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管理所野生動物園救護中心為一只被東北虎咬傷后發(fā)生尾部缺損、傷口化膿感染、尾骨幾節(jié)裸露的白虎用壓縮籠和局部麻醉藥學保定后實施了截尾手術。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治療和術后護理,白虎手術傷口愈合,康復良好。
關鍵詞:白虎;壓縮籠;截尾手術;術后護理
中圖分類號:S858.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3)10-0023-03
白虎是孟加拉虎的白色變種,在遺傳上它們是雜合型后代的基因再與白色基因雜合的結果[1],原產于中國云南、緬甸、印度及孟加拉等地,屬于哺乳綱,食肉目,貓科豹屬。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虎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貓科動物,除在發(fā)情、交配和撫育幼崽時期外,多營獨居生活[2]。
2013年3月10日,筆者在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為一只被東北虎咬傷后發(fā)生尾部傷口化膿感染、三節(jié)尾骨裸露、傷口下肌肉組織壞死的成年白虎做了截尾手術。經過1個多月的術后護理,手術創(chuàng)口和化膿傷口全部愈合,于2013年4月12日康復。經檢索文獻資料認定為國內首例成年白虎截尾手術。現將其報道于下。
1 病史及發(fā)病經過
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于2012年4月從太原動物園引進一只體重約200 kg、3歲左右雄性成年白虎(呼名大白),運輸回來后單獨飼養(yǎng)在虎豹館一個獨立的籠舍內。隔壁籠舍飼養(yǎng)著一只成年東北虎,兩籠舍之間是不透明的,平時用一扇鋼質推拉門連接兩籠舍,進而對籠舍進行清掃和消毒工作。2013年2月9日這只白虎夜間休息時,將尾巴通過籠舍間推拉門與地面約13 cm的空隙伸到了相鄰東北虎籠舍中,其尾根部被東北虎嚴重咬傷,整條尾巴缺損2/5,且集中在尾根部,右后肢輕微挫傷,極度驚恐,食欲廢絕,病情十分危急(圖1)。白虎及時被轉移至治療籠進行簡單外科處理和其他救治。主要用青霉素、鏈霉素和生理鹽水配合液沖洗傷口,噴貝福濟,抗感染注射等。經過4 d的治療及觀察,白虎暫時脫離了生命危險。之后每天抗感染注射兩次,連用7 d,停藥2 d后重復用藥。3月6日飼養(yǎng)員發(fā)現白虎尾根創(chuàng)傷處化膿,尾骨連接異常(圖2),經過幾天抗感染治療無效后,將其送到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管理所野生動物園救護中心治療,經病情觀察決定對其采取斷尾治療。
2 術前臨床檢查
白虎精神、食欲基本正常,右后肢挫傷緩解,已消腫。尾部缺損2/5,余下的尾部已發(fā)生輕微萎縮,且被撕裂成多塊,部分組織壞死,尾根部傷口化膿,尾骨連接處異常。創(chuàng)口探查發(fā)現尾部還有一個貫穿的空洞,里面有大量的膿汁和腐爛的組織。
3 術前處理
采用壓縮籠的物理保定形式,對其頭部進行黑暗處理。臀部注射局部麻藥物普魯卡因和鎮(zhèn)痛藥物,對白虎進行局部麻醉,手術過程中減少聲音的發(fā)出,防止白虎的強烈應激。
對尾部進行消毒、隔離等術前準備,對化膿的傷口清洗、消毒、剪去腐肉、排膿、引流等。
4 截尾手術
首先在尾巴根部結扎止血帶。術部選擇在裸露尾骨的最上方的骨連接處。依次切開皮膚、筋膜、肌肉,結扎血管,除去凝血塊和壞死組織,橫斷肌肉、腱和韌帶,徹底止血。發(fā)現術部骨膜已經破壞,骨連接處已經錯位,基本斷開,用骨鋸徹底將尾骨斷開(圖3),生理鹽水沖洗,除去血凝塊和其他異物。用腸線盡量拉攏肌肉,盡量包裹尾骨,皮膚結節(jié)縫合[3]。
整個手術過程用時18 min,中間給白虎全身肌注止血敏,術后加注安痛定10 mL止痛。
5 術后護理
5.1 護理工作的組織
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管理所派專人成立護理小組,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護理小組協(xié)助護理。
5.2 創(chuàng)口的護理[4,5]
5.2.1 急性炎癥期內的護理 肌肉注射抗菌消炎藥物,每日2次,并用大容量注射器吸取青霉素、鏈霉素溶液(青霉素320萬IU,鏈霉素100萬IU溶于500 mL的生理鹽水,現用現配)沖洗傷口[6]。每日用碘伏對傷口消毒處理2次,防止感染。
5.2.2 組織修復期的護理 傷口愈合明顯,為了防止感染情況發(fā)生,每日用抗生素軟膏涂于創(chuàng)口表面及邊緣。每日仍然肌注抗菌消炎藥物。
5.3 護理過程中的合理用藥
5.3.1 全身用藥 每日每次用青霉素(100萬IU)與鏈霉素(50萬IU)或頭孢類藥物(100萬IU)、地塞米松(2 mL)進行肌肉注射,1日2次。7 d為1個療程,間隔2 d后再重復用藥直至痊愈。
