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以來,在白宮的新聞發(fā)布室,海倫·托馬斯用她粗啞的嗓音和尖銳的問題,質(zhì)問了10任美國總統(tǒng),從肯尼迪到奧巴馬。想方設法地挑戰(zhàn)總統(tǒng),幾乎是她一輩子的事業(yè)。他們中有人曾希望她能閉嘴,比如小布什就曾連續(xù)3年沒有給她在記者會上發(fā)問的機會。現(xiàn)在,她永遠閉上了嘴。
7月20日,這位美國傳奇女記者在位于華盛頓的家中病逝。原本到下個月她就滿93歲了。
她去世的消息登上了美國各大媒體。人們從影像資料里回顧她與肯尼迪愉快的交談,里根紳士地跟她打招呼,克林頓體貼地為她吹滅生日蠟燭,小布什笑容滿面地握著她的手問候她,奧巴馬摟著她肩膀與她一起慶生……但更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則是這些影像之外“記者”與“總統(tǒng)”這兩種角色之間的角力。
“她總是讓總統(tǒng)們——包括我在內(nèi)——疲于應對?!眾W巴馬在一份書面悼唁中說。
合眾國際社的“斗牛犬”
這位讓總統(tǒng)們頭疼的女人1920年8月4日出生于一個黎巴嫩移民家庭,在家中9個孩子中排行老七。她12歲時就決心當一名記者,“我斷定我的血管里流淌著的是印刷機的油墨?!彼谧詡髦袑懙?。
在密歇根州韋恩州立大學英文系就讀的海倫,在大二時,英文老師把她的作文推薦給校報發(fā)表。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署名,海倫很是得意了一陣子,很快,她成為了校報的一員,由此開始了她的“記者”之路。
大學畢業(yè)后,除了華盛頓,她拒絕考慮任何地方。最初,在《華盛頓每日新聞》實習期間,她只能做些復印和跑腿的活。當報社里的電傳打字機咔嗒咔嗒地吐出來自世界各地的電訊稿,一聽到五下鈴響,海倫便要跑去取下稿子,再飛奔送給編輯。8個月后,她因和同事參加罷工,而被解雇。
1943年,她被合眾社雇用,周薪24美元(相當于今天318美元)。開始為合眾社的無線電臺撰寫關(guān)于女性主題,之后的十年間,她為合眾社撰寫專欄,1955年后,她才開始采訪報道司法部、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衛(wèi)生教育福利部等聯(lián)邦政府部門,每天在賓西法尼亞大道上往返于各部門的新聞發(fā)布會。
1960年,海倫開始報道總統(tǒng)大選,1961年初,肯尼迪當選總統(tǒng),40歲的海倫調(diào)入合眾社白宮記者站,開始了她一生的白宮報道生涯。
在白宮記者團,海倫幾乎總是第一個上班,最后一個下班。她強有力地闖入了男記者們的傳統(tǒng)“領地”。女記者通常不報道國內(nèi)政治,報道白宮新聞就更少了,但海倫不是。此前白宮女記者只能寫寫第一家庭的花邊軟新聞,不被允許參加白宮記者招待會,但海倫向肯尼迪抗議“如果我們不能參加,你也不應該參加”。女記者不能加入國家新聞俱樂部,而海倫又一次改變了規(guī)則,并且她還成了白宮記者協(xié)會的第一任女會長。1976年,世界年鑒將她列入“25名最富影響力的美國女性”。
幾十年里,白宮新聞發(fā)布室前排最中間的位置,基本由海倫·托馬斯占據(jù),每次發(fā)布會的第一個或第二個問題,都由她來發(fā)問。她被推選為非正式的白宮記者團團長,將近30年里,都是她以一句“謝謝你,總統(tǒng)先生”宣布結(jié)束記者招待會。很多時候那無異于給總統(tǒng)的一道“赦令”,因為正如白宮前新聞發(fā)言人馬林·菲茲沃特所說:“沒有人了解每天要面對記者回答世界上各種問題的那種恐怖。”
在通訊社曾經(jīng)的激烈競爭中,托馬斯被譽為合眾國際社的“斗牛犬”,她是新聞業(yè)的女性先驅(qū)。她提問時窮追猛打。一名白宮新聞秘書曾形容她的提問是一種“折磨”——但他仍然是她的崇拜者。
她對白宮的秘密以及白宮的閃爍其詞不屑一顧,這一行事風格可以追溯到約翰·肯尼迪總統(tǒng)時期。
