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關(guān)系,我經(jīng)常要出差,往來兩個城市之間。我原來只習(xí)慣于來去大箱子,漸漸地,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箱子越來越小,有時還感嘆“小箱子也沒塞滿嘛”。兩三雙自己喜歡的鞋子,松松掛幾件外套裙子,幾本床頭睡前要讀的書,一點日用品、筆記本、記事本和幾件愛物等。但是,出差期間,有時十幾天,有時甚至?xí)r間更長,不但自己絲毫沒覺得生活有什么不便,連同事朋友也沒看出我過著僅有少量物資的“最低限”生活。
回到家,看到滿坑滿谷的衣櫥、鞋柜和書柜,那么多戰(zhàn)利品“華麗而震撼”地展現(xiàn)在我面前,我不禁要驚嘆:“這是我一點一點買回來,一絲一縷地把它們的空間填滿的嗎?我真的需要這么多東西嗎?”一番整理的結(jié)果自然是,大量閑置的衣物包包鞋子占據(jù)了很多空間,有的都想不起來還買過它,有的因為不喜歡或者不實用,用過幾次就束之高閣或者雪藏角落。想一想,也很懊惱和遺憾。畢竟,都是自己一點一滴、費金費力地把它們搬運回來的。
生活,總要有個契機,有個轉(zhuǎn)彎的拐角,要你停下來,慢下來,審視一下自己的內(nèi)心,審視一下你的生活全貌。
看著客廳里從大到小的箱子。我覺得我要做一次近期生活物資清單的收納和盤點——哪些是我的必需品;哪些是我喜歡的、舒適的、常用的;哪些是幫助自己保持生活品質(zhì)和一貫生活習(xí)慣的;哪些是可有可無的,甚至永遠都不會再看第二眼的。盤點之后,家居清爽、物品輕盈了許多,而且并不覺得寡淡。
“LESS IS MORE ”,這是個帶有符號氣質(zhì)的句子。雖然它只有三個詞,卻不影響它讓人心存敬畏。有些民族天生具有 LESS IS MORE的氣質(zhì),比如日本,比如北歐。
我們總是匆忙急迫地趕路,生怕遺漏了什么重要的東西,卻忽略了身旁的生活美學(xué),即使是重要的東西在你眼前,沒有從容的心去感受,也是枉然。
美其實很簡單,美應(yīng)該從最適度的持有、最低限的享受開始。
猶如東方一個最古老的哲學(xué)比喻,一個杯子,最有用的是空著的那部分。我有時希望自己是個空著的杯子,空著才能有期待;空著,才能被充滿。孟子說過“充實之謂美”。就這么簡單,正因為“空”,才能“充實”??鬃诱f的“損”,是“拿掉”,是“去除”,也是“空”。
美學(xué)的知識,不是加進什么,而是減少什么,在刪減和取舍中找到平衡。
這個秋天,我想過一種減量的生活,定期清空,過最低限生活,無關(guān)節(jié)儉,只有關(guān)生活質(zhì)量的精簡。
最低限生活,是一種高調(diào)的更新,會讓你變得輕盈和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