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星(以下簡稱何):我們觀察景物時,除了對光的作用要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還有哪些自然因素是需要我們加以注意并利用的?
李少白(以下簡稱李):當然是天氣和氣候。
何:也就是說,陰晴、晨昏、雨雪霧霞等都會影響色彩,都是我們觀察和應用色彩時不可忽視的因素?
李:是這樣的。
何:對,您先談談霧吧。近些年中國相當多地區(qū)經(jīng)常會遇上霧天,有些是自然氣象,有些則是環(huán)境破壞后造成的。
李:不論是云霧、水霧,還是煙霧、塵霧,甚至你所說的霧霾,對色彩的影響都有以下的特點:1、使?jié)馄G的色彩變淺、變淡。2、使不同的色彩趨同、趨和諧。3、使鮮亮的色彩變柔和。
何:照您的說法,即便是大家討厭的霧霾天氣,在攝影上也有其可取之處?
李:我是這樣認為的。如果你在拍攝上想使被攝景物的色彩呈現(xiàn)以上那三種視覺效果,就應該抓住有霧的機會。當然也包括你所謂的因環(huán)境污染形成的霧霾。
何:您能舉一張在霧霾天氣拍攝的照片來說明一下嗎?
李:《晨霧湖畔》就是一張拍自被污染的環(huán)境里生成的霧霾風景。那是在一個城市講完課的第二天,接待方一早就帶我們去了城郊的一個河邊拍攝。那天清晨,城里到城外都籠罩在一片灰霧中。我們只好選一些近景、小景拍攝,這張《晨霧湖畔》是那天早晨拍的。你仔細看照片就會看見霧中除了水、樹、小船外,還有干裂的土地。這些干裂的地塊實際上是干涸的湖底。照片前景的水,是已經(jīng)干涸的湖邊的一小汪殘存的水,只不過因為我用了24mm廣角鏡頭,才夸大了水的面積。這張風景照片的成功原因是:1、靠走。因為比你們走得多,才發(fā)現(xiàn)可以利用的一汪水和一只棄舟。2、靠霧。不但將大片干裂的湖底掩蓋住了,而且還將不同的色彩都統(tǒng)一到灰白色調中。畫面顯得很和諧、很空靈、很抒情。3、靠廣角鏡頭。一汪小水變闊了,給人以視覺上的錯覺。就好像面前是湖泊似的。
何:您的這張照片,不僅讓我再次反省自己沒有真正理解“好照片不是拍出來的,而是走出來的”這句話,而且還體會到面對霧,即使是霾,也可以加以利用,創(chuàng)作出色彩優(yōu)美的風景照片。
李:我再舉一張照片—《遙望霧中慕田峪長城》。
何:難道這張也是霧霾中拍攝的?
李:不是。這是在北京郊區(qū)的一座山上,透過晨霧遠眺著名的慕田峪長城,用長焦鏡頭拍攝的。當時雨后天晴,空氣清新、通透。晨霧中的群山籠罩在淡藍色的色調中,因為有霧,讓色彩很有層次,離鏡頭的距離越遠就越淡,直到遠處,色彩幾乎消失,若隱若現(xiàn)。而前景的山巒則形成綠中帶藍的濃重色塊。因此整個畫面在強烈的縱深感中,不僅展現(xiàn)了不尋常的色彩搭配效果,而且還營造出了一種迷人的情調和氣氛。因此這張照片被選進了我的代表著作《看不見的長城》畫冊中。
何:關于霧對色彩的影響一定還有很多值得了解和探討的,您一定還有很多拍攝在各種霧中的照片。有機會我們再交流吧。
責任編輯/張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