她是尼克松訪華的見證者——托馬斯職業(yè)生涯的第一次重大突破發(fā)生在1960年總統(tǒng)選舉之后??夏岬先胫靼讓m,她也獲得第一次報道總統(tǒng)的機會。
她被派往棕櫚灘和佛羅里達報道肯尼迪總統(tǒng)一家的度假??夏岬峡偨y(tǒng)的繼任者林登·約翰遜曾抱怨,他是從海倫的報道中得知自己的女兒露西訂婚消息的。
此后,海倫接到的報道任務越來越重大,包括1972年理查德·尼克松總統(tǒng)對中國的歷史性訪問。當“水門丑聞”開始撼動尼克松的總統(tǒng)地位時,司法部長夫人深夜打電話給海倫,透露她所看到的尼克松手下對她丈夫的背叛。
當這個女人走近時,總統(tǒng)們就會發(fā)抖
從上世紀60年代到21世紀,海倫·托馬斯隨時隨地出現(xiàn)在總統(tǒng)活動的各個場所,也親眼見證了肯尼迪遇刺,尼克松、約翰遜下臺等重要歷史時刻。美國廣播公司的《傳記》節(jié)目干脆把這位報道白宮時間最長的記者稱作“總統(tǒng)胳膊肘旁的固定裝置”。
但顯然沒一個總統(tǒng)喜歡這個裝置。
白宮在任最長的新聞發(fā)言人馬林·菲茲沃特曾說:每天早上到白宮上班時,看見海倫坐在他的辦公室外,“可不是件快活的事”。
“不用懷疑,50多年來,當這個女人走近時,總統(tǒng)們就會發(fā)抖。她有刀子似的舌頭和利劍般的智慧?!薄度A盛頓郵報》在報道她時毫不吝嗇這樣說道。直言、易怒、好辯,這些詞長期被用來描繪海倫·托馬斯的提問風格,不論,她眼前面對的,是10位總統(tǒng)中任何一個。
這位身材矮小的女記者總能讓總統(tǒng)們?nèi)缱槡?,而她提問的方式,往往正如她一位同事所評價,“簡直就像得梅因的一個家庭主婦會問的那樣”。她會簡單直白地問尼克松,他結(jié)束越戰(zhàn)的秘密計劃是什么;問里根,美國有什么權(quán)利在1983年侵入格林納達。當蘇聯(lián)解體、柏林墻倒塌之后,老布什還想維持原有的國防預算不作削減,她就問:“(那么)誰是敵人呢?”
1974年,正陷在“水門事件”中的尼克松召開新聞發(fā)布會,他先祝賀海倫成為首位合眾社白宮記者站女性站長,并且讓她第一個提問,海倫表達謝意之后,隨即問道:“總統(tǒng)先生,你的前首席幕僚哈特曼被控作偽證,因為他說你表示付錢讓‘水門事件’的被告閉嘴是錯誤的——你怎么看?”
而海倫最著名的提問,對象是小布什:
“我的問題是,你為什么那么想開戰(zhàn)?從你踏進白宮的那刻開始……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你說過不是因為石油,也不是因為以色列或其他,那么到底是因為什么?”
“我并不想開戰(zhàn),想當然地認定我想開戰(zhàn),恰恰是錯誤的,海倫……”
海倫打斷:“所有的一切……”
總統(tǒng)也立刻打斷:“請讓我說完……”
海倫接著說:“我們聽到的所有的一切……”
總統(tǒng)插話:“打斷一下,打斷一下,沒有總統(tǒng)想要戰(zhàn)爭……(大段的解釋)這就是為什么我要在伊拉克,請讓我說完……”
“他們并沒有對你和我們國家干什么呀?!焙惙瘩g。
“對不起,請讓我說完,讓我說完。他們干了!(阿富汗)塔利班為‘基’地組織提供安全避難所,‘基地’組織就是在那兒接受訓練……”
“可我說的是伊拉克!”海倫再次不客氣地打斷了總統(tǒng)。
這是在2006年3月21日的一次新聞發(fā)布會上,海倫被點名后的發(fā)問,在被小布什冷落了3年后的第一次點名。而被小布什“封殺”3年源于她一次演講后與同行的聊天內(nèi)容“我們正報道著美國有史以來最糟糕的總統(tǒng)”。而這句話被這位同行明明白白地登上了報紙《每日絮語》(The Daily Breeze)的版面。
至于奧巴馬,海倫·托馬斯雖自稱自由派,卻對這位民主黨出身的總統(tǒng)并無偏袒。她公開對媒體批評說,即使尼克松政府也沒有像奧巴馬政府這樣試圖控制新聞媒體。
“我尊敬總統(tǒng)這個職位?!?006年她對一家雜志說,“但我從不膜拜我們的公仆。他們欠我們真相?!彼龍孕胚@樣的道理:“如果不是我們可以不斷地質(zhì)疑他們,他們就可以、而且也會把自己當成國王或?qū)V普摺!?/p>
