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導(dǎo)入:
造物主的神奇在于孕育萬物卻各不相同:同樣是山,泰山雄,華山險,黃山奇,峨眉秀;同樣是花,牡丹雍容,菊花傲骨,蓮花冰清,蘭花素雅……眾多寫景的文章中,雖然各自理解有所區(qū)別,觀察景物的角度和切入點不同,文章的自然風(fēng)光和融入的思想感情各有千秋,但都是抓住景物的特征來描摹大自然的。那么,怎樣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表現(xiàn)自然風(fēng)物呢?
技法梳理:
一、學(xué)會觀察,多角度掃描,感受事物特征
要想抓住景物的特征,當(dāng)然離不開“觀察”。只有深入細致地進行觀察,才能把握景物的特點。景物描繪得生動形象,完全是作者用一雙慧眼細致觀察的結(jié)果。寫作時要選擇好觀察點,適當(dāng)變換觀察角度,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描繪,或由遠而近,或由近及遠,讓景物形態(tài)具有全景感。觀察,還應(yīng)著眼于變化,以突出景物形態(tài)的豐富性。景物的形狀因時間、空間的變化各有不同,描繪者當(dāng)細心觀察,多方描摹,用心感受。如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一文描寫山間景色時,先是傳神地描繪山間早晚不同的景色,接著,進一步把筆墨鋪展開去,細致地選取富有特征的景物來描繪山間四季景物的變化,作者對景色變化的觀察既深且細,給人不同的審美享受。
二、巧取主體,選擇描寫重點,全方位輻射
景物描寫要抓住景物特征需巧取主體,選好描寫重點,然后進行全方位輻射。按照不同的角度來分,景有自然之景和人文之景,有實景也有虛景,有動景也有靜景,還有樂景和哀景等。單從具體的景物本身來說,有景物的層次、角度、色彩、聲音、狀態(tài)等。所以在寫景之前,我們要瞄準繪畫框,選好主體,調(diào)好焦聚,找準切入點,也就是要調(diào)動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多方面的感覺器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讓景物具有立體感。
三、展開聯(lián)想,多層次描摹,構(gòu)建美妙境界
好的寫景狀物,往往由眼前之景聯(lián)想,延伸開去,同時對景物進行多層次描繪,創(chuàng)造出優(yōu)美的意境,增強文章的美感,還便于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滲透自己的感情,從而達到深化作品主題,突出作品主旨的目的。如《沁園春 長沙》中的名句“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這里有遠看,有近觀,有仰視,有俯瞰,有靜景,有動景,短短幾句詩,描繪出一幅立體的寥廓萬里、絢麗多彩的江南秋景,集中表現(xiàn)了“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盎然生機,勃勃活力,和整首詞的意境極為吻合。
四、融情于景,“著我之色彩”,產(chǎn)生情感共鳴
自然景物是客觀的,是無生命的,一旦融進作者的情感,就“一切景語皆情語”,容易讓讀者產(chǎn)生共鳴。近代學(xué)者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背晒Φ膶懢盃钗?,都是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不過由于作者的心境不同,感觸最深的地方也有不同。自然景物本來是無生命的,但寫入作品中就會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記而獲得生命。如《故都的秋》和《沁園春 長沙》寫的都是秋景,卻表現(xiàn)了不同的景致,但都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引起作者深刻感悟的那一面。
學(xué)以致用:
1.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夜風(fēng)輕飄飄地吹拂著,空氣中飄蕩著一種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軟的沙灘上還殘留著白天太陽炙曬的余溫。那些在各個崗位上勞動了一天的人們,三三兩兩地來到了這軟綿綿的沙灘上。他們浴著涼爽的海風(fēng),望著那綴滿了星星的夜空,盡情地說笑,盡情地休憩。愉快的笑聲,不時地從這兒那兒飛揚開來,像平靜的海面上不斷地從這兒那兒涌起的波浪。
(選自《海濱仲夏夜》)
文中所寫的景物,作者分別通過何種感官感知?這些景物能否真實反映“海濱”“仲夏”“夜”的特點,為什么?
答:
2.寫景、狀物和抒情在一篇具體的文章中是怎樣結(jié)合在一起的,請結(jié)合《采薇》中以一個戍邊征人的口吻吟唱的詩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加以說明。
答:
3.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美妙沙湖
□吳東明
沙湖的美妙,無論是以江南湖泊的秀色作比較,還是以北國大湖的曠美去掂量,都說得上“天然風(fēng)韻壓群芳”。凡是見過游過沙湖的人都有一種感覺,它的美可以把游人的目光點亮,它的妙能夠讓游人的心靈久久不得回家。
塞上的天空終年晴朗。天高氣爽、麗日中天的沙湖景區(qū),呈現(xiàn)著它超凡的看點:湖水蕩漾,葦影亭亭、沙光閃爍。登上游船,幾乎沒有人想坐,一式的站在船頭舟尾貪婪地張望、拍照。
站立船頭,放眼望去,滿湖的水,碧藍、明朗、遼闊,浩瀚無際的波光里,葦影婆娑,密的如蒼蒼莽莽的青紗帳,疏的似亭亭玉立的蘑菇堆。這碧波葦影,成就了沙湖的麗色。船至狹窄的葦巷處,速度放慢,意在讓游人盡情地觀賞。細觀沙湖的蘆葦,葦身十分的粗壯,因而尤顯挺拔;葦葉狹長密實,所以映出萬頃湖水的瑩綠。沙湖的蘆葦,可謂獨領(lǐng)風(fēng)騷,它比洞庭湖的蘆葦要翠綠,比陽澄湖的蘆葦要雄渾,比白洋淀的葦叢要高挑壯實。
沙湖的水,無比潔凈,永遠碧綠。每年春季,黃河的水便源源不斷地浸入湖底,讓湖水逐漸地壯大、融匯,加上它遠離城市,近靠涼沙,沒有污染,不曾腐敗,終年在大漠的懷抱里清凈著,純潔著,和諧著。
如果說沙湖的美,美在碧波如鏡、翠葦似錦,那么沙湖的妙,則妙在沙水相依,山湖相托。在沙湖之岸,緊靠一座大漠深處的沙山,這沙山三面環(huán)湖,一面連沙,恰似萬里沙海中的一個美麗的沙島。從湖邊棄船上岸,爬上沙山,但見萬頃沙海鋪向天際,廣闊而金黃的沙群,起起伏伏,逶逶迤迤,似海浪般波連著波,浪接著浪,奔奔騰騰飄向高遠。實可謂:“浩浩乎!平沙無垠!”沙湖近處的這片由遠沙涌成的沙山,因生于大漠深處,長于湖水之畔,遠比其他沙群沙丘純潔、明凈、細膩。秋陽照耀下的沙山,一片金黃,每一堆、每一粒沙都像剛剛沐浴過、洗禮過,潔凈清亮,沒有一顆雜石,不見一株雜草,無一處渾濁,無一絲瑕疵。游人們慷慨地脫掉鞋襪,踩在沙里,感受到的是柔軟、清涼、干爽。
(選自《散文選刊·下半月》2013年第5期)
文中運用了多種表現(xiàn)手法來描寫沙湖的美麗景色,請結(jié)合文章相關(guān)語句簡要分析。
答:
參考答案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