漿厚度不小于3cm,噴射混凝土的厚度不小于5cm。
(4)錨桿的類型有全長砂漿錨桿、鋼筋錨桿、水泥錨桿和縫管錨桿,以適用鋼筋錨桿居多。
(5)提高錨桿承載力的措施主要有延長錨固段長度、二次壓漿、采用端頭擴大或多段擴大頭錨桿、重復高壓灌漿和改變錨桿傳力特征的剪力或壓力型錨桿。其中二次壓漿和重復高壓灌漿比較實用有效。
2.2 材料選擇要求
(1)水泥:應優(yōu)先選用425#普通硅酸鹽水泥;也可選用礦渣硅酸鹽水泥或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水泥標號不得低于325#,性能符合現行水泥標準。
(2)砂:應采用堅硬耐久的中粗砂,細度模數宜大于2.5,含水率控制在5%~7%。
(3)骨料:應采用堅硬耐久的碎石或卵石,粒徑不宜大于15 mm;當采用堿性速凝劑時,不得使用含有活性二氧化硅的石材。
(4)外加劑:應選用符合質量要求的速凝劑,摻速凝劑后的噴射混凝土性能必須滿足設計要求。
(5)水:混合水中不應含有影響水泥正常凝結與硬化的有害物質。
3、施工方法及技術措施
3.1 搭設腳手架
腳手架搭設前必須先對現有邊坡的穩(wěn)定情況進行觀察,確定安全后再搭設腳手架。鋼管支架立柱應置于堅硬穩(wěn)定的巖石上,不得置于浮渣上;立柱間距1.5m.架子寬度1.2~1.5 m;橫桿高度1.8m,以滿足施工操作;搭設管扣要牢固和穩(wěn)定;鋼架與壁面之間必須楔緊,相鄰鋼架之間應連接牢靠,以確保施工安全。
3.2 坡面整修
由于現有的巖石邊坡破碎松散且不平整,故必須將松散的浮石和巖渣清除干凈。處理好光滑巖面;拆除障礙物;用石塊補砌空洞;用高壓水沖洗受噴面;對邊坡局部不穩(wěn)定處進行清刷或支補加固。
3.3 噴射混凝土作業(yè)
(1)噴射作業(yè)前必須對機械設備,風、水管路和電線等進行全面檢查及試運轉。
(2)噴射混凝土之前,用清水將坡面沖刷干凈,濕潤巖層表面,以確保噴射混凝土與巖層之間的良好粘結。
(3)埋設控制噴射混凝土厚度的標志,以確保混凝土噴射的厚度。
(4)噴射作業(yè)應分段分片依次進行。噴射順序自上而下;按地形條件和風向從左至右,或從右至左依次進行。
(5)如果是噴錨網混凝土施工,必須先噴射第一層混凝土后才施工錨桿及掛設鋼筋網。第一層混凝土的厚度為3~4cm。噴頭與受噴面應垂直,宜保持0.6~1.0m的距離。第二層噴射混凝土應在第一層混凝土終凝后進行。若終凝1h后再進行噴射時,應先用水清洗噴層表面。
(6)噴射時,應控制好水灰比,保持混凝土表面平整,呈濕潤光澤,無干斑或滑移流淌現象。
(7)噴射機設置在地面平整的地方。
3.4 錨桿鉆孔及注漿
(1)錨桿鉆孔在混凝土噴射第一層后才進行定位;采用氣腿式鑿巖機鉆孔,孔徑50mm;根據現場的情況確定錨桿長度2米,深度一般為1.5m,鉆孔要垂直邊坡。錨桿采用25 mm鋼筋,間排距200cm,梅花型布置。
(2)如遇巖石過于堅硬須采取加水的方式鉆孔,鉆孔時必須隨機鉆速度鉆進,不能強加壓力沖鉆,以免影響邊坡巖石的穩(wěn)定。
(3)采用壓力泵將1:1的水泥砂漿注入錨孔。如遇空洞不能加壓太大,要保持0.1 MPa的工作壓力。
(4)注完漿后,立即插入錨桿,若孔口無砂漿溢出,應及時補注砂漿。
3.5 掛網
(1)先將圓盤鋼筋(直徑~6)調直,按邊坡形狀尺寸取料加工,按網孔20 cmX20cm的規(guī)格編織好鋼筋網,分布要均勻,綁扎要牢固。
(2)編好鋼筋網后,與錨桿交接處必須進行焊接,以保證噴射混凝土時鋼筋不晃動。
(3)鋼筋網必須緊貼混凝土表面,以保證鋼筋網保護層厚度。
3.6 養(yǎng)生
(1)當最后一次噴射的混凝土終凝2h后,立即噴水養(yǎng)護,每天至少噴水四次。養(yǎng)護時間一般不得少于7d。
(2)在終凝后第一次噴水養(yǎng)生時,壓力不宜過大,以防止沖壞噴射混凝土防護層表面。
(3)氣溫低于+5 C時,不得噴水養(yǎng)護。
(4)在養(yǎng)生過程中如果發(fā)現剝落、外鼓、裂紋、局部潮濕、色澤不均等不良現象,應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進行修補,以防后患。
4、現場質量管理與檢測
4.1 現場質量管理措施
(1)嚴把鋼筋、水泥、砂石、速凝劑等原材料質量關,并嚴格按配合比施工。
(2)嚴格操作規(guī)程:我們根據生產需要,專門制訂出錨桿施工操作規(guī)程、噴射混凝土操作規(guī)程,使每一位施工人員都熟悉并掌握操作規(guī)程和技術要求。要求工人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施工,加強對其責任心的教育。
(3)加強對操作人員的培訓。尤其是噴射手、攪拌人員、噴射機操作人員,一定要選擇責任心強、技術熟練的工人擔任,以保證噴射混凝土的質量。
(4)合理選擇施工設備、機具和施工方案。施工前選好設備、機具,良好的機具是保證質量的基礎。在選擇施工方案時,要深入調查,進行測試研究,采用工程類比法,優(yōu)化選擇適合本工程的支護方式和施工方法。
4.2 現場質量檢測
(1)強度檢測。噴射混凝土必須做抗壓強度試驗,試塊在工程施工中抽樣制取,在噴射作業(yè)面附近,將模具敞開一側朝下,以80(與水平面的夾角)左右置于墻腳:先在模具外的邊墻上噴射,待操作正常后,將噴頭移至模具位置,由下而上,逐層向模具內噴滿混凝土。
(2)厚度檢測 。用鑿孔法檢測。根據《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guī)范》,“每個斷面上,全部檢查孔處的噴層厚度,60%以上不應小于設計厚度;最小值不應小于設計厚度的一半;同時,檢查孔處厚度的平均值,不應小于設計厚度值。
(3)錨桿間排距檢測 。錨桿間排距是錨桿施工質量的一項主要考核指標,是錨桿能否發(fā)揮支護作用的保證條件之一。
(4)外觀感檢測。觀感檢測一般采用人工觀測的方法,包括目測法和實測法兩種。工程完工后,該工程坡面平順、線型流暢,無漏噴、離鼓、理解縫、鋼筋網外露現象,地表及坡面排水處理得當,無漏水現象,符合規(guī)范要求。
參考文獻:
[1]《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guī)范》
[2]《錨噴支護工程質量檢測規(guī)程》
[3]《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
[4]《公路橋涵設計規(guī)范》
[5]《公路橋涵養(yǎng)護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