作為最后一位領教過她厲害的總統(tǒng),奧巴馬想必不會否認這個觀點。他評價說:“海倫之所以能成為‘白宮記者團團長’,并非因她任職時間之長,而是因她堅定的信念,即當我們能提出尖銳問題,并讓領導者們作出解釋,我們的民主制度就能運轉(zhuǎn)最良好?!?/p>
美國前總統(tǒng)卡特一見到海倫提問就不自在,里根則把頭低下,“緊張得像參加論文答辯”。然而,即便這樣,有著“總統(tǒng)折磨者”之稱的海倫贏得了多位總統(tǒng)的特殊對待。1997年8月4日,克林頓總統(tǒng)在海倫77歲生日時為她送來生日蛋糕。2006年8月2日,小布什總統(tǒng)走下臺來提前祝賀海倫生日快樂。2009年8月4日,奧巴馬也在這里向海倫送上蛋糕,祝賀她89歲生日,那一天,也是奧巴馬本人48歲生日。
白宮似乎終于把她“刪除”了
2000年5月,海倫在克林頓的記者招待會上說了最后一次“謝謝你,總統(tǒng)先生”,隨后從合眾國際社辭職,結(jié)束了40年的白宮記者生涯,成為赫斯特報業(yè)集團的一名專欄作家。
在此歲月里,她目睹了每任總統(tǒng)的榮耀,也看到過他們的黯然。在老布什預料自己將敗給克林頓的那個大選日,記者們一起陪著老布什去購物。海倫看見,這位總統(tǒng)買了釣魚竿和鄉(xiāng)村音樂的CD,“像一位即將退休的人”。在克林頓母親去世時,她也目睹了他巨大的悲痛。1973年,在尼克松的4名高級助手因水門事件辭職的那天晚上,海倫碰到了總統(tǒng)。他聳著背,臉色灰白?!巴砩虾茫偨y(tǒng)先生?!焙愓f,“祝你走運。”尼克松感激地抓起她的手:“我知道我們的宗教信仰不同,但你能為我祈禱嗎?”“我會的,總統(tǒng)先生?!焙愓f。她在自傳中回憶,并深深被這出悲劇打動了。雖然“我常說我從不在總統(tǒng)身上浪費同情,他們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但她還是為這位總統(tǒng)祈禱了,也為她的國家祈禱。
就像1980年她去采訪卸任后的卡特,總統(tǒng)急不可待地向她顯擺新電腦,演示電腦的各種功能。然后,他把海倫的名字敲了進去,看著她,咧嘴笑了:“現(xiàn)在看好了,我甚至能把你刪除掉?!闭f著,他摁起鍵盤,“海倫·托馬斯”一字一字在屏幕上消失了。
即便如此,她依然在白宮新聞發(fā)布室擁有一個座位,但是在后排。直到2007年,經(jīng)白宮記者協(xié)會好意安排,她又重回前排。
雖然體態(tài)日益臃腫,肌肉松弛下垂,皺紋爬滿臉頰,但這位黑頭發(fā)、黑眼睛,有著阿拉伯血統(tǒng)的女人風采依舊。她穿顏色艷麗的套裝,抹鮮紅的口紅,涂鮮紅的指甲油,以耄耋之年“戰(zhàn)斗”在白宮的新聞戰(zhàn)場上。
但是,尖銳的觀點最終使海倫的職業(yè)生涯走到了盡頭。
2010年5月27日,猶太學者、獨立電影制片人戴維·內(nèi)塞諾夫問海倫,她怎樣評論以色列。海倫回答:“讓他們滾出巴勒斯坦。記住,巴勒斯坦人的土地被侵占了。這是他們的土地。這不是德國,也不是波蘭?!痹诒粏柤蔼q太人應該回到哪里時,她回答:“他們應該回家?!眱?nèi)塞諾夫問,哪里是家?她回答:“波蘭、德國、美國和其他任何地方?!?/p>
這番言論引發(fā)的爭議使海倫受到廣泛排斥。奧巴馬的白宮發(fā)言人羅伯特·吉布斯稱這是“攻擊性的、應該受到譴責的”言論。很多猶太人感覺受到了冒犯,因為在希特勒對德國及其周邊國家猶太人的種族大屠殺中幸存的猶太人在1948年建立了以色列。
幾天后,年僅90高齡的她迫于壓力從赫斯特新聞社退休,但她并沒有就此“閉嘴”,隨后又為華盛頓一家周報撰寫專欄。
2013年7月20日,這個令十位美國總統(tǒng)頭疼不已的女人辭世。在她去世的消息傳出后,她的一位同行不無惋惜地說,“如果她在4年前就去世,則會被視為一個完美的女英雄”,而不至于為職業(yè)生涯畫上一個黯然的句點。
如今,人們將把這位“總統(tǒng)折磨者”葬在底特律,她從小長大的地方。