5.3.2 鎮(zhèn)痛用藥 手術后次日,白虎疼痛不安,立即肌注鹽酸哌替定(25 mg),大約15 min后開始采食。之后偶有食欲下降,但未使用鹽酸哌替定[7],以免成癮。
5.4 術后飼養(yǎng)管理
5.4.1 護理室的布置 將白虎置于安全、環(huán)境安靜、通風良好、消毒過的室內,并且備有急救藥物、抗生素、急救用具和消毒過的用品等。
5.4.2 調整飼料 制定合理飼喂方案 每日除供給充足新鮮的牛、羊、雞肉以外,還在早晚各加4枚雞蛋,同時在肉中加21金維他片2粒和魚肝油適量,在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粉。
5.5 術后護理觀察
5.5.1 飲食情況 觀察并記錄每日食肉量及飲水量。
5.5.2 呼吸的觀察 觀察其呼吸頻率有無異常,如呼吸過快或過緩等。
5.5.3 排泄物 觀察糞尿排泄情況。排糞尿等情況正常,糞便中有寄生蟲蟲卵,在白虎康復后對其進行口服驅蟲,再取糞便實驗室檢查,寄生蟲呈陰性。
6 小結與討論
手術后經過一個多月的護理白虎尾根部的手術創(chuàng)愈合,動物康復出院,運回場館。
白虎的發(fā)病就發(fā)生在動物園的籠舍里,據現場排查以及監(jiān)控錄像顯示,白虎在凌晨熟睡的時候,將尾部通過籠舍間串籠門與地面的空隙伸到了東北虎的籠舍內,結果釀成了這次事故。白虎受傷之后,我們進行了反思,動物很多外傷就是在我們的疏忽下造成的,希望其他動物養(yǎng)殖戶、動物園、動物保護區(qū)能引以為戒,杜絕此類事故再次發(fā)生。在動物獸舍之間,尤其是猛獸舍,不應該有空隙,如果存在上述情況,就易發(fā)生動物四肢或者尾部被咬的情況。
該園以前發(fā)生過一起黃狼前肢被咬事件,在治療過程中黃狼傷口發(fā)生感染,由于未及時處理而死亡。黃狼死亡事情警示我們一旦發(fā)現傷口感染,應立刻采取多種措施以防止全身感染。成年白虎的尾部粗大,骨骼生長完全,血管和神經豐富,這只白虎的尾部缺損嚴重,傷口化膿感染病情嚴重,如不及時處理病原菌很容易通過血液循環(huán)造成全身感染。在一段時間的保守治療無效后,為控制感染,防止對白虎生命造成威脅,采取截尾手術措施。
這次截尾手術沒有采用全身麻醉,而是采用壓縮籠和局部麻醉的方法,事實證明是可行的。不過,筆者認為如果傷口在軀干、腹部、頭部等重要部位,還是要選擇全身麻醉。
白虎被咬后后肢有挫傷,但并未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幾日后白虎行走姿勢恢復如常。因園區(qū)動物種類繁多,輕微挫傷時有發(fā)生。最后我們總結出貓科動物、犬科動物等四肢發(fā)生輕微挫傷,問題不嚴重,不用特別處理,而像梅花鹿、鵝喉羚、蒙古野驢等動物若有類似病情發(fā)生,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例如縮小其活動范圍、減少其運動等,原因可能和他們神經反應及身體構造等有關。
手術后的1~3 d注射地塞米松,并根據白虎傷口恢復程度逐漸減少用量至停用。
在護理過程中體溫、脈率、呼吸頻率數值的測定是一項艱難的工作,筆者在護理過程中嘗試很多辦法,但是效果均不理想,除影響動物休息外,還會引起動物應激,不利于傷口恢復;對獸醫(yī)和護理者來說也是挑戰(zhàn),比如測體溫;如果使用全身麻醉藥,對動物的健康也不利。就此問題和廣大同仁探討如果在此方面有好的經驗或者成熟的方法,可互相交流,互相促進。
白虎行斷尾手術后,精神、食欲、體況良好,但是將其放往有電網相隔的運動場后,看到其他老虎表現驚恐害怕,緊靠回獸舍的門,之后不愿出外運動。目前這方面的研究還未見相關報道,其原因及應對措施還有待研究。與一些寵物醫(yī)院交流后發(fā)現一些寵物犬在斷尾之后也會發(fā)生類似心理障礙,難以融入之前的生活圈。筆者也將進一步展開白虎康復之后的相關工作盡力讓其融入原來的生活圈。
參考文獻:
[1] 馬逸清,陳建偉. 白虎的淵源[J]. 野生動物,1998(3).
[2] 盛和林,大泰司 紀 之,等. 中國野生哺乳動物[M]. 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9.132.
[3] 彭廣能,劉長松,鄧俊良,等.大熊貓左后肢截肢手術[J]. 四川農業(yè)大學學報,2001,19(2):188-199.
[4] 內蒙古農牧大學,華南農業(yè)大學. 家畜病理學[M]. 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89.
[5] 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獸醫(yī)外科研究會. 獸醫(yī)外科學[M]. 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92.
[6] 謝 鵬,齊長明,樊宏平,等. 肉牛安裝瘤胃十二指腸回腸瘺管的術后護理[J]. 中國獸醫(yī)雜志,2001,37(2):56-57.
[7] 羅碧平,劉長松,彭廣能,等. 大熊貓截肢術的術后護理[J]. 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03